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端的知识服务产品运营策略探讨——以人大数媒“壹学者”学术科研移动服务平台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数论文,为例论文,以人论文,服务平台论文,学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内容载体、传播渠道、用户需求乃至网络文化、商业模式都在发生巨变。业界普遍认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版机构将由内容生产商向知识服务提供商转型,从提供产品到提供服务,完成业态的转变。但如何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整合性的、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如何最大限度创造数宇内容的附加价值?如何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些问题都困扰着转型探索中的出版人。 本文以“壹学者”学术科研移动服务平台为例,分析基于移动端的知识服务产品的运营策略及商业创新思路。该平台是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大数媒”)推出的移动服务平台,为学者提供学术数字图书馆、学术科研工具、学术社交等服务,上线不到一年已经拥有30万用户,日PV流量稳居微信公众号学术类新媒体排行榜第一名,并在第六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被评为2015年度“数字出版创新作品奖”。 一、“壹学者”学术科研移动服务平台运营情况 “壹学者”学术科研移动服务平台是由人大数媒于2014年11月创立的移动端一站式学术科研服务平台。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文社科学术研究资源和专家优势,平台以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为呈现载体,致力于革新学者学术科研生活模式,满足学者碎片时间的阅读、科研、社交、传播需求,提升其科研效率,打造学者科研社交平台。 “壹学者”服务平台独到地提出了“内容”+“工具”+“社交”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架构,创建了“学术数字图书馆”、“学术科研工具”、“学术社交服务”三大功能模块。“学术数字图书馆”包含“人大复印期刊库”、“社科书库”、“资讯观点”三个部分,以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资源为主,覆盖资讯、观点、图书、期刊、论文等多种形态,满足学者用户的学术内容需求,实现有价值的深度阅读;“学术科研工具”包含课题立项助手、会议服务、著作出版、随手笔记等工具,为学者科研选题、立项、合作、写作、交流、传播等提供便捷的服务;“学术社交服务”则针对学者的多种学术社交需求,开发了学术名片、实名学者圈、“壹学者”互动社区等社交工具,来扩大学者间社交。 通过对内容、工具、社交模块的整合,“壹学者”服务平台实现了从知识提供向知识服务的转型。上线不到一年,“壹学者”学术科研移动服务平台已经拥有30万用户,包括全国各地的人文社科学者、老师、硕博士研究生及学术爱好者,基本覆盖了全国所有离校,日PV流量稳居微信公众号学术类新媒体排行榜第一名,更有媒体将之誉为“人文社科领域学术平台转型移动端的开拓者”、“移动端学术科研平台的标杆产品”。 二、“壹学者”学术科研一站式移动服务平台成功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学术产品(平台)包括数据库类、学术信息门户、学术论坛等,多数仍以PC端为载体,“壹学者”以移动互联网思维冲击学术服务市场,抓住了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发展契机。而除了优势品牌资源和内容资源支撑外,“壹学者”学术科研移动服务平台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运营策略更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1.依托成熟的移动应用平台运营。初期,“壹学者”学术科研移动服务平台没有自建平台或做独立的应用开发,而是以微信服务号为呈现载体。很多机构只看到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体属性,但事实上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打通了内容生产、销售、支付等环节,形成一种闭环的商业生态模式,它不仅提供了和用户的连接能力,也提供了实现商业的能力。依托微信这个开放式轻应用平台进行产品开发的策略为“壹学者”的开发推广带来了很多益处:第一,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基础功能,使“壹学者”得以以较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完成一站式移动服务平台的研发。第二,微信庞大的潜在用户群(到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数高达5.49亿)大大降低了其获得用户的成本,且传播模式便捷,传播成本低。第三,微信强关系链接的特点使“壹学者”得以方便地实现精准营销和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增强了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第四,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后台以及开放接口,“壹学者”能掌握用户数据并对用户行为、用户交互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挖掘,以完善产品,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在拥有了近一年的运营经验,聚集了数十万的活跃用户后,“壹学者”才开始筹备开发独立APP和独立平台。 2.“内容”+“工具”+“社交”的产品架构。“壹学者”以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刊”为核心资源,将学术论文的检索搬上移动互联网,满足了学者随时随地查阅学术文献的实际需求,但“壹学者”并没有局限于内容提供,而是从满足知识工作者多场景的使用需求出发,不断地拓展学者的科研工具和社交方式。在科研工具提供方面,“壹学者”充分发挥了移动互联网便捷、即时、定向、精准等特点,为用户定制了课题立项助手、会议服务、著作出版、随手笔记等工具,学者可以方便地查看本专业的学术科研趋势,发起各种数据调研;与不同学科的学者进行跨界合作;查看周边会议、沙龙;进行论文发表、著作出版、成果传播等。在学者社交服务方面,依托其丰厚的学术资源的积累,开发了“学术名片”功能,帮助用户扩大个人影响力,用户还能在“实名学者圈”与学者、老师、同行、同学进行各种交流互动,包括热点评论、学术话题争鸣、科研难题探讨、调研投票等等。通过对内容、工具、社交模块的整合,首先,“壹学者”实现了从知识提供向知识服务的转型,如其宣传语所揭示的“全新学术生活从这里开始”,“壹学者”要改变的是现有学术科研模式,而不仅仅是提供学术内容。其次,大大增加了用户的活跃度和黏度,相较内容,用户对工具性和社交性的应用服务较易形成使用习惯,有利于提高使用频率。在众多公众号纷纷掉粉或出现大量僵尸粉的情况下,“壹学者”依然保持着较强的用户黏度和用户活跃度。 3.体验至上的用户思维。“壹学者”是一个充满私人定制学术内容以及学术互动功能的学术科研平台,从产品设计到运营处处体现“用户中心”思想。第一,功能设计的场景化。平台每个工具的提供都考虑了各种应用场景,尽可能地满足用户所有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比如“壹学者”的“附近会议”工具并没有简单提供会议信息,而是根据学者的专业方向和所在地定制推送,当学者关注会议后,还设有会议提醒、地图,能马上下载查看会议背景资料、学术资源等,更贴心的是,用户能看到还有哪些学者也关注了这个会议或者有可能去参加这个会议,能和其他参会学者进行在线的交流和讨论。第二,服务的智能化和精细化。“壹学者”注重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供学术科研的智能服务。如“课题立项助手”服务就利用海量数据的可知识对象化、可计算化,构造基于时间维度、学科维度、研究热度的可视化数据呈现模型,帮助学者快速了解学科研究趋势、热点,甚至寻找潜在科研合作伙伴,而用户检索条件RSS跟踪的功能,则能在每一次用户检索结果更新的时候及时通知用户,大大提高了知识服务的便捷性和主动性。第三,服务的交互性。“壹学者”认为客户与企业之间是一次消费关系,用户才是愿意和产品或服务保持关系的人,所以,“壹学者”通过多样互动来制造用户的融入感,建立持续关注、交互联结的关系。比如,“实名学者圈”和“互动社区”为用户提供了热点评论、学术话题、科研难题、调研投票、沙龙活动的发布和交流空间;“资讯观点”等各类信息内容鼓励用户自荐内容,将栏目变成有潜力的作者原创文章的免费推广渠道。 4.多触点、社交化、数据化的互联网推广策略。在产品推广中,“壹学者”综合采用了数据库推广、微信服务号推广、网络媒体推广、会议合作推广、口碑传播推广等策略,包括各种显性和隐性渠道,有意识地构建全方位的传播触点,灵活运用社群传播策略及品牌传播策略,让传播无处不在。人大数媒不仅和各个渠道展开合作,以软广、互推等显性方式获取用户,还通过推出“有声音、有态度”的深度专题研究、举办系列“文化讲坛”活动、组建“人文社科学术联盟”等隐性渠道获取用户。在获得用户后,又使用一切可行方法来“吸引用户、留住用户、转化用户”。“壹学者”服务号每周推送的文章中,有较大比例都是通过故事性的文章来引导用户使用“壹学者”的各种服务功能,如“那些年出现的新闻传播学学术新词”、“怎样做课题/论文选题才能高效又轻松”等,这些文章内容和学术爱好者的科研工作息息相关,一方面容易得到关注,也极易引发用户在社交圈转发,另一方面能推动用户使用平台功能,提高用户转化。在推广中,“壹学者”也非常关注后台数据分析,如消息发送人数、次数,人均发送次数,图文阅读数,分享转发量等微信后台数据分析,以及访问用户日报、新用户付费转化率日报、24小时用户报表等产品后台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分析来调整产品功能和推广策略。正是这样多触点、社交化、数据化的推广策略使“壹学者”这样一款高度垂直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在短短一年内获得了30万用户。 5.用户价值导向的社群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产品运营最大的难点在于收费。“壹学者”没有采用面向机构用户的数据库资源售卖模式,而是坚持“用户价值导向”,探索社群商业模式。“壹学者”的用户因为资讯观点、期刊论文、图书、课题立项助手等而聚合,通过实名学者圈、互动区等社交关系沉淀,最后通过菜单式的增值服务而产生交易,实现商业价值。概括起来说,就是“提供特定服务,聚集特定用户,进而运营用户价值”。目前“壹学者”一方面以收取年费的形式打造独特的会员体系,另一方面以学术国际传播和智库服务模式放大学者价值,构建起“学术服务—学者—智库服务”闭环商业模式,并逐步形成模式前端以会员收入为主,模式后端以佣金收入为主的清晰赢利模式(图1)。 图1 “壹学者”社群商业模式 三、“壹学者”学术科研一站式移动服务平台运营的几点启示 1.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分众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壹学者”是一个专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垂直领域的服务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大众社会不断碎片化的背景下,用户群体也越来越细化、碎片化和小社群化,内容服务产品也必将朝着个性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未来更多的服务机会在分众人群和垂直的领域,而不是大而全的地方,因为只有分众化才能把服务做深做透,才能最大化满足特定用户群的需求,留住用户,形成社群。用户的分众化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必然现象。 2.“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成为主要的商业格局。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梁春晓曾提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整个商业格局在发生重大变化,形成“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的商业格局。大平台往往能提供云计算、电商、大数据、商业智能等核心能力,聚合庞大的用户群,而越来越多的小前端则在大平台以及整个丰富的生态系统支撑下面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完成整个商业。“壹学者”正是借力了“微信公众号”这个大平台和富生态才实现了产品低成本、高效率地发展。在开放合作的互联网环境中,知识服务类产品大可不必起步就自建平台或做独立的应用开发,通过与良好平台的对接,实现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从而实现商业价值,这无疑是高效和经济的。 3.社群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商业模式。在移动互联平台,内容不是终极产品,内容销售收入也不是终极目标,有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用户聚合形成的社群才是最有价值的资源。正如和君咨询合伙人赵大伟指出的“内容是媒体属性,用来做流量的入口;社群是关系属性,用来沉淀流量;商业是交易属性,用来变现流量价值”。用户因为好的产品、内容以及工具而聚合,然后通过社群来沉淀,因为参与式的互动,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形成社群而留存,最后有了深度联结的用户,用定制化C2B,用交易来满足需求,水到渠成。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只是入口,社群才是商业模式,而人是最重要的资产。“壹学者”和传统学术服务类产品的不同也正在于,传统学术服务类产品是在内容资源基础上叠加服务,目的是为了使资源更好用,通过售卖资源来赢利,而“壹学者”是用服务来黏住用户,然后在用户的基础上叠加增值服务,从而实现商业价值。 4.技术是移动互联网产品运营的重要支撑。移动互联网从一定程度上看更趋近于个人的互联网,是为个体服务的产品,这就要求技术团队能够开发采用先进的检索技术,最准确地帮助用户找到所需的内容,能够开发采用信息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满足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能够开发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技术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能够开发采用LBS、VR、AR技术更立体地提升用户体验……为用户个人需求提供差异服务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产品的吸引力,好的技术人员、好的技术能力是业务保持生命力的保障。标签:移动互联网论文; 移动互联网终端论文; 社群经济论文; 社交平台论文; 社交产品论文; 用户需求论文; 社群电商论文; 产品需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