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运会看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_竞技体育论文

从全运会看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_竞技体育论文

从全运会看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运会论文,看我论文,发展趋势论文,竞技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2.20 文献标识码:E

1 前言

世纪之交的中国竞技体坛,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旧的格局不断被打破,一些竞技运动的新生力量不断产生,竞技体育中垄断与反垄断的较量日趋激烈。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全国运动会,其历届运动会上各参赛代表团的成绩,也可基本上反映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水平及各地区的竞技实力差异。本文就是以历届全运会(主要是五届以后)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开展状况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历届全运会文献, 收集参考了历届全运会有关资料报道,进行归纳总结。

2.2 比较分析法:将获得的全运会文献资料, 进行纵向分析比较。

2.3 常规数理统计法; 对历届全运会中奖牌分布比例形成定量表达,结合这些数据进行定性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全运会开展情况的阶段划分及特点分析

我国的全运会是从1959年第一届开始的,截止目前,已经开了八届,而其中又可分为二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4届全运会;第二阶段为:第5届之后的全运会。

3.1.1 第一阶段(1—4届)为艰难、曲折发展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二十年中,我国竞技体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在1959年到1965年的第1届和第2届全运会上,我国竞技体育相应地出现了两个高潮,获得了较大面积的丰收。10年内有1000多万人成为等级运动员,5000多次打破全国纪录。在旅游、田径、举重等项目上142 次打破和超过世界纪录,并获得了乒乓球、速度滑冰项目的13个世界冠军。这些都是在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第2届全运会后, 由于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给竞技体育带来了不良影响。直到1975年才举行了第3届全运会,这届运动会运动成绩除个别项目外, 多数项目的运动水平停滞不前或下降。仅以田径为例,在男、女35项目中竞有23 项不如第2届全运会成绩。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竞技体育工作逐渐走向正轨,运动水平又开始回升,并于1979年成功地举办了第4届全运会, 竞技体育事业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在第一阶段的四届之中,就比赛成绩金牌数进入前三名的单位来看,共有四名,如表1:

表1 1-4届全运会金牌前三名单位

名次一二三

第一届 解放军

上海 北京

第二届 解放军

上海 北京

第三届 广 东

北京 上海

第四届 解放军

北京 广东

分别为解放军、上海、北京、广东,从表中看出前四届中,解放军代表队当时做为一个特殊的团体,在全运会赛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1.2 五运会以后,全运会走向蓬勃发展的第二阶段。

从第五届全运会开始重新认识探索我国全运会发展的状况具有重大意义。从五届全运会开始,全运会竞技项目全面与世界接轨,绝大多数竞赛项目依照奥运项目设置。五运会是一个分界点,它标志着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已经屏弃了过去闭关自守的发展阶段,开始迈进一个全面走向世界体育舞台的新时代。五运会首次允许在北京以外的城市举行,在举办权上逐步纳入了竞办机制,从而也开始了我国最大的体育盛会——全运会发展的新时期。

从第5—8届全运会比赛成绩来看,可以说这一阶段获得了大面积的丰收。五运会上有2人打破2项世界纪录,4人5次平3项世界纪录,7人12次破9项亚洲纪录。六运会上有10人2队破15项世界纪录,3人3次平3 项世界纪录,19人1队28次破17项亚州纪录。七运会上有3人5次超3项世界纪录,4人4次破4项世界纪录,4人4次平3项世界纪录,12人两队18次破13项亚州纪录。八运会上有16人19次破超7项奥运项目世界纪录。 这些优异成绩的获得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的四届中,金牌数前三名的代表团也是4 个单位轮流坐庄,与前四届所不同的是有两个代表团的角色发生变化。如表2所示:

表25-8届全运会金牌前三名单位一览表

名次一二三

第五届广东

上海 辽宁

第六届广东

辽宁 上海

第七届辽宁

广东 上海

第八届上海

辽宁 山东

从表2可看到第5—7届全运会广东、上海、 辽宁在中国竞技体育舞台上所占优势地位明显,无论三强历届奖牌总数百分比,还是金牌总数百分比,都占有重大比例。可为中国竞技体育“第一集团”。三届之间,广东、辽宁轮流执掌全运霸主之位,尤其是广东,如果以第三届算起,距今已是三次问鼎霸主宝座,堪称中国体坛“王中王”,上海队战绩亦是可圈可点,从没下过前三名(四届第5),更有后来的八运之战, 力挫群雄。

三强之外的各路诸侯,虽也有几个代表队具备相当实力,但至少八运会结束之前,尚无哪个代表团能对三强筑起的垄断地位构成真正的威胁。如金牌获得数,五届时的第三名(22枚)超出第四名(17枚)5 枚,六届第三名(32枚)超出第四名(17枚)15枚,七届第三名(29枚)超出第四名(21枚)8枚。只是在八运会时, 山东队以半枚金牌微弱优势挤身三强,但总体实力与三强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把八运之前的全运体坛格局称为广东、上海、辽宁三强鼎立时代毫不为过。

3.2 八运会结束,竞技体育格局发生变化,新趋势渐露端倪

随着本世纪最后一次国内最大规模的体育盛会落下帏幕,旧有格局发生变化。潜伏已久的未来走势渐露端倪。

3.2.1 旧三强格局发生变动,垄断地位逐渐减弱。

八运会中,七运会排名第三的上海此次被七运会排名第11的山东取代。而上海一跃而登榜首,圆了上海人金牌第一之梦。七运会上的“辽老大”与上海的霸主之战惊心动魄,最后不敌上海,屈居第二。连续七届全运会占居前三名,其中又三登榜首的广东队,仍没有止住七届中下滑趋势,此次更是时运不济,被挤出三强之外,排名第四。

此外,八运会还有一个较大的变化,就是3、4、5、6、7,这5届全运会中,前三强中第三名金牌数都是以较明显优势领先于第四名,而此届则差别微手其微,3、4、5、6名之间相差很小;第三名山东25枚,第四名广东24.5枚,第五名解放军24.5枚,第六名江苏23枚,这种情况的出现为以前历届全运会所没有。

表3 第5-8届全运会奖牌比例一览表

届次5 6

7 8

第一名 广东(36)

广东(34) 辽宁(64) 上海(42)

第二名 上海(33)

辽宁(32.5)

广东(31) 辽宁(39.5)

第三名 辽宁(22)

上海(32) 上海(29) 山东(25)

前3名金牌数/

总金牌数 32.85%34.55% 33.15%

28.02%

前3名金牌数/

总金牌数 29.17%28.28% 29.25%

25.77%

注:表中括号内为金牌数

由表3看出,在5、6、7届之中,前三强总体实力无论是金牌拥有量,还是奖牌占有数都在各自的总牌数中占有相当大的百分比。但到第8 届,前三强在金牌总数与奖牌总数中所占比例都呈下降趋势。据统计,八运会上前三名金牌之和占总金牌数的28.02%, 奖牌之和占总奖牌数的25.77%,分别比上届下降了5.13%与3.48%。

从八运会上竞赛迹象表明,未来中国竞技体育金牌大战中的所谓“超级大国”正日渐衰弱,金牌霸主之争将更趋激烈。

3.2.2 各参赛单位,金牌、奖牌覆盖面将逐渐扩大

虽说少数几个代表团垄断奖牌数量的时代尚没有完全过去,但从近几届全运会发展变化来看,垄断将逐日减弱,多极竞争日趋激烈,多数参赛单位都具备拿奖牌、夺金牌的实力,如表4。

表4 第3-8届全运会金牌、奖牌代表团数目统计表

届次 三四五六七八

获金牌单位(个)262628303132

获奖牌单位(个)293031353537

从表4可以看出,自3—8届全运会, 不论是获金牌单位还是获奖牌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届数的递增,其获得面正逐渐扩大。从参赛单位基本上固定,而摘金夺银的单位渐趋增多这一现象中,也可看出我国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多极化竞争格局的初步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将会更趋明显。

3.2.3 竞技舞台竞争的背后,人才的竞争,科技、 经济实力的较量日趋激烈

竞技体育已进入以当代先进科学技术进行综合训练的阶段。过去那种教练员靠经验悉心指导,运动员埋头苦练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当今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高科技的运动器材,现代化的训练手段,优越的训练环境,这一切无不都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上述成绩的获得,又无不与经济实力的强弱,物质基础的雄厚程度休戚相关。

八运会上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全国运动员交流暂行规定》等一系列人才流动措施的出台,为大范围的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的流动打开了闸门。据统计,八运会上人才流动的总数量多达800余人, 而上海是八运会人才流动的最大受益者,引进101人,输出99人, 为上海问鼎霸主之位起到重要作用。

从发展趋势上看,人才流向经济实力相对雄厚、待遇相对优越的地区,已是愈演愈烈的不争之实,而现在具备较强大经济实力的地区,基本上都处在东南沿海及一些改革开放的窗口地带。全运会或多或少的已经证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正在向这些经济强大的地区转移。上海一家报纸发表文章,认为以准河为界未来的竞技中心正在南移,以秦岭为界,竞技中心正在东移。各地区经济实力的差异,是导致这一格局的重要原因。从近几届全运会上看,各地区经济投入都在增长,但数目的差异日趋明显。如八运会上,广东投入经费为1亿元,山东也超过1个亿,上海估计在2亿上下。上海、江苏购置了一种临测仪,一台花费300万,而有的代表团总共经费才600万,二者形成巨大反差。 事实还将证明,在未来的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这种现象还将会持续下去。

3.2.4 退役运动员的复出,未来竞技体育的又一热点走势

五运会时,还寥若辰星的退役老将复出,六运会上已不再见“天外来客”,七运会上迅速崛起,据统计,老将们参赛项目有16项之多,八运会上成为不少参赛代表团手中不可忽视的一张张金牌。早已出国多年的赵剑华被江苏队请回,为该队获羽毛球团体金牌立下了汗马功劳,金玲、杨阳、熊倪……等诸多老将也争相披挂上马、重出江湖。从一方面说,由于这些人员的参赛,活跃刺激了国内竞技赛场。但从另一方面看,这是否不利于国内新生力量的增长?纵观我们的全运赛场,老将们多是在后继之人,新手水平普遍较低的某些项目上取得好成绩的。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

4 结论

4.1 全运会前三强总体实力日趋减退, “第一集团”基石产生动摇

4.2 多极化竞争格局明显出现, 各代表团将更加看重有竞争力的优势项目,奖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4.3 未来竞技体育的热点、中心将向东南沿海、 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推移

4.4 人才流动的速度加快,经济、科技的竞争日趋激烈, 经济实力欠发达地区的全运竞技战略需进一步调整,以备人才、科技的竞争所带来的强大冲击。

4.5 重新启用退役老将的应急现象,将有愈演愈烈之势, 从长远考虑,应引起有关人士重视

收稿日期:1999—05—07

标签:;  ;  ;  ;  

从全运会看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_竞技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