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一对一康复指导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在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论文_许春梅,叶淑华

许春梅 叶淑华

(广东省中医院 51037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病人经一对一康复指导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后,对于减少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全年和2013年1-9月在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病人分别为42例和48例,进行对比观察,观察和计量病人上肢淋巴水肿情况。结果:干预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术后病人经一对一康复指导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可有效预防上肢淋巴水肿,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 淋巴水肿 康复指导 空气波压力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114-0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生率大约30%[2]。淋巴水肿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和精神压抑,严重影响术后生存质量。研究表明,淋巴水肿对自理活动,如拉背部拉链、梳头等造成影响,甚至导致无法工作。为了有效预防患肢淋巴水肿,促进患肢淋巴水肿尽快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我科自2013年引进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是近年来应用于外科的一种新型仪器,其为多腔房、序贯性、可调节压力梯度的泵[3]。泵压力能将水肿液不断从远心端向近心端驱赶,并可防止水肿液的反流,促进静脉回流,达到消除水肿、活血化瘀、改善肢体缺氧缺血状态的效果。本文回顾分析2012年全年和2013年1-9月在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病人分别为42例和48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全年和2013年1-9月在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病人分别为42例和48例,均为女性,拟行4-8周期静脉化疗,并排除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年龄28~73岁,中位年龄46岁,手术方式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12年患者42例为常规组,2013年48例患者为干预组,两组病人在年龄、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常规组 术后在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制定了严格的康复锻炼计划。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指导。术前向病人及家属进行术前健康教育,讲解渐进式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目的、作用及重要性,一对一讲解与示范渐进式患侧功能锻炼的方法,直到熟练掌握。并在管床护士监督和指导下进行锻炼。内容:(1)术后患侧上肢前臂吊带适当制动,软枕垫高患侧肢体,麻醉清醒6h,指导家属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摩。术后第1d,开始活动患侧腕和手部,进行手指屈曲、握拳、旋腕、捏橡皮球等活动;教会患者正确起床。(2)术后第2—3d,可做肘部的屈伸运动,切勿用患肢用力支撑身体,以免出血,肩关节制动。(3)术后4—6d,肘关节屈曲,前臂上下、左右、前后摆动,上肢前伸上下摆动,锻炼时使用前臂吊带避免上臂外展。(4)拔除腋下引流管至术后14d,可进行上臂功能练习,练习患肢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5)15d后如无皮下积液,可逐渐增加肩部运动,如手指爬墙运动、梳头练习、摸高运动等。(6)恢复正常活动后,指导患者继续功能锻炼,保护患侧肢体,避免外伤、注射、量血压等,并学会测量上肢周径,加强出院后的随访,并采取多媒体教育,发放光盘(注:光盘为上海肿瘤医院乳腺科录制),发动家属,让患者在家中循序渐进锻炼,提高依从性。

1.2.2 干预组 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在术后第三天首次术口换药医生确定术区无出血或积液后辅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具体操作:患者取平卧位,肢体自然舒展放松,将患肢套人套筒内,拉紧拉链,袖套头端两条魔术贴包绕在患者肩部后将魔术贴黏住,妥善放置肢体后开机。选择AB模式,充气先从远端第一个气囊开始,逐个向上,当最后一个气囊充完气后,所有气囊自动排气,间歇几秒钟后,重新开始,反复循环,压力调节应从2~3级(30~45mmHg)开始,然后再逐渐提高压力,直至患者舒适为止,治疗完毕停机,观察患者患肢血液循环、皮肤温度、颜色、感觉情况。每次时间为20min,每日两次,连续治疗7天。每期化疗期间重复治疗3天。

1.3 观察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情况,测量上肢周径,测量部位距鹰嘴上、下各10cm。轻度水肿:患侧上肢的周径比健侧大3cm以下,多限于上臂近端。中度水肿:患侧上肢的周径比健侧大3-5cm,水肿范围影响到整个上肢,包括前臂和手背。重度水肿:患侧上肢的周径比健侧大5cm以上,水肿范围影响到整个上肢,包括手指[4] 。

2 结果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原因主要与手术方式和术后放疗有关[5],但是与术后是否专业的护理和早期正确的康复指导也是密不可分的,术后正确的运动可帮助附属淋巴管建立,促进了术侧上肢体液的循环,研究显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为一种慢性且不可治愈的病态表现,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15%~33%。该并发症在术后3个月到30年均会出现,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应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为原则,以预防为主,减少淋巴水肿并发症的发生,而乳腺癌术后护理的主要问题是患者对于淋巴水肿的认识不足,不了解淋巴水肿的危害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采用全程一对一的康复指导,首先在主观意识上给患者战胜疾病奠定了自信心,在早期使患者对此并发症有了充分的认识,在康复过程中了解自己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积极去配合,而且发动家属力量,在非住院时间起到督促作用。在此基础,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机械方式替代了人工按摩,按摩速率与人体血流速率相近,从而产生如同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作用,对比人工按摩取得更充分的按摩效果,因此患者感觉更为舒适。全程一对一康复指导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在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此模式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乳腺癌患者康复过程中有着重大意义,值得在预防术后淋巴水肿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红艳,白梦清.外科护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70

[2] Radna ME.Anner JM,Cbert 8on SD,et a1.Post breast cancer

lmphedema:understanding women 8,knowledge oftheir condition

[J].Oncol Num Forum,2004,31(1):128

[3] 胡德英,田莳.血管外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55

[4] 何玉玲.贯彻实施与最新乳腺癌患者临床护理操作规范及优质护理服务规范考评指南[s].2012:89—90

[5] 徐根强,冀学会,吕峰.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原因及防治探讨[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7):825—826

论文作者:许春梅,叶淑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5

标签:;  ;  ;  ;  ;  ;  ;  ;  

全程一对一康复指导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在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论文_许春梅,叶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