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不是惟一的资源,因而教师在备课时就不仅局限于教材,还要考虑如何从教材的知识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预设要有开放性;教学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备课时教师要尽可能的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备,力争将课堂互动运筹于帷幄之中,预设要有预见性。当我们的教学一旦在进程中的预设环节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不能拘泥于预设,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控,巧妙而灵活应变,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3.2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实施起点。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启发学生进入思维状态的“导火索”。因此,生物教学的关键在于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发展能力。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很多:(1)贴近生活实际,生产实例设置问题情景;(2)通过生物学发展的历史设置问题情景;(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设置问题情景;(4)通过实验,野外考察设置问题情景;(5)通过实事、新闻报道设置问题情景;(6)通过教具模型、实物标本、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置问题情景;(7)通过介绍生物学史设置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3.3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开展对话交流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基本形式。 成功的课堂离不开师生间和谐的交流与对话。新课程背景下是一种体现师生、生生之间对话和交流的互动过程。如何才能实现对话交流呢?一是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切忌“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要与学生保持观念平等、人格平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到见解;二是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对话氛围,要对学生的独到见解及时的反馈和鼓励,要进行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三是给学生平等的话语权,给足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 3.4开展合作学习是实现“有效”互动的支点。 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重要途径。合作中学生之间可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相激励;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提高学生交往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3.5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发挥学科特色是实现“有效”互动的灵魂生命。 义务教育新课程《生物学》(人教版)教材安排了包括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和课外实践等多种科学探究活动。作为生物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设置的各种探究活动,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发挥学科特色,唤醒、激发、鼓舞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教育生态环境”,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就能积极有效地形成,学生的学习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可能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流连忘返,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在这些互动活动的开展中,知识的习得是形成性的,是动态生成的,“有效”互动的课堂就能真正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坦著《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2.汪忠著《生物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王兴钊,男,生于1968年5月,现就职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子实验学校,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曾担任广元市中子职业中学教科室主任,长期担任理化生教研组长和中学生物教学工作。多次参加生物优质课竞赛,获得区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市级优质课竞赛叁等奖,一件作品获得陕西师范大学《中学生物教学》编辑部“2017年生物教研成果”二等奖。善于阅读,善于研究,善于写作,《试论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互动》一文获得四川省教厅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农村中学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及实施对策》一文获得四川省科协第四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评比叁等奖,并收录在该届学术大会论文专辑;《浅谈“探究——发现”教学法初探》一文获得市级一等奖;《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一文获得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该文发表在《教育科学》杂志上。主要研究方向:中学生物教学研究、青春期教育研究和家庭教育研究等。
论文作者:王兴钊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