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吉林省延吉市 133000;2延边州妇幼保健院 吉林省延吉市 133000
摘要:“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围产医学的“春天”。探求更加完善的产科护理模式、提高分娩质量成了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的参考文献,陈述导乐干预分娩的发展历程,分析对产妇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新生儿健康和母乳喂养的影响;导乐干预分娩能够促进产妇分娩期间及分娩后的心理健康;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提高新生儿Appgar评分;提高母乳喂养率。导乐干预分娩应在各大医院规范化进行,并且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
关键词:导乐干预分娩;导乐;分娩结局;社区;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1]。“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同时也带来了围产医学的“春天”。探求更加完善的产科护理模式、提高分娩质量成了当务之急。
1 导乐的概念及导乐干预分娩的必要性
导乐是指有过生产经验的,富于奉献精神和接生经验的人,“一对一”帮助引导孕妇顺利分娩,保持孕妇身体舒适,鼓励孕妇,进行心理疏导,克服焦虑心理,产后进行伤口修补,指导母乳喂养,分享育儿经验[2]。
分娩的过程是每个女性最艰难的一个过渡时期,绝大部分孕妇们都经历紧张、焦虑、剧烈疼痛等生理心理上的痛苦,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3]。一项研究表明,新妈妈们希望她们的护士花费53%的时间提供支持,而在临床实践中护士仅仅把6%-10%的时间用在分娩活动支持上[4]。随着爱婴医院的创建,许多医院开展了家庭化的陪伴分娩,家属(丈夫或母亲)的陪伴缓解了产妇的情绪,但他们不能给予产妇持续的支持,不少家属(以丈夫居多)比产妇还要焦虑和恐惧,在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尽管剖宫产手术是相对安全的手术,但其并发症还是相对多,对孕妇和婴儿都产生不良影响。在倡导自然分娩的情况下,导乐式陪伴分娩应运而生。
2 导乐干预分娩在国内外的发展过程
现代社会,女性分娩过程中不仅有助产士参加,而且需要经验丰富的导乐提供支持性的服务。在20世纪北美国家的女性首先在医院进行导乐干预分娩。直到1970年代,丈夫和父亲可以进入女性的分娩室内进行陪伴。美国学者John Kennell和Marshall Klaus提出由经验丰富的女性进行分娩支持。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导乐干预分娩由此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相继开展起来。1992年国际组织成立了“导乐”。到目前为止,导乐干预分娩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将“导乐”引进中国。1995年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妇幼保健机构先后引进了导乐干预分娩,2000年在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学会的带领下,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导乐干预分娩的相关研究,16年来导乐干预证实了对母婴健康的积极作用,在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导乐干预试点医院的相关报告,但是文献质量评价不高,国内关于导乐干预的综述大多是国内的研究情况,结合国外文献的综述很少。导乐干预作为提高分娩质量的有效手段应该在全国各级医院规范化开展,并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
3 导乐干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导乐干预孕产妇对健康结果的有效性已经在多个国家探索了多种临床对照试验。2013年的Cochrane Review[5]发现接受连续的导乐干预的产妇剖宫产和使用仪器阴道分娩的比率下降,自然分娩率增加,分娩的产程缩短,分娩经历的满意度增加,并且新生儿Appgar评分较好。
3.1导乐干预分娩对产妇心理健康的影响
导乐干预对分娩妇女的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包括降低分娩前、分娩中、分娩后的焦虑[6],分娩过程中分娩信心的增加、能够控制自己的表现[7-9],降低产后抑郁症[9]。在瑞典,Hodnett ED研究结果表明[10]导乐干预会增加孕妇的信心和满意度,帮助满足孕妇的不同需求。我国学者孙淑梅[11]等研究的 “三对一”导乐分娩模式,通过专业的导乐、医生和产妇丈夫或者家属在产前、产时、产后全程陪伴产妇,为其提供生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树立分娩信心,发挥产妇的潜能以顺利完成分娩,而且结果也得到了产妇及其家属的高度评价,得出了和国际上一致的结果。Sydney L.Hans等[12]对248名孕妇进行干预,随机分配为接受导乐干预分娩服务或常规的医疗的服务,通过提供产前,分娩期间直至到产后三个月的导乐干预,产妇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婴儿的生活,并且可能会轻松的应对4个月内婴儿出现的一切困难的问题。导乐干预分娩对产妇心理健康的影响,国内外文献得出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都能对产妇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
3.2 导乐干预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的影响
2013年Katy Backes Kozhimanni等学者[13]进行导乐干预分娩和常规治疗的剖宫产率分别为21.3%和31.5%,P 值<0.001,表明导乐干预分娩可以降低剖宫产率。Nommsen Rivers等报告[14]指出实验组44人使用导乐干预与对照组97人进行常规的照顾比较经历的分娩时间明显缩短,使用辅助器具生产的例数减少。Langer A等[15]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导乐干预平均产程是4.56小时,接受常规干预的平均产程是5.58小时,缩短的产程范围是0.51-1.52。国内一些研究资料[16-18]也证明导乐干预分娩的实施,使产程明显缩短,医患关系融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分娩质量,还避免了产妇因心理和精神紧张而造成的难产,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减少了剖宫产率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导乐干预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的研究都很多,而且研究结果大致相似;导乐干预分娩对缩短产程时间的研究国外的文献查找到的不多,国内却很普遍,对缩短产程时间的影响是有据可循的。
3.3 导乐干预分娩对新生儿Appgar评分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接受持续的导乐干预的孕妇,出生的新生儿5分钟Appgar评分比孕妇接受常规干预组,5分钟新生儿Appgar评分平均高0.69分,范围为0.5-0.95区间[19]。2009年Nommsen Rivers等学者[14]报告指出实验组544人使用导乐干预与对照组597人进行对比发现一分钟Appgar评分情况良好均大于7分。王明香[20]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新生儿虽Apgar评分小于4分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小于8分者较对照组明显少(P<0.05),可减少新生儿窒息,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国内外得出一致结果,认为导乐干预能够使新生儿Appgar评分保持较高水平,减少新生缺血缺氧、窒息的发生率,提高了新生儿健康水平。
3.4 导乐干预分娩对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
在美国母乳喂养的比率近年来有所上涨,不过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种族的差异。参加导乐干预分娩的孕妇,新生儿出生后的母乳喂养率达到97.9%,然而非洲裔妇女参加导乐干预分娩后92.7%的妇女开始母乳喂养[21]。2008年Mottl-Santiago 等学者[22]对2174名孕妇接受导乐干预分娩服务与接受标准治疗的9297名孕妇相比发现了导乐干预的母亲对于母乳喂养有很高的意愿,并且能够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在城市中,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以医院为基础的导乐干预分娩很大程度上改善母乳喂养的结局。我国学者研究显示美国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为41.5%,中国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仅为20.9%[23],而在国内导乐干预分娩中对母乳喂养的讨论较少,所以要想增加母乳喂养率,健康教育必不可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导乐干预分娩的模式探讨
在国外,导乐干预分娩最初是在医院里提供,逐渐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方案中正在越来越多地利用,现在更有向更加私人化,比如说“妇女之家”等机构发展。国外的社区导乐模型更多的适用于高危人群(青少年孕妇、文化程度低的孕妇、低收入的孕妇及其他社会阶层的弱势群体孕妇)社区导乐干预可以正面加强和改善母亲的态度,并在降低孕产妇的精神压力方面有影响,增强亲子互动,围绕改善母亲和婴儿健康[12],这种新型模式超越了传统角色的分娩。我国导乐服务目前主要是医院导乐模式,导乐分娩服务的方式正在不断的完善、充实。
导乐在提供情感支持的作用是与产科护士和助产士不同。专业导乐利用错综复杂的情感支持技能提供对产妇持续的支持。助产士和导乐甚至产科护士会有工作冲突的时候,他们三者协同工作是日后围产医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导乐干预分娩能够促进产妇的心理健康,对母亲的养育行为产生影响,是母亲和孩子,母子之间情感互动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导乐干预分娩能够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导乐干预分娩是目前产妇需要和建议的,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规范化、制度化的导乐干预,提高分娩质量,响应国家“全面二孩”政策,并且把更加健康的医疗配套要求落到实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产科病房,开展导乐干预是围产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助产士、导乐师、护士三者协同工作将会显著改善分娩结局,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围产医学发展道路正在探索中。
参考文献:
[1]李唐宁.卫计委:新法实施之日即“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时[N].经济参考报,2015,11,2
[2]华嘉增. 一种新的产时服务模式—导乐分娩[J]中国妇幼保健,1998,13:356 .
[3]Hodnett E D,Fredericks S. Support during pregnancy for women at increased risk of low birthweight babies[J]. Birth,2003,30:278.
[4]Tumblin A,Simkin P. Pregnant women’s perceptions of their nurse’s role during labor and delivery[J].Birth,2001,28(1),52–56.
[5]Hodnett E D,Gates S,Hofmeyr G,et al.Continuous support for women during childbirth
[DB/OL].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CD003766 http://dx.do i.org/10.1002/14651858.CD003766.pub3.2013,7,15
[6]Hofmeyr G J,Nikodem V C,Wolman W L,et al. Companionship to modify the clinical birth environment:Effects on progress and perceptions of labor,and breast feeding[J].B ritish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1991,98:756–764.
[7]Gordon N P,Walton D,McAdam E,et al. Effects of providing hospital-based doulas in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hospitals[J]. Obstetrics Gynecology,1999,93:422–426.
[8]Langer A,Campero L,Garcia C,et al. Effects of psychosocial support during labour and childbirth on breastfeeding,medical interventions,and mothers’ wellbeing in a Mexican public hospital: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J].British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1998,105:1056–1063.
[9]Wolman W L,Chalmers B,Hofmeyr G J,et al.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companion
ship in the clinical birth environment:A randomized,controlled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1993,168:1388–1393.
[10]Sharareh Akhavan,Med Dr,PhD(Senior Lecturer),et al.Midwives’ experiences of doula support for immigrant women in Sweden—A qualitative study[J].Midwifery.2012,28:80–85
[11]孙淑梅.“三对一”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1;31(9):120 -122
[12]Sydney L Hans,Matthew Thullen,Linda G Henson et al.Promoting positive mother–infant relationships:a randomized trialof community doula suppor for young mothers[J].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2013,34(5):446–457
[13]Katy Backes Kozhimannil,PhD,MPA,et al. Doula care,birth outcomes,and costs among medicaid beneficiaries[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3,103(4):113-121. [14]Nommsen-Rivers L A,Mastergeorge A M,Hansen R L,et al.Doula care,early breastfee ding outcomes,and breastfeeding status at 6 weeks postpartum among low-income primiparae[J].Journ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ic neonatal nursing,2009,38(2):157–173.
[15]Langer A,Campero L,Garcia C,et al.Effects of psychosocial support during labour and childbirth on breastfeeding,medical interventions,and mothers' wellbeing in a Mexican public hospital: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Br J Obstet Gynaecol. 1998 Oct;105(10):1056-63.
[16]顾小花.导乐式分娩对产妇影响的临床探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2009,18(21):110.
[17]封维恭.导乐陪伴分娩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观察.中国医学创新[J],2011,8(36):36-37.
[18]韩梅.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过程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J],2012,13(7):349
[19] Hodnett ED,Gates S,Hofmeyr GJ,et al.Continuous support for women during Child birth[DB/OL].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10,17
[20]王明香.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13,4(8):1457-1458
[21]KatyBackes Kozhimannil,PhD,MPA,et al.Doula care supports near-universal breast feeding initiationamong diverse,low-income women[J].Midwifery Womens Health,2013,58(4):378–382.
[22]Julie Mottl-Santiago,Catherine Walker,Jean Ewan,et al. A Hospital-Based Doula Program and Childbirth Outcomes in an Urban,Multicultural Setting[J]. Matern Child Health,2008,12:372–377.
[23]于海静,罗阳,刘兵. 国内外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37-39
第一作者简介:徐娜 女 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社区护理
通讯作者:李春玉 女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社区慢性病管理
论文作者:徐娜,宋锦霞,金银珠,张令霞,戴,珩,侯磊,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产妇论文; 新生儿论文; 孕妇论文; 产科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助产士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