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娟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河南郑州 450012)
【摘要】目的 观察茵栀黄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对大鼠CYP1A2的影响。方法 以非那西丁为探针,通过研究其体外转化率的变化评价茵栀黄注射液对大鼠CYP1A2的影响。结果 茵栀黄注射液使非那西丁的体外转化率为(626.27±8.60) pmol?min-1?mg-1,显著低于对照组(885.16±66.64) pmol?min-1?mg-1(P<0.05)。黄芩苷和栀子苷合用组的转化率与茵栀黄注射液组无显著差别。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体外对大鼠CYP1A2酶有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可能主要是由其有效成分黄芩苷引起的。
【关键词】 茵栀黄注射液 CYP1A2 黄芩苷 栀子苷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036-01
茵栀黄注射液是由传统中药组方“茵陈蒿汤”衍生而来。由茵陈、栀子、金银花、黄芩苷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功效,有退黄疸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肝胆湿热,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属上述证候者。但随着茵栀黄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的日益广泛,有关此药的不良反应报道也明显增多[1-3]。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938例茵枝黄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中,其中有93例记载有合并用药[4]。因此由于联合用药导致的代谢性相互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CYP1A2是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酶系中很重要的一种同工酶,占肝脏蛋白总量的13%,代谢的底物包括非那西丁、咖啡因、茶碱、普萘洛尔等多种药物。本文采用CYP1A2的特异性底物非那西丁的代谢研究茵栀黄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和栀子苷对大鼠CYP1A2的影响,探讨茵栀黄注射液代谢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1.实验材料
茵栀黄注射液由朗致药业万荣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ml/支,批号1005312),黄芩苷、栀子苷、非那西丁标准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健康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体重220g±20g(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实验方法
取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20g±20g),禁食12h以上,不限饮水。断头处死,立即取出肝脏。用钙沉淀法制备肝微粒体,-70℃保存备用。
孵育总体积为200 ?l。孵育反应体系中包含NADPH (1mmol?L-1),磷酸盐缓冲液(0.1mol?L-1, pH=7.4),EDTA(0.1 mmol?L-1),MgCl2(5 mmol?L-1),微粒体蛋白。反应在37℃水浴中进行,预孵育5 min,加入NADPH启动反应。
孵化反应分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对照组的药物为非那西丁(终浓度为50 ?mol?L-1)[5],实验组为茵栀黄注射液、黄芩苷、栀子苷分别加非那西丁。每组平行做3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选定茵栀黄注射液为2.5 ?l[6-8],终止反应后,HPLC测定非那西丁的转化率,并根据中药部颁标准规定的茵栀黄注射液的质控成分的含量和体外加入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茵栀黄注射液的体积,计算加入黄芩苷和栀子苷的量,评价茵栀黄注射液与其所含主要有效成分对CYP1A2的影响是否有差异。
3.实验结果
茵栀黄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对非那西丁代谢的影响数据见表1,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茵栀黄注射液中的黄芩苷对大鼠CYP1A2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8),栀子苷无显著抑制作用(P=0.341),两者合用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5),合用组与茵栀黄注射液组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别(P=0.158)。
表1 茵栀黄注射液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转化率
药物转化率 (pmol?min-1?mg-1)
123x-±s
对照组869.65827.64958.19885.16±66.64
茵栀黄注射液634.53626.91617.37626.27±8.60**
黄芩苷691.11686.28707.42694.93±11.08**
栀子苷967.22915.73910.30931.09±31.41
黄芩苷+栀子苷676.80655.55626.52652.96±25.24**
注: 与对照组相比, “**”P<0.01.与茵栀黄注射液组相比, “#”P<0.05,“##”P<0.01.
4. 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体外对大鼠CYP1A2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可能主要是由其有效成分黄芩苷引起的。
5. 讨论
茵栀黄注射液中的黄芩苷对大鼠CYP1A2酶的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栀子苷无显著抑制作用,两者合用有显著抑制作用,合用组与茵栀黄注射液组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别,说明茵栀黄注射液的抑制作用可能主要是由其中的黄芩苷引起的。提示在临床用药中,茵栀黄注射液应避免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明慧,马烈,陈利军. 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 药品评价,2006,3(5):355~357.
[2] 陈军,魏俊婷,陈辉扬. 120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2006,3(3):168~171.
[3] 吴健,高家荣.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安徽医药,2007,10(9):857.
[4] 居靖,黄萍,汪海孙等.茵栀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 安徽医药,14(3):362~365
[5] Yuan R, Madani S, Wei XX, et al. Evaluation of cytochrome P450 probe substrates commonly used by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o study in vitro drug interactions[J]. Drug Metab Dispos, 2002, 30(12): 1311~1319.
[6] 于卫江, 黄丽军, 朱大岭. 应用大鼠肝微粒体筛选对细胞色素P4502D6有抑制作用的中药[J]. 中草药,2007, 38(3): 397~401.
[7] 卢兴红, 张兰桐, 袁志芳等. RP-HPLC法测定血浆中栀子苷浓度及药动学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 2004, 24(2): 140~143.
[8] 高荣, 龚涛, 符垚,等. 注射液及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J]. 华西药学杂志, 2007,22(3): 283~285.
论文作者:赵慧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8
标签:注射液论文; 黄芩论文; 栀子论文; 抑制论文; 作用论文; 大鼠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