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吴飞[1](2021)在《一种基于CHIARIⅠ畸形三种手术方式回顾性分析的术前综合评分方法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ChiariⅠ畸形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预后及术前综合评分标准在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确诊的ChiariⅠ畸形病例60例。6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大部分患者通过门诊规律随访,部分患者通过手机通话随访成功,半年到3年为随访周期时间,预后评估采用Chicago-Chiari预后量表(CCOS)。60例患者分为3组,其中12例枕大孔减压术患者(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PFD)为A组、17例枕大孔减压及硬脑膜成形术患者(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 with duraplasty,PFDD)为B组以及32例枕大孔减压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患者为C组,分析比较三组手术后预后情况及相关并发症。按照本科制定的术前综合评分标准(总分12分),为每一例病例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对所有病例打分并分成低分组23例(小于6分)及高分组37例(大于6分),统计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两组中三种手术方式的预后分值差异,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检验方法为非参数检验:多组间的比较以Kruskal-Wallis H检验方法进行,然后行事后两两比较(Post hoc test),检验标准p为0.05。结果:本研究60例患者术后一周症状缓解45例(75%),其中A组患者术后症状好转9/12例,症状保证不变的3/12例;B组患者术后症状好转的13/17例,症状不变的4/17例;C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30/32例,2例无明显缓解。并发症方面,60例患者中出现头晕头痛等头部不适症状5例,其中B组有3例,C组2例,另有一例术后发热,CSF检查证实为感染,经抗炎治疗后治愈。长期随访,预后良好的49例,其中A组一例复发(8.3%),B组及C组各5例预后不佳(29%,15%)。其中B组有1例术后一年因严重的脊髓空洞再次行空洞-腹腔分流术。三组总体预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术前综合评分标准,在低分组病例中,三种手术方式在预后上无差异(P>0.05)。而在高分组病例中,行枕大孔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术者(平均预后评分8.35±1.15分)优于PFDD(平均预后评分7.5±0.97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Chiari畸形的治疗,三种手术方式均有一定的疗效。应用术前综合评分标准校正分组后,对于低分组,三种手术预后无明显差异,我们推荐行枕大孔减压术或联合硬脑膜成形术。而对于高分组患者,行枕大孔减压联合小脑扁桃体切除预后明显优于PFDD,因此,对于术前综合评分大于6分的患者,临床症状严重和(或)影像学上小脑扁桃体明显下疝的患者,合并有严重脊髓空洞症患者在减压的同时,显微镜下行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术有望获得更佳疗效。总之,术前综合评分标准对ChiariⅠ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甘智超[2](2020)在《后颅窝减压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对Chiari Ⅰ畸形并脊髓空洞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Arnold-Chiari畸形(ACM)是以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椎管内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常合并脊髓空洞(SM)。现对我院收治的25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患者进行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探讨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并后颅窝减压硬膜扩大修补成形术对Chiari I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25例,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4~58岁(平均年龄34.3岁),病程0.1~20年(平均4.3年)。患者术前均完成MRI评估,20例患者小脑扁桃体均有不同程度下疝,下疝程度 4~20mm,平均11.3mm,均合并不同节段的脊髓空洞。通过对术后患者不同时间段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的变化情况,来探讨分析后颅窝减压硬膜成形并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对Chiari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的疗效。[结果]本组25例患者全部经由接受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并后颅窝减压成形手术治疗。通过术后3个月及术后3年的随访患者临床症的改善情况;发现术后3月患者临床症改善有14例(56%)、术后稳定11例(44%);术后3年随访临床症状改善患者15例(60%)、稳定5例(20%)、加重5(20%)例;通过对术后3个月及术后3年随访患者CCOS评分;发现术后3个月评分在13-16分有14例(56%);评分在10-12分有8例(32%);评分在4-9分有3例(12%);术后3年评分在13-16有14例(56%);评分在10-12分有6例(24%);术后评分在4-9分有5例(20%);术后3月CCOS平均分为12.2分;术后3年CCOS平均分为12.16分;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随访患者影像学变化情况;发现术后1个月有2(8%)例脊髓空洞缩小;23(92%)例无变化;术后1年有9(36%)例脊髓空洞缩小,15(60%)例无变化,1(4%)例扩大;术后切除的小脑扁桃体有2例再次下移。[结论]下疝小脑扁桃体切并后颅窝减压成形硬膜成形术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Chiari I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症状改善的时间基本在术后3个月内;该手术对脊髓空洞患者有一定疗效,在随访期内脊髓空洞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改善。
吴宁波[3](2020)在《先天发育性颅颈交界区畸形外科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治疗先天发育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期间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先天发育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随访情况。以颈椎JOA评分改善率评判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25±8.67)岁。单纯Chiari畸形的患者1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24例,Chiari畸形伴有颅底凹陷15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且伴有颅底凹陷12例。行内固定治疗5例,PFDD手术组3例,PFDDT手术组20例。术后发生枕下积液1例,小脑梗死1例。术前及术后随访颈椎JO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82,P<0.05),手术治疗的效果与选择治疗的手术方式是相关的(χ2=7.742,P<0.05),比较PFDDT手术组中是否伴有颅底凹陷的颈椎JOA评分改善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5)。结论1.PFDDT手术治疗有症状的先天发育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效果良好;2.在PFDDT手术组中,颅底凹陷是影响JOA评分改善率的因素之一。
王铁成[4](2019)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ChiariⅠ型伴脊髓空洞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Chiari畸形(ACM)是临床常见的颅颈交界区疾病[1],其中脊髓空洞(SM)是其最常见的伴随病变,而机制不明。本病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手术是该疾病最佳的治疗手段,但是对于不同手术方式的取舍,临床上尚存在巨大的争议。本研究根据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将ACM-I型伴SM患者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类型,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两种最常用术式对不同类型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从而为ACM-I型伴SM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以满足现代医疗的精准化诊疗需求,减小患者痛苦,改善临床预后,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方法:严格筛选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ACM-I型伴SM患者85例,所有手术均由高年资主任医生实施,且就手术方式和手术标准经讨论达成一致,按照统一标准执行。根据不同的临床特征,将患者分为:①表现有枕颈区压迫综合征者,②表现有脊髓中央受损综合征者,③表现有小脑损害综合征者(同一患者可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临床表现)。根据不同的影像学表现,按脊髓空洞直径和长度分为脊髓空洞直径大于椎管有效径50%者和≤50%者、局限于颈髄和超出颈髓者;按小脑扁桃体下疝范围分为≤10mm者和>10mm者。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家属意愿行两种手术方式,并依此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行单纯后颅窝骨性减压加寰枕筋膜松解术,B组在A组手术的基础上行硬膜扩大修补术+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经过1年随访,通过Tator评分法和影像学检查,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近、远期疗效、影像学改变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评估不同手术方式对不同类型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1.在近期疗效方面,A组患者小脑损害综合征较B组改善率高(62.50%vs 46.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9);而对于患者总体情况和其他症状的改善,两组患者差异不大,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体好转率为47.37%、53.57%,p=0.591)。影像学表现方面,B组脊髓空洞改善率较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对于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改善,B组显着好于A组(p分别为0.020、<0.001)。此外,A组患者KPS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差异(80.12±14.25),而B组患者术后KPS评分明显下降(69.75±23.48)。2.1年随访结果表明,B组总体改善率与A组无明显差异(75.44%vs 78.57%,p=0.749)。具体表现上,B组患者对于枕颈区压迫综合征改善较A组高(两组好转率分别为90.48%、61.29%,p=0.020)。而对于脊髓中央受损综合征及小脑损害综合征的改善,两组患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B组好转率分别为47.06%、61.54%,A组好转率分别为44%、75%,p分别为0.845、0.707)。此外,A组患者KPS评分较术前有所升高(85.61±12.75,p=0.029),B组患者术后KPS评分较术前略有下降(71.59±19.86),且显着低于A组患者(p=0.037)。影像学改变方面,虽然部分指标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总体而言行寰枕减压+硬膜扩大修补术+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对脊髓空洞的改善和小脑回缩效果均明显好于单纯减压3.并发症分析中,B组患者颅内感染、后组颅神经麻痹、小脑或脑干梗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7、0.033、0.033)。4.除了手术方式外,手术时间>2h、发生脑脊液漏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分别为0.007、0.012、<0.001)。结论:手术是ACM-I型伴SM的有效治疗手段,后颅窝骨性减压加寰枕筋膜松解术的优势为并发症少,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可取得与硬膜扩大修补术+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相近的临床效果,可作为大部分ACM-1型伴SM的首选术式。扁桃体切除虽然空洞得到迅速改善,但颅内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更高,且有可能导致恶性转归。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以及全身状况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
吴月圆[5](2019)在《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MRI分型及临床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不同分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40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MRI分型出现率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40例患者,Ⅰ型88例,Ⅱ型51例,Ⅲ型1其中Ⅰ型最为常见,占比62.86%。不同分型有不同MRI表现,经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好转,Ⅰ型临床有效率95.45%,Ⅱ型临床有效率可达100.00%,1例Ⅲ型手术治疗短期效果不明确,无法认定为治愈,随访调查24个月后患者症状未见加重、脊髓空洞缩小,提示手术治疗有效。结论:手术治疗不同MRI分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大部分患者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何勇,孙毓奇,万大海[6](2019)在《两种术式治疗Chiari畸形Ⅰ型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颅后窝减压加硬脑膜成形术(对照组)与颅后窝减压加硬脑膜成形术加小脑扁桃体切除术(试验组)两种术式在治疗Chiari畸形Ⅰ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ce、Spring Link、Science Direct、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使用NOS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4.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回顾性队列研究、818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02),而术后头痛(P=0.045)、脑脊液漏(P=0.014)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两组在脊髓空洞改善(P=0.906)、远期症状改善(P=0.113)、术后颅内感染(P=0.101)、术后切口感染(P=0.654)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试验组术后可明显改善症状,但并发症较多,同时在远期症状和脊髓空洞改善与对照组无差异,在治疗Chiari畸形Ⅰ型不推荐颅后窝减压加硬膜成形术加小脑扁桃体切除术。
李来华,侯兵[7](2018)在《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9例脊髓空洞症患者均采用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a,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4例,稳定4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新的神经症状1例,临床有效率94.7%。复查MRI均提示空洞明显缩小。结论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是治疗脊髓空洞症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等优点。
顾绍魁[8](2018)在《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术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治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患者21例,采用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住院时间12~18 d,平均(14.32±1.32)d;有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28.57%。结论:对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患者采取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术治疗疗效显着,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于丽[9](2018)在《儿童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12例围术期护理干预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总结和探讨儿童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由颈椎MRI确诊的12例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儿童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12例患者术后症状改善和消失,经各项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神经功能恢复达到预期效果。结论术前心理护理以及完善的术前准备是确保手术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气道管理、各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及术后出院宣教管理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确保切口如期愈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贾崇[10](2018)在《小脑扁桃体软膜切下除术与硬膜扩大修补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并脊髓空洞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一种以小脑扁桃体向下疝出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其解剖学改变为小脑扁桃体下降超过枕骨大孔,其最早由奥地利病理学家Hans Chiari在19世纪末提出,然后由其他学者补充,共分为四种类型。据报道其发病率为3/100000到8/100000,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由于脊髓出现空洞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对于其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其余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对于术式的选择仍未有统一的方案,临床上Chiari畸形Ⅰ型手术治疗主要通过枕骨大孔区后颅窝骨性减压基础上行硬脑膜切开扩大修补、软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或脊髓空洞胸腔、心腔分流术等方式进行治疗。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观察分别采用软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术方式治疗(A组),及采用硬脑膜切开扩大修补术方式(B组)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术后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为临床治疗中提供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ChiariⅠ畸形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诊断确切为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患者,其住院时间为从2013年11月到2016年11月,115例患者包括34名男性和81名女性;年龄16-60岁平均(42.3±11.3年)。49例表现为由于脊髓空洞引起的脊髓神经功能受损,58例表现为由于枕大孔区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的症状,9例表现为由于延髓颈髓受压起的症状,25例表现为由于后组颅神经受损及小脑功能障碍引起的症状,24例表现为颅压升高引起脑功能症状。影像学检查脊髓空洞仅位于颈段26例,脊髓空洞累及胸段85例,脊髓空洞累及腰段4例,脊髓空洞并有脑积水3例,脊髓空洞并有胸段脊柱侧弯2例。其中78例(A组)患者采用软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术方式治疗(后颅窝减压+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切除+四脑室流出道的膜性结构切除术),37例(B组)患者采用硬脑膜切开扩大修补术(枕骨大孔区减压+硬脑膜成形术)。记录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影像学变化,根据Klekamp神经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加重情况。结果:采用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术治疗(A组)组手术时间159.32±40.06min高于硬膜扩大修补术(B组)134.10±30.76min(P<0.05);术后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术组、硬膜扩大修补术组分别有11例、8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症状,3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区皮下积液;有3例、2例术后诊断切口感染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术组(20例)术后头晕头痛发生率高于硬膜扩大修补术组3例(P<0.05),但是两种手术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感觉障碍及共济失调症状的Klekamp神经评分有1分改善,而运动障碍改善较不明显;术后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术组症状改善69例(88.4%)硬膜扩大修补术症状改善31例(83.8%);两组患者的神经评分改变,临床表现改善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采用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术(A组)空洞闭合缩小例数54例、无变化例数为22例,扩大例数为2例。采用硬膜扩大修补术(B组)空洞闭合缩小例数29例,无变化例数7例,扩大例数为1例,两组术后空洞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并脊髓空洞手术效果与硬膜扩大修补术效果相当,但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术手术时间长、手术风险及术后出现无菌性炎症发生率较高。
二、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基于CHIARIⅠ畸形三种手术方式回顾性分析的术前综合评分方法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临床资料及方法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
2.4 临床表现 |
2.5 术前综合评分标准及预后评分方法 |
2.6 影像资料 |
2.7 手术方法 |
2.8 实验及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手术疗效及并发症 |
3.2 长期随访预后 |
3.3 基于术前综合评分标准校正分组后三种手术方式预后比较 |
3.4 经典病例 |
4.讨论 |
4.1 ChiariⅠ畸形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
4.2 ChiariⅠ畸形人群流行病学及自然病史 |
4.3 ChiariⅠ畸形的诊断及临床症状 |
4.4 ChiariⅠ畸形的手术治疗 |
4.5 ChiariⅠ畸形的手术并发症及预后 |
4.6 术前综合评分标准在ChiariⅠ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
4.7 不足及展望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综述 CHIARIⅠ畸形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
1.ChiariⅠ畸形的诊断技术及分型 |
2.ChiariⅠ畸形的保守治疗 |
3.ChiariⅠ畸形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
4.总结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表 |
(2)后颅窝减压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对Chiari Ⅰ畸形并脊髓空洞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Chiari Ⅰ型畸形诊断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先天发育性颅颈交界区畸形外科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4)两种手术方式治疗ChiariⅠ型伴脊髓空洞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5)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MRI分型及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诊断 |
1.2.2 分型标准 |
1.2.3 手术方法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MRI分型 |
2.2 手术效果 |
1.2.1症状缓解程度 |
1.2.2脊髓空洞变化 |
3讨论 |
3.1 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概述 |
3.2 手术治疗方法 |
3.3 手术原则和注意 |
3.4 本组研究结果 |
(6)两种术式治疗Chiari畸形Ⅰ型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文献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表1;图1~8)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3 术后症状改善率Meta分析 (图1) |
2.4 脊髓空洞改善率Meta分析 (图2) |
2.5 远期症状改善率Meta分析 (图3) |
2.6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Meta分析 |
2.6.1 术后头痛 (图4) : |
2.6.2 术后脑脊液漏 (图5) : |
2.6.3 术后颅内感染 (图6) : |
2.6.4 术后切口感染 (图7) : |
2.7 发表偏倚评价 (图8) |
3 讨论 |
(7)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影像学资料 |
1.3 手术方法 |
1.4 随访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术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9)儿童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12例围术期护理干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本组12例: |
1.2 |
2 围术期护理干预 |
2.1 术前护理 |
2.2 术后护理 |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
2.2.2 患者体位的护理: |
2.2.3 气管插管的管理: |
2.2.4 观察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的恢复: |
2.2.5 伤口敷料的观察: |
2.2.6 饮食护理: |
2.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
2.3.1 脑水肿: |
2.3.2 脊髓水肿或血肿: |
2.3.3 呼吸困难: |
2.3.4 误吸: |
2.3.5 废用综合征: |
2.4 出院指导: |
(10)小脑扁桃体软膜切下除术与硬膜扩大修补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并脊髓空洞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一般临床资料 |
2.1.2 病例选择 |
2.1.3 影像学诊断 |
2.1.4 临床表现 |
2.2 方法 |
2.2.1 手术方式 |
2.2.2 术后处理 |
2.2.3 术后疗效评估 |
2.3 随访及临床疗效观察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 |
3.2 术后6月随访 |
3.2.1 患者术后症状改善 |
3.2.2 临床表现改变情况 |
3.2.3 影像学随访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基于CHIARIⅠ畸形三种手术方式回顾性分析的术前综合评分方法的应用研究[D]. 吴飞.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后颅窝减压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对Chiari Ⅰ畸形并脊髓空洞疗效分析[D]. 甘智超.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3]先天发育性颅颈交界区畸形外科治疗效果的研究[D]. 吴宁波.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4]两种手术方式治疗ChiariⅠ型伴脊髓空洞疗效分析[D]. 王铁成. 山东大学, 2019(02)
- [5]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MRI分型及临床意义研究[J]. 吴月圆.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19)
- [6]两种术式治疗Chiari畸形Ⅰ型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 何勇,孙毓奇,万大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9(03)
- [7]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 李来华,侯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18)
- [8]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术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 顾绍魁. 中国社区医师, 2018(16)
- [9]儿童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12例围术期护理干预体会[A]. 于丽. 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摘要集, 2018
- [10]小脑扁桃体软膜切下除术与硬膜扩大修补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并脊髓空洞的疗效观察[D]. 贾崇. 郑州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