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区线损的控制与管理,对于电力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以及损失控制,都有重要的影响,借用信息采集系统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能够有效找到电能流失或计量的问题所在。本文简述了什么是线损以及线损问题解决的意义,并明确线损或是电能误差产生的原因,并结合信息采集及分析流程,指出如何将信息采集技术与台区线损管理相结合,帮助降低电力企业的损失。
关键词:信息采集;台区线损;管理措施
1 开展线损统计分析的重要意义
线损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营质效指标,也是衡量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供电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安全输送与合理地分配电能,并力求尽量减少电能损失,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线损率的高低,不仅表明供电系统技术水平的高低,还能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好坏,加强线损管理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线损管理对保护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和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线损或电能误差产生原因
2.1公变终端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配电设施、变电设施在运行中出现问题,导致计量的失误,或是数据的有误,就需要管理人员对故障的设备进行及时的运维管理,或是对故障设备进行更换;另一方面则是设备二次连线连接错误或模块失效。在明确问题的前提下,应用相位仪对故障模块进行测试,并对发现的问题做出及时解决;第三则是终端分装失误,设备名称与设备有误,这种情况需要到现场进行排查,以进行档案更新。
2.2 理人员自身问题
根据中国审计网在 2016 年发布的《浅谈审计工作目前的现状》可以总结出目前审计工作的几点不足。第一,习惯思维难以打破。根据历史原因而看,部分审计工作者大多都是从会计专业出身,思维仍局限于严谨、单一,注重微观的思维方式,难以适应现阶段对审计工作者的要求。第二,系统性较差。第三,综合分析能力较差。第四,创新精神不足。第五,消极情绪显著。可以看出审计或是管理检修上出现的漏洞导致线损问题进一步扩大。
2.3 外界影响
线网停电,会导致本身电池容量较小电能信息采集装置,在断电一段时间内,电池能源耗尽,导致计时器不准确,从而影响对台区线损的计算以及数据采集。另一方面则是远程信号难以覆盖到偏远地区,或是信号不稳定,导致对用户及线损的统计容易出现误差。
2.4 人为干预造成统计误差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一小部分的跟人用电单位贪图小便宜,节省电费,还有大规模用电单位为躲避、难以承受巨额的电费开支,在电能计量设备上做出人为干预,破坏或改装电能计量装置。
3 线损管理采取的措施
3.1 规范电量数据采集管理,提高用电采集率
进一步加快用电采集系统建设速度,将台区总表置于用电采集系统中,规范总表管理,实时采集各路遥测、遥信、电度、数字量等数据;严格抄表例日管理,规范抄表行为;加大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
3.2 充分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时性,辅助线损管理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最大功能,就是可以实时采取到集中器(虚拟总表)和采集器(分表)的电量,并通过和SG186营销系统中的线损管理模块的数据共享,可以及时准确的计算出实时线损,保证了线损计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便捷线损管理统计计算的同时,有效利用系统的规范流程,来规范约束工作,通过严格的流程控制与传递,保证工作质量与效率。以此,彻底解放了人工繁杂的台区线损统计分析工作,在减轻日常统计工作量的同时,给台区线损的正确统计、科学分析、针对性的采取整治措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保证台区售电量精确统计,提高线损准确率
户台对应是台区线损管理的一个难点,要确保台区低压客户与配变信息对应是否现场吻合,就要做到台区客户普查达到百分之百。保证每一块表,每一条线路均做到来路清楚、挂接准确。
4 线损管理下一步措施
4.1 科学分析日线损数据,确保高损台区的准确定位
(1)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由于采集系统运行原因形成的高损台区由于线损管理模块的运算数据来源于电能信息采集系统,因而采集系统的运行状态将直接影响线损计算的准确度。对调取的高损台区,先是在采集系统中查看其运行状态,查看集中器是否运行正常及抄表成功率是否过低,如因这两者原因在日线损管理模块中形成高损台区,则到现场对集中器及未抄见表计进行及时处理,使其恢复正常,消除因采集系统运行原因造成的台区线损异常。
(2)对台区售电量进行合理还原,计算其真实损失
对于台区负荷调整、台区下有无表临时用电、存在协定电量的或由于业扩及变更等手续运行造成累计售电量统计出现偏差而形成的高损台区,要合理地将此部分电量进行还原,计算出台区真实的损失值,从而来判别该台区是否为实际高损台区。
(3)实行定期通报,加强线损统计分析
通过建立完善的线损定期统计分析制度,规范统计分析内容,及时组织开展线损指标分析工作,找差距,定措施,修正和完善管理环节,充分利用SG186线损管理模块,定期通报高损台区数量,加强线损统计分析,对高损台区逐台进行剖析,并制订详实的降损措施及计划。
4.2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高损台区的针对性治理
进一步加大查处窃电的工作力度,将高损台区下的用户明细按不同用电性质进行分类,对不同用电性质用户的日用电量合理估算,重点针对日用电量可疑的用户进行检查,缩小检查范围,尤其是要仔细查处越表接暗线等平时很难检查的窃电行为,并通过用电采集系统对可疑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召测,检查用户有无断零线、私自开盖能违法窃电情况。同时,加强线损理论分析,并采取多种技术措施进行降损。通过电能信息采集系统获取台区负荷数据,计算变压器月度平均负荷率,对变压器运行不经济的进行及时调整;根据变压器三相电流计算平衡率,一方面对三相不平衡负荷进行相应转移调整,另一方面在办理低压新装增容业务时做到合理规划;对于台区供电半径超长的,采取并台调整的办法,尽量使变压器位于负荷中心,解决末端负荷电压低、线损大的问题。
4.3 以“技术手段、管理手段”为支撑,提升八大指标
通过深化“用电采集系统”这一平台,以“技术手段、管理手段”为支撑,围绕“建设、运行、应用”三项任务,提升“智能电表安装成功率、用电采集系统接入成功率、采集终端应用率、智能电表投运率、采集成功率、远程费控功能实现率、台区线损监测率、营销采集系统实用化率”八大指标。
4.4 实行跟踪降损制度,巩固降损成果
对查找出问题的线损异常台区进行处理后,还应加强对这些台区日线损进行重点巡视,一是通过查看经处理后的台区线损值是否恢复到合理范围内,来判断查找及处理的问题是否准确。二是通过对其线损值的监视,达到防止线损出现反复的目的,特别是对由于窃电产生的高损台区,能够将容易出现的窃电情况随时掌控,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最大限度杜绝电量流失。
5 结语
台区线损是阻碍企业盈利的一个重点或是难点,线路管理者首先要明确线损以及计量漏洞出现的地点、原因,并充分学习及掌握数据收集、处理技术,从而提升对线损的管理能力,降低企业损失。
参考文献
[1]Q/GDW373-2009[S].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
[2]CMMI04-TMP04.营销业务应用实施操作手册之线损管理分册.
[3]邓志敏,程进,刘劲松.低压线损管理的困难及减损措施[J].安徽电业,2012(2).
论文作者:祁琳,张洁,严建民,过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线损论文; 采集系统论文; 电能论文; 电量论文; 统计分析论文; 措施论文; 信息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