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信贷银行制度及其对我国全面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_学分银行论文

韩国学分银行制及其对我国构建完全学分制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分制论文,韩国论文,学分论文,启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981(2010)08-0088-05

完全学分制是学分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相对于目前普遍实施的学年学分制和弹性学年制而言,它打破了专业的限制和修业年限的限制,突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框架,在学习灵活性和自由度上得到创新,因此随着终身教育的推广和社会开放教育体系的形成,实施完全学分制是大势所趋。“学分银行”(Credit Bank System,CBS)的概念来自韩国,韩国自1997年起运行学分银行制,至今已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使完全学分制以学分认证为基础首先得以建立,并通过这一教育模式,建立了一个真正能“供学生选购学分的市场”,有效地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发展。

一、韩国学分银行制的设立及运作

(一)学分银行的筹建

韩国的学分银行体系建设,始于1995年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提交的《关于促进开放式终身教育社会和教育体系的革新设想》,该报告提议采用学分银行制来“实现非正规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试图通过授权教育机构和学分互认,建立一个连接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网络体系。基于这一设想,委员会开始研究学分银行体系的相关问题,且获得了政府的批准。1997年1月,韩国政府颁布了针对非普通大学学生的《时间学生登录制的试行指南》,同年9月,《总统令第1548号》颁布,拟定了鉴定系统和标准化课程,并且首次评估认定了教育机构和标准课程。

(二)标准化课程

标准化课程是学分银行的核心,它指的是为每一个学科量身定做的总教学计划,具体阐述了教学目的;课程及总课程、主课程、选修课程的必修学分;学士学位的获取要求;评分和教学质量控制等。标准化课程是在有关专家的协助下,由人力资源开发部与教育发展委员会联合制订,并根据社会变化、学术和技术发展、师生要求等每年进行更新。它一方面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另一方面又详细描述了多种可能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目的,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三)管理体制

学分银行的管理机构是设立在韩国教育开发院的终身教育中心,附属在大学或大专的终身学习中心是具有授予学分资格的教育机构的主体。运营学分银行制需要很多机构合作,如:教育人力资源开发部,韩国教育开发院,省级教育办公室,以及被学分银行认定资格的教育机构。一般来说,教育人力资源开发部制定学分银行发展的政策及计划,拟定标准总课程,批准授课内容及授予学位。韩国教育开发院主要负责从注册到获取学位的管理工作,省教育办公室是学分银行的信息中心。

(四)运行方式

申请者首先填写一张学生登记表和学分申请表,把表格交给韩国教育开发院之后就可以开始累计学分。学分的累积可以通过选修学分银行认定机构提供的课程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参加大学或大专提供的业余课程来进行,还可以把先前的学习成绩、证书等拿来转换学分。按照规定,两年制准学士学位80学分,三年制准学士学位120学分,学士学位140学分。在学分累计达到相应标准后,学生可以填写学位申请表,上交韩国教育开发院或者省教育办公室。经教育开发院核实该教育机构的有效资格,证明学分的有效性,学生们就能够从教育部或者相关大学拿到学位。

(五)教育机构及评估

按照韩国《学分认证条例》的规定,可设认证课程的各类学校有: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或由终身教育法案批准的私人教育机构、职业教育和培训法案批准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高级技术培训学校或相关部门的专修学校、具备成人继续教育功能的大众传媒机构、与大学或职业培训中心挂钩的企业等。其中的非正式教育机构必须经过正式评估,其依据主要是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管理等。例如,有一定数量的与大专院校相同资格的教师,每位教师的周教学工作量必须在18小时以上;生均教室面积在1.0M[,2]以上,有实验室和图书馆等附加设施,设置相应的管理办公室和咨询办公室;开设的课程必须符合韩国教育发展学会规定的标准化课程的要求等。[1]非正式教育机构只有通过评估确认合格,才能成为学分银行承认的可提供教学计划和课程的学校。

二、韩国学分银行制实践评析

(一)学分银行制的实施效果

1.扩大高等教育机会,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韩国社会有着崇尚和追求高学历高学位的教育氛围,但是正规教育体系容量是有限的。学分银行制通过一定的评价体系,像银行一样运用存储与累积、零存整取、学分兑换等手段,对人们终身的学习学分进行灵活的管理,为终身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实施平台,为无法接受正规教育的人创造了获取高等教育证书的机会,它弥补了正规教育的容量限制,不失为提供平等教育机会的有益尝试。

表1提供了在正规教育和学分银行制这两种不同教育体系下的入学人数和年龄分布,从年龄分布这个角度看,学分银行和正规教育各有侧重,学分银行登录者中21-29岁的学生占大多数,年龄在25岁以上的学生占到了学分银行学生总数的64%,而正规教育环境里的只有11%的学生是25岁以上。这种现象说明,虽然学分银行是对正规教育体系的一种补充,但它确实扩展了21岁以上徘徊在高校门外的人获得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机会。

表2说明了学分银行制登录者的基本教育背景:即52.5%的学生为高中毕业生,与学生的年龄分布相联系,大部分学分银行登录者的年龄在21岁以上,这也许可以推断出大部分的学分银行的登录者是大学或大专辍学学生,或者是那些错过了高等教育机会的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想在其他领域获取学位的大专生和大学生。总体上,学分银行制提高了韩国高等教育入学率,扩大了接受高等教育人群的范围,使那些想要接受继续教育的人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梦想。

2.吸引潜在的成人学习者,激发终身学习热情

终身学习提倡“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和“处处学习”,而成人学习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学籍管理制度缺乏弹性,如果学习者以一般教育模式注册各类课程以获得证书或文凭的话,必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这对于有一定经验而又有时间压力的成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学分银行具有记录和累积功能,它可以破除传统的专业、学习时段和学习机构的藩篱,使学习者在数年内连续或间断学习所获得的各类学分加以累积。与其他开放大学和远程教育不同,学分银行制能够接受拥有各种学习背景的人来学习,并且承认他们先前的学习经历,因此,学分银行通过承认登录者已有学分吸引了更多的潜在学习者。比如说,它承认来自正规大学和大专提供的业余课程的学分,承认大学或大专辍学者曾经在学时修得的学分,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大专辍业学生被吸引到学分银行体系中来,并且认识到这是一种较好的过渡到主流教育的弥补途径。而且,学分银行制以其灵活性为特点,想要申请业余课程的学生可以直接浏览他们心仪的教育机构或者韩国教育开发院的网站,查看是否开设相关课程,如果开设,就可以直接申请,这大大便利了成人学生的学习个性化安排。

由于学分银行承认学生以往的学习经历,学位的获取时间也变得更有弹性,按表3所示的获取学分银行学位平均时间统计,学分银行制学生获取学位的时间多数为1-3年,有50%以上的学生用了2年及以下的时间就取得了学位。正规大学课程学习及论文撰写需要四年时间,大专也要求两年半以上的学习时间,相比较而言,获取学分银行的学位明显有效率优势。韩国学分银行注册人数、课程种类和数量都逐年增加,1998年学分银行制系统只有61个评价认证机构的1294门课程,2006年3月,学分银行制系统扩大到449个教育培训机构的15359门课程。到2007年,通过学分银行制的方式获得学历的人数已经达到76833人,其中获得教育人力资源部学位的达到71603,获得大学学位的达到5230人。[2]

3.衔接各级各类教育,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模式

学分银行制连接了多样的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模式:大学、大专、自学考试、补习班、重要无形文化资产,甚至还有对证书的转换制度等等,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如此广泛的接纳是独特的。这意味着人才培养立交桥理论通过学分银行制在实践中得到了探索,高等教育真正对所有人敞开了大门,使高等教育更灵活更人性化地展现在普通人面前。

从学分来源分布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分来自被认定的教育机构提供的学分课程,其中大学附属的终身学习中心和职业培训机构是其中的支柱,第二大来源就是在正规大学或大专修完的学分,这两个来源总共占据了80%的学分来源。证书转换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有20余类,上百个专业,数以千计种类的证书可以转换成学分银行承认的学分,不同的证书可转换的学分数量是不同的,比方说,总技术专家的证书可以转换45学分,而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师证书能转换30学分。[3]另外,承认学习者重要无形文化资产学习经历表明了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支持。总体来看学分在逐年增加,包括对自考学分,业余课程学分,及重要无形文化资产的认可,这是学分银行使越来越多的人通往高等教育途径的有力证据。而且,在非正式教育环境中获得的学分在所有学分银行的学分来源中占主导地位,说明学分银行制为使非正式教育得到高等教育的认可作出了贡献。

(二)韩国学分银行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韩国学分银行有效地拓宽了高等教育途径,为建设终身学习社会作出了贡献,但是也同时面临着诸多问题。问题之一就是社会认可度低。在许多人心目中,通过学分银行获得的高等教育学位并不像从正规大学或大专获得的学位那么有价值。学分银行课程和正规大学课程的差距似乎显而易见:学分银行的课程是以学位为出发点,学习者的素质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大部分的学分银行报名者是高考失利者,否则他们为什么不去正规的大学大专学习呢?再者,上文提到学分银行获取学位的平均时间短于正规大学,这种短时期的学习时间使人们怀疑学生的知识及能力。据调查统计,26.2%的人认为学分银行毕业生相当于地方大学毕业生,而有34.3%的人觉得学分银行学士的水平只介于高中毕业生和两年毕业的大专生之间,甚至有12.8%的人认为学分银行毕业生只相当于高中毕业生水平。[4]

另一个问题在于学分银行制报名者的缺乏。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出生率的降低,高等教育升学已经越来越容易。韩国在2005年的高中生平均的升学率是88.3%,职业高中入学率是67.3%。[5]生源的降低是报名者少的主要原因。

另外,课程和专业的设置也存在难处。由教育人力资源开发部制定的标准课程太固定,以至于无法满足各种认定的教育机构的教学特色,无法照顾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然而,如果把标准课程灵活化,以适应学生和教育机构的多样性的话,如何来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呢?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三、韩国学分制对我国构建完全学分制的启示

(一)以权力下移为特征的管理体制

以学分银行为途径的完全学分制是目前条件下较为理想和可行的学分制模式,但是学分银行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需要现实条件和政策的支持。韩国学分银行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有力地推动起来的,政府不仅进行了全局性设计,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各级机构的职责,设立了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正式与非正式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引导、鼓励和整合,还对认定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标准化课程建设在财力物力上进行必要的资助等。我国区域发展的现实差异决定了各地社会、经济、文化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求以统一标准整齐划一地开展学分银行工作是不现实的,因此有必要尝试下放学分银行的部分管理权,可以在政策支持下,率先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地区先建立学分银行,并建立适合当地发展的地方性相关管理条例。这样既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为其他地区及整个国家推进终身教育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以自考体系为主轴的实施平台

学分银行的管理和实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韩国学分银行由教育及人力资源发展部所属的教育开发院统一管理,而具体执行机构是教育开发院的终身教育中心,对应我国的管理机构,相当于教育部及其所属的教育考试院。相对于韩国,我国的实施范围、学生规模会大得多,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也会更多,选择一个有相关基础和经验的管理机构是必要的。我国的教育考试院是自学考试主管部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色之一,就是突破了学年学分制,在灵活性和自由度上有所创新,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框架,为高等教育向大众开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更接近完全学分制,这与自学考试已有的相对灵活的运行机制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社会开放教育体系的形成和自学考试自身发展转型的需要,完全学分制可以以自考教育平台为基础首先得以建立。我们可以改革现有的自考体系,尝试建立更深入、完整、系统的自考学分运行机制,通过更为广泛、灵活的学分互认,建立起各种教育形式、教育层次、教育成果互相沟通的有效平台。

(三)以标准化建设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完全学分制的本质是以知识模块化(足够学分的课程所包含的知识)来培养学生,需要专业的设置更加灵活,灵活到一定程度,专业就可以看作是一种知识模块,或者“学科群”,因此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核心是课程体系。学分银行需要一个适应性强、可灵活变通而又有严格标准的课程体系,但是其建设难度较大,从学科群的确立到技能和学术标准的渗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容易出现“博而杂”、设科多而内容重复、标准与学生学习基础不符等弊病。应以新的视角审视学分银行中的“学科群”分类,把一些普通的专业按照其宽泛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组,将数种性质相近的专业视为一个整体,分析其所需的共同知识和技能,并对它们进行组合,以此作为课程编制的出发点和基础。将梳理后的课程进行筛选分为核心课程系列和选修课程系列,核心课程的开设保证某一专业基本要求的实现,选修课程的开设保证不同企业和学员个体的特殊要求的实现,并特别关注其与行业技能标准的融合。

(四)以学分互认为依托的教育立交桥

为了使终身学习取得更加广泛的社会认同,对于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下取得的成绩,应该构建起一种体现成人及其学习特征的、多元并且能够相互认可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学分银行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可以依托学分互认得以实现。一般的学分制往往局限于同类教育机构实施的同类课程之间实现互换功能,而学分银行是通过对在不同机构、甚或不同地区或国别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运用一定的评价工具进行等值计算后,实现学分之间的互换,一如普通银行通过汇率制,实现不同币种之间的相互兑换功能。[6]学分互认意味着各级各类课程能够彼此间通过学分的联系,互相沟通和衔接,这是逐步完善我国教育立交桥的必备前提。学分衔接由学分互认、学分折算、学分补偿等内容构成,包括学分认定的机构、依据、程序、结论、费用和裁决等要点。通过借鉴国际上较为科学的知识点、技能点的课程比较方法,决定标准课程之间的互认问题,通过学分替代、折算、补偿等方法,借助于专业和课程的标准化建设,一切就变得相对容易了。[7]

(五)以学分认证为手段的质量保障

学分银行社会认可度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对其教学质量是否信任,学分银行制面向所有人开放,为人们获取高等学位证书增加了机会,但这种开放不能以降低自己的信任度为代价。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有效的学分配置与课程评估等都是实施学分制的质量保障。学分银行有着更为宽泛灵活的课程体系和互认制度,其质量保障将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又必须面对的任务。学分银行需要建立和完善对于提供学分课程的各类教育机构的评估机制,也可以尝试把学分银行制的学位授予和正规大学的答辩结合起来。另外,学分互认的难点在于质,但也不能忽视它的量,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教育大国,需要互认、折算、补偿的学分总量是一个天文数字,是一个需要众多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任务。在韩国,虽然学分银行制学位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但还是吸引了大量学生,因此学分银行体系如何才能在尊重学习者多样的学习经历的基础上提高其质量标准和社会地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收稿日期:2010-03-22

标签:;  ;  ;  ;  ;  ;  

韩国信贷银行制度及其对我国全面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_学分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