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深圳出口贸易的影响_金融论文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深圳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出口贸易论文,深圳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7月以来,东南亚出现了一场波及面甚广的金融危机。 首先是以泰国为首的外汇市场货币危机,随即演变成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同受强烈冲击的金融风暴,不仅东南亚诸国的整体经济遭到严重打击,还迅速扩展到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甚至引起了全球股市动荡。从危机暴发至今,印尼盾与美元的汇率下跌了70%多,韩元、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分别贬值了30%至40%左右。这场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程度剧烈,必将给世界经济贸易的增长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从而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以外向型为主要特征的深圳经济受到的威胁更是首当其冲。应该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涉及到深圳的生产、流通、收入和消费等各个方面,本文所要探讨的仅仅是出口贸易方面已经发生的变化和未来可能的表现。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深圳外贸出口的直接影响

1.深圳对东南亚的出口将受到影响。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进口能力下降,同时政府采取经济紧缩政策,减少开支,对外界需求减少,以东南亚为产品出口目的地的深圳出口企业,必因其市场萎缩而减少出口。但就深圳出口贸易的整体来看,所受影响甚微。原因是在深圳外贸出口总额中,以东南亚四国(泰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和韩国为目的地的仅占到约5%,比重相当小, 其负面影响大部分可为欧美市场的增长所抵消。

2.深圳与东盟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变得激烈。首先,由于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产品成本相对下降,从而提高了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东南亚国家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分布与深圳相似,可能挤占深圳出口的市场份额。1997年,深圳电气、电子和光学产品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50%,东盟国家出口产品中电子产品也占到出口总额的50%以上,两者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相似,这部分产品与东盟的竞争程度将会加剧。

深圳与东盟五国主要出口市场分布比较

日本

美国西欧 香港

深圳出口产品市场分布(1997年)12.9% 29.2% 10.3%

27.3%

东盟出口产品市场分布(1996年)14.2% 18.3% 13.5%6.5%

不过,这种局面在1997年尚未有明显表现。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5个月,深圳外贸出口总额仍呈现出强劲的逐月攀升态势。 究其原因,一是危机打击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紧缩的经济政策更使生产大幅度滑坡,削弱了其出口供应能力,所以短期内这些国家的出口并未有显著的增加,有的甚至下降。二是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推高了其进口货物的价格,通货膨胀因此进一步上升,从而提高了其生产成本,尤其是加工贸易进口原材料价格的提高直接削弱了产成品出口的价格优势。三是东南亚国家为稳定本国货币而提高利率,面临严重呆坏帐的银行亦不敢轻易提供新的美元贷款,致使制造商的融资成本急剧上升,生产量受到抑制。

但是,这些因素大都是暂时的,因为该地区生产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需求不足所致,一旦有需求,闲置设备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利用起来,货币贬值的出口效应最终会显现出来,形成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就一季度深圳外贸出口形势来看,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深圳出口贸易的滞后影响已经相当明显。1—3月份与上年同期比较,出口总额累计增长了16.3%,增幅比上年末回落了3.9个百分点。而且, 出口额呈现明显的逐月下跌趋势(见下图)。3月份当月出口额甚至降至13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比上年同月下降了14.2%。就各种贸易方式所受影响程度来看,由于对外依赖性强,“三来一补”和进料加工贸易所受影响较大,3 月份的出口额分别较上年同月下降了26.9%和18.4%。由于“三来一补”和进料加工贸易在深圳出口总额中占到80%以上,这两种方式的贸易额在未来能否回升,对深圳外贸出口前景关系重大。根据对宝安区部分出口产品生产商的调查,目前厂家接到的小额和短期订单较多,而大额长期订单减少。生产商在缩小生产规模的同时,亦实行谨慎的裁员,尽量保留了大部分熟练工人,以等待时机,扩大生产。这说明,对于加工贸易,国外进口商和国内生产商(包括外资企业)均倾向于审慎和观望。据此估计,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深圳出口贸易的影响到二季度会更加明朗。

深圳市月度外贸出口额及累计增长率图示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深圳外贸出口的间接影响

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骨牌效应,比原来预期的更深更广,不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会显著放缓,随着商业日趋全球化,以及世界金融市场渐趋一体化,许多与东亚有商业联系的美国和欧洲公司及金融机构的盈利减少,使得这些先进工业经济体系的收入、需求及整体经济增长也受到影响。有鉴于此,主要的经济预测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调低了他们对1998年全球及地区的经济预测。IMF将其对1998 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从4.3%下调到3.5%。世界经济增长的放慢意味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进口增长受到抑制,世界贸易增长趋缓。深圳外贸出口因此会受到较大压力,但仍有希望获得较稳定的增长。

由于预期全球经济增长及贸易放缓,香港、美国、日本和西欧这些深圳主要贸易对象的经济状况对深圳外贸出口能否维持稳定增长十分重要。

1.香港的经济增长和货物进口。据香港政府统计处预测,香港的经济增长率会由1997年的5.2%减慢至1998年的3.5%,留用进口货物增幅由1997年的8%大幅降至1%,包含转口货物的整体货物进口则由1997年的约7%降至4%。由于深圳出口产品的27.3%输往香港,所以,香港进口货物增长的大幅放缓对深圳外贸出口极为不利,可能使深圳对香港出口的增幅比1997年降低近一半。

2.美国的经济增长和货物进口。美国1997年经济增长强劲,达3.8%,预期1998年仍会稳定增长,但会较为温和,大约在2.4%左右。 美国的进口需求在1998可维持增长,但升幅会减缓。相应地,1998年深圳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也会放缓。深圳输往美国的产品占出口总额的29.2%,影响非常大,但可望保持较稳定的增长。

3.日本的经济增长和货物进口。1998年日本的经济增长预测为1.1%,基本上仍处于停滞状态。面对日元疲弱,以及经济增长持续停滞,预期日本的进口需求将继续受到抑制。因此,深圳对日本的出口,预计在1998年不会有较大的增长。

4.欧盟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货物进口。1997年,欧盟许多国家的经济有复苏的迹象,预期1998年的增长速度会更快。但是,由于欧盟国家的失业率高企,消费需求未必会因经济复苏而随即上升。而且欧盟国家的区内贸易占其总体贸易的比重很大,所以非欧盟国家可能从中获得的贸易利益目前尚不明显。但从长远来说,这将会对深圳外贸出口带来有利影响。就一季度深圳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情况来看,对香港的出口额增长了20.3%,增幅较上年末降低8.7个百分点; 对美国的出口额增长了18.8%,增幅较上年末降低7.4个百分点; 对日本的出口额增长了2.5%,增幅较上年末提高7.4个百分点;对西欧四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的出口额增长了19.0%,增幅较上年末提高7.3 个百分点。

三、国家目前采取的对策及其影响

迄今为止,国家针对东南亚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对策主要集中在稳定货币、扩大内需和鼓励进出口贸易三个方面。其中,第三个方面的措施将对深圳的出口贸易起到刺激作用。一是从1998年1月1日起恢复对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的减免关税政策,这将有利于深圳“三资”企业的发展,促进其出口。由于深圳“三资”企业出口额占到全市出口总额的大约55%,这一措施的出台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国家税务部门将扩大发还增值税范围,完善出口产品退税机制,加快出口产品退税速度。这将进一步鼓励一般贸易扩大出口,提高一般贸易在深圳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综合上述发展情况,1998年深圳出口贸易面临的挑战远大于机会,增长速度比1997年20.2%的增幅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大幅回落,但应可保持正数增长。

标签:;  ;  ;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深圳出口贸易的影响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