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造价是衡量建筑项目的一个经济技术指标,也是经济权益的关键所在。而建筑工程的多元化发展也推动了相关经济管理理念的深化和改革,随着建筑工程不断开发,对于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存在许多潜在性问题,因此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问题进行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现状;对策;管理问题
前言: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建筑行业的腾飞,而建筑行业也推动着相关的管理专业,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的管理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所以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以及管理的现状、对策进行分析,如何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1.什么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是针对拟建工程在土地资源、机械设备、技术劳务,以及工程承包等市场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相对而言,它是大众可以接受的价格,是经过相关部门公平的招投标完成的,是由需求主体投资者和供给主体建筑商共同认可 的价格。在不同的情况下,工程造价内涵不同。由于研究对象不同,工程造价有建设工程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单位工程造价以及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等。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2.1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工程造价的预控、编制概算、编制标底或报价、编制修正概算、编制施工图预算、调整合同价格、确定工程实际造价及竣工结算。它不仅与工程内容有关,还与建设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建设者的管理和技 术水平、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2.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指合理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它包括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和价格管理。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实行系统的计划与控制,可以促进优化设计,准确地编制投资估算,保证估算起到控制造价的作用,把造价控制在建设单位同意的限额内。同时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能把建设项目的投资用在各工程项目、各单位以至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在各投资项目之间进行均衡而合理的分配,能使建设单位的投资获得尽可能高的效益,有利于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
3.1 做好可行性研究及投资估算工作:项目的决策依据是可行性研究,对于项目决策及成败十分重要。可行性研究要评价项目是否 可行,要对方案进行优化认证,是研究、分析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在可靠性研究报告批准后,估算就作为设计任务下达的投资限额,对初步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投资估算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决策性的文件,它是研究、分析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投资估算中,应该实事求是的反映设计内容,从估算开始就要正确完整地反映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
3.2确定合理的项目建设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 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规模过小,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造成建设和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规模过大,超过了产品的市场需求,导致产品积压,也会使经济效益降低。在确定项目建没规模时既要考虑建设成本,又要考虑运行成本上升,既要考虑长期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因此,合理的建设规模是决策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4.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4.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弱化: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员进行操作,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而言,过于侧重工程计价的定额编制,这就造成了我国工程建筑的大部分人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理论与实务相对弱化。形成了诸多管理的弊端,严重威胁了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在市场中作用的发挥。
4.2 建筑工程造价不能完全与市场相融合: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复杂多变性,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要随时适应市场变化需求。但实际运行过程中,国家及各级主管行政单位制定的相关计价定额存在时滞性和盲目统一性弱点,所编订的计价资料往往难以客观的反应不同地区间的市场价格差异性。导致工程造价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4.3建筑工程造价不能适应市场竞争机制:自由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建筑资源结构优化配置的前提。建设工程的工程造价竞标是建筑领域内竞争机制的核心体现,但由于诸多客观因素制约,我国现行建筑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有碍公平竞争局面的形成,过于精细的定额度量和工程量计算方法,导致工程价格的制定弹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4建筑工程造价竞标方式存在严重弊端:我国目前建筑市场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都是采用集体统一的管理形式,实际市场经济运作状况下,工程招标中的标的报价是在国家定额标准的前提下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中标者。最低价中标法在我国未能全面推广应用,竞标过程人为复杂化现象严重,致使竞标投资成本偏高。
4.5对业主的不规范行为缺乏约束机制:业主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进度、质量和造价。建筑市场能否规范运行,直接取决于业主的行为是否规范。某些业主方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在建设工程中不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不严格履行合同条约,随意压缩工期,压低造价。在工程发包中片面强调市场经济就是愿打愿挨,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干扰了建筑市场的正常运转。
5.实行建筑造价管理的实践和创新策略
5.1 更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新理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需要在实践落实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更新科学理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由于经济利益的冲突往往造成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经济活动矛盾突出。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中引人双赢理念,从业主的投资估算到承包商 的投标报价,要求经济活动主体要有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通过建立共同的合作关系,可以保证双赢模式的实施。
5.2完善建筑工程市场价格控制体系:以市场为取向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是控制投资成本的重要依据。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行有效控制和动态管理,包括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编制建设标准和造价指标,定期发布市场价格信息,完善工程造价咨询。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调整角色定位,完善建筑市场及相关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价格功能,改善建材市场价格信息服务职能,夯实施工成本价格管理的基础。
5.3科学构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质量,必须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实行科学管理措施,我国当前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中,应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优化资源环境,建立建筑工程造价信息数据库,并合理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强化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职能,完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5.4工程施工成本申报机制的推广: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必须对工程竞标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结合企业实际的运营能力,明确其施工技术控制能力是建筑工程造价科学管理的重要保障。在施工工程量清单招标的起步阶段,建立工程施工成本定期审报制度,可以更真实
更全面的了解企业财务成本,通过工程施工成本的考察,为合理制定施工招标标底,恰当评价承包商投标报价提供依据,及时分析工程施工成本报表,有利于实时监管。
5.5加强中介服务,依法强化管理:中介机构是建筑市场中不可缺少的服务主体,提倡服务社会化、市场法制化,造价咨询、标底编制等就是一种有偿的社会化服务。中介机构应该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分级分别管理。应实行回避制度,咨询实体应与行业主管部门脱钩,避免利用行业特权承揽标底。标底编制实行市场竞争,信誉取胜的原则,对中介机构要实行资质年检,标底抽查,奖惩结合的制度。从业人员要持证上岗,遵守职业道德。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5.6建立约束机制,规范业主行为:政府各主管部门应对业主在建设阶段的行为依法加以规范和约束。要强化施工总承包职能。总承包单位有能力和资质的,应尽量自行承担水暖、煤、电、消防和装修等的施工,严禁建设单位强行分包工程任务。工程建设的材料设备应主要由承包单位负责采购,加强验收。
6.创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运行模式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科学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对于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政府性建设工程是国家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充分拓展有利资源,合理调整资源结构配置,实行统建统管,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监督。对政府性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实践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是当前我国建立工程造价管理新体制的重要环节。
结束语: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加强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成为当前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及手段。科学的分析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可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实现建筑工程科学的预算及过程监控,也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综合性强的工作,它要求工程技术和经济意识相结合,因此必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 理,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引入动态管理机制。这样我们才能抓住要领,使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佚名.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期刊网,2008(12)
[2]肖静.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财务管理,2005(05)
论文作者:卢运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标底论文; 工程论文; 市场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