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废塑料全自动分拣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娟[1](2021)在《基于图像识别的垃圾分类深度学习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是全面实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措施。目前人们进行垃圾分类主要是借助人工判断方式,但是公众垃圾分类的能力有限,对于各种形态的垃圾难以用肉眼在短时间内正确区分,随着手机等智能设备普及为基于智能终端的垃圾分类快速检测提供了可能。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像识别的垃圾分类深度学习模型,利用已有的垃圾图像数据集以及本文创建的数据集,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垃圾分类提供一种模型和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本文首先调研了深度学习技术特点及垃圾分类图像数据集构建。在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的环保趋势下,如何快速、高效、自动进行垃圾分类已成为基于深度学习的垃圾分类模型构建的研究趋势和热点。规范标准的垃圾图像分类数据集是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垃圾分类研究的基础。本文对现有的公开垃圾图像数据集进行研究,发现现有垃圾图像数据集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如数据集样本量少,样本分布不均衡;垃圾背景单一;特征过于明显,与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形态不相符。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现有数据集的基础上对数据集进行扩充,构建了高效完整的单目标垃圾分类图像数据集,即可回收垃圾图像数据集(NWNU-WASTE),该数据集总共包含21600张可回收垃圾图像;并进行了数据预处理,为接下来的分类模型的训练提供数据基础。(2)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单目标垃圾图像分类模型研究。针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垃圾分类模型不完善的问题,本文在残差网络的基础上添加自注意力机制模块,以构建高效准确的可回收垃圾分类模型,通过使用公开的垃圾分类图像数据集(Trash Net)及本文创建的NWNU-WASTE数据集进行训练,利用混淆矩阵、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方面积、模型训练过程中损失值的变化、分类准确率等指标进行模型性能评价。本文提出的模型在Trash Net数据集上进行分类,准确率为95.87%,准确率高于其他学者提出的垃圾分类模型;在NWNU-WASTE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准确率为85.98%,本文提出的模型较Alexnet、Googlenet、VGG16在NWNU-WASTE对不同类别的垃圾分类准确率更好。(3)基于迁移学习的YOLO-WASTE多目标垃圾检测模型研究。针对一张图片多种垃圾识别问题,创建多目标垃圾检测图像数据集,该数据集总共包含1547张图片。基于迁移学习及单阶段目标检测方法中的YOLOv4(You Only Look Once)模型,使用本文构建的多目标垃圾检测图像数据集,构建了YOLO-WASTE多目标垃圾检测模型。并与SSD(Single Shot Multi Box Detector)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YOLO-WASTE的垃圾检测模型对所有类别垃圾进行检测时m AP值为90.58%,基于SSD进行垃圾检测时m AP值为63.55%。通过模型的检测结果、模型学习过程中的loss值变化、检测准确率、AP值、MAP值以及检测时间,得到本文中提出的YOLO-WASTE多目标垃圾检测模型检测效果较好。本研究将基于单阶段的目标检测算法应用到垃圾分类中。
苑凯[2](2020)在《禁止洋垃圾入境后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显得十分重要。首先,本文研究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政策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影响。其次,基于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对我国GDP总量,第二、三产业产值占地区GDP比重,及典型再生资源产业从业人员密度等主要影响要素的模拟值与实际值的拟合度均在0.90以上,拟合度较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水平、商务部环境环保政策因素及投入资金比重等主要要素的拟合度均在0.85以上,拟合度显着,说明了构建的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基于此预测了2020-2025我国主要典型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回收量,根据预测结果可以基本看出我国典型固体废物未来几年产生量和回收量的发展趋势和区域分布情况,以期更好的对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和提供有效的产业发展指导理念。最后,结合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主导省市的发展特点,研究促进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以及产业动态布局的方法,提出“一轴三增长七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体系优化调整方案来推动我国整个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并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提出价值共创升级模式和从促进机制、支持机制、共享机制、拉动机制四个方面构建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多维一体化协同创新升级机制,以及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保障,将现有产业引向高质量、高效益、及环境友好型的方向稳固健康发展。
黎国栋[3](2019)在《可燃固体废弃物固定床气化炉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热解气化技术在处理生活垃圾上具有减量化速度快、无害化程度高和资源化利用广的特点,已被世界各国重点关注与研究。目前我国只有个别城市建有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处理厂,但主要设备技术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的。我国自主研制的生活垃圾热解气化设备多数处于小范围试用阶段,但由于设备机构复杂、造价高、运行成本大、处理效率低、无法适应复杂的物料等因素,实际中难以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本文项目是以已有的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为基础,研发适合小城镇分散式处理可燃固体废弃物并资源化利用的气化炉。通过可拓创新设计方法对可燃固体废弃物气化炉进行方案设计,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建立相对应的气化模型进行模拟验证分析,分析气化炉系统工艺全过程,搭建试验平台对气化炉内温度和气化产气情况进行试验分析,确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研究固定床气化炉存在的问题,分析已有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炉的技术特征和可燃固体废弃物气化炉的设计需求,然后找出已有技术特征和设计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和不足,为运用可拓设计方法进行问题求解提供依据。(2)运用可拓创新设计方法将气化炉的设计需求与已有技术特征转化为目标基元与条件基元,建立气化炉的可拓模型;通过条件基元和目标基元的拓展分析、相容度计算和技术工艺分析,逐步获得可燃固体废弃物气化炉的可行设计方案。研发的可燃固体废弃物气化炉,增设了一种新型回燃机构,优化了炉体结构,可以直接处理含水率偏高且成分复杂的可燃固体废弃物,余热与可燃气体资源利用,尾气排放达环保标准,满足无害化处理可燃固体废弃物和为工农业生产提供热能的双重目标。(3)根据气化炉设计方案中新型回燃机构可降低炉内物料含水量和将可燃性气体回燃产热的特点,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构建对应的气化模型进行模拟验证该设计的可行性,并模拟分析回燃气量、气化温度、物料含水率和过量空气系数对物料气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气化炉的回燃系数为0.2,过量空气系数为0.5,气化温度为800℃时,对含水率30~50%的生活垃圾进行气化处理时的碳转化率最高。(4)结合前面所求气化炉设计方案和进行的建模模拟分析,研究气化炉系统工艺的全过程,搭建试验平台对气化炉内温度和气化产气情况进行试验分析,确定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信息。
刘志刚,张伟旗[4](2019)在《全自动矿用废塑破碎清洗机组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研发全自动矿用废塑破碎清洗机组,其连续处理能力大,铜精矿回收率达95%,清洗效率高,脱水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综合效果好,应用范围广。该机组推广前景广阔、应用价值良好。
黎俊[5](2019)在《“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新型模式及其应用案例研究》文中提出
黎俊[6](2019)在《“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新型模式及其应用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魏爱华[7](2018)在《物资公司生活垃圾预处理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以B市HD区物资回收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高速推进,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清运量和无害化处理量都随之增加。但是传统的垃圾处理模式不仅隐患重重,也使得生活垃圾中原本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再生资源成为了消费终端,没有得到合理的循环利用。本文主要围绕循环经济“3R原则”,即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进行实证分析,以B市HD区物资回收公司为例来对一项具体的生活垃圾预处理项目进行投资决策分析,从而判断和论证该公司对此项目进行投资的合理性,并且对投资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而引起对目前我国针对生活垃圾中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必要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的思索。论文在阐述基本理论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拟建项目进行了投资需求分析,介绍了目前我国和该区域对于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处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项目所处行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对项目投资公司的概况进行了简述,提出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分别从技术、经济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其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性;最后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和模糊评价法对目标项目进行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并提出建议和结论。通过对拟建项目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笔者一方面希望能够对该物资回收公司针对此项目的投资决策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对进一步推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胡雪亮[8](2018)在《城市生活垃圾分拣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用品日益丰富、物质消费日趋上升,一次性用品、包装用品等在生活中的大量使用,促使生活垃圾大量产生,城市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已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源头。本文选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问题,减少城市垃圾污染,降低垃圾分类处理的成本,促进垃圾后处理产业的发展,旨在为城市小区物业管理部门提供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简易装置,使其产生相应的经济效应,乃至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产业发展。首先对轻质类垃圾在风流场中运动仿真分析,确定风选装置风选室内关键零件结构参数。对铁磁性垃圾在磁场中运动仿真分析,确定磁选装置磁选室内关键零件结构参数。利用Solidworks2010力学仿真模块,对破碎装置破碎室内关键零件进行力学仿真,校核关键零件结构尺寸及材料的可行性,最终确定破碎室内关键零件的结构参数。具体内容如下:明确城市小区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统计生活垃圾所含的各种成份,分析各成份力学特性和空气动力学特性。将风机所形成的风流场利用ADAMS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分析轻质类垃圾在风流场中运动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确定风选室内关键零件的结构尺寸参数,然后根据满足工艺要求、结构合理、加工制造方便、生产成本低的原则确定风选装置整体结构尺寸参数。将永磁磁体周围磁场利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分析铁磁性垃圾在磁场中的运动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确定破碎室内关键零件的结构尺寸参数,然后根据上述原则确定磁选装置的整体结构尺寸参数。利用Solidworks2010力学仿真模块对破碎装置破碎室内关键零件进行力学仿真分析,验证关键零件结构尺寸参数合理性和可靠性。利用Solidworks2010提供的仿真样机应用功能,根据已确定的关键零件的结构尺寸参数,建立关键零件三维模型,然后进行装配设计,建立起磁选装置、风选装置、破碎装置模型。最后,根据已建立好的模型,满足工艺要求、结构合理性、加工制造方便、生产成本低的原则,确定上料装置和输送装置整体结构尺寸参数,然后建立上料装置和输送装置模型。
田华文[9](2018)在《网络治理视域下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正面临或即将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青岛市就是其中的代表。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意识到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的复杂性,不是单靠最末端技术及工艺的改进所能解决,而应是一个包含从源头到最终处置、需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的综合的治理过程。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握“消费”这一关键节点,可以把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分为前端治理和末端治理两个环节。围绕“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主要目标,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治理的关键点是资源性垃圾的回收,末端治理的关键点是垃圾分类。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要解决青岛市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问题,上述两个关键点就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解决复杂的公共问题首先要有适宜的理论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策网络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进入人们视野,并迅速引发研究热潮。进入90年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政策网络已不仅被作为政策分析的模型,更是可应对现代复杂社会的治理工具,是传统治理形式的理想替代。作为治理工具的政策网络被认为有善于解难题的优势,擅长于分析解决复杂公共问题。在西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可概括网络治理的分析框架。基于分析问题的基本逻辑顺序,认知已存在的网络是分析研究的第一步;原始的网络并不会必然导向理想的结果,因此如何运用网络,尽大可能的发挥其优点,采取必要措施弥补其缺陷则是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根据渐进主义的逻辑,网络的完善应是渐进调适的过程,因此要不断检查网络以发现其不足。根据上述理念,政策网络治理的分析框架可包含3个环节:网络描述、网络管理以及网络检查。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政策网络最基本的元素包括行动者、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规则等,这也是认识及管理网络的主要维度。鉴于此,处于分析的方便上述每个环节都从3个分析维度入手,如网络描述包含行动者、行动者间的关系以及网络规则;网络管理包含管理者、行动者管理以及网络规则管理;网络检查包含管理者自查、行动者检查以及网络规则检查等。本文以案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使用网络分析的理念,借助上述分析框架对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治理网络本身存在重要行动者缺失,主要行动者动力不足以及受利益驱使过于明显等问题;网络管理的措施难以持续,网络检查环节缺失,等等;末端治理阶段则存在重要行动者持续动力不足;行动者之间缺乏深层次互动;网络规则过于依赖行政主导,网络管理和网络检查缺失等问题。对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发现前端治理阶段的问题是由制度设计不合理,社会的前端治理意识和环境意识不足,缺乏合理的网络设计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原因造成;末端治理阶段的问题可归咎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复杂的人口状况,既有的政府体制和行政传统,高昂的治理成本以及社会组织的发育不足等。对国(境)外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可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启示。德国的前端治理和台北的末端治理都是经典的案例,使用网络治理的分析框架对两个案例进行详细拆解,可提炼出可资借鉴的经验。如德国的案例表明生产企业的参与,第三方机构,明确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市场导向为主的规则是前端网络治理成功的关键:台北的案例则说明完善的制度设计、公众及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以及市场主导的网络规则等对成功的末端网络治理必不可少。基于以上经验和前述分析,可得到完善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网络治理的对策建议。前端治理方面:成立第三方机构作为管理者;通过引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押金返还制度等激活潜在的行动者;通过大力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前端治理意识,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大力扶持静脉产业等提高主要行动者的积极性;设计科学的网络规则等。末端治理方面明确政府作为管理者的地位;通过合理的收费制度,完善的奖惩制度和监督制度,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培育社会组织等措施提高各行动者的积极性;构建科学的网络规则,形成常态化的网络检查机制,等等。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构建了网络治理的分析框架;二是在对垃圾治理环节进行科学划分的基础上提出前消费阶段的治理也即是前端治理的概念;三是提出了生产企业应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观点;四是基于案例研究设计和完善了适合青岛市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网络。本文的研究是国内政策网络及网络治理研究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在厘清理论脉络的基础上提炼分析框架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可为国内同行在该领域的研究带来一些启示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青岛以及其他相类似的城市解决受困已久的垃圾围城问题提供思路,为治理模式的设计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10](2017)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公示》文中研究表明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工艺装备的推广应用,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我部组织征集、遴选了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编制形成了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现将拟公告的目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7年7月10日至2017年7月21日。联系电话:010-68205339,010-68205363(传真)
二、废塑料全自动分拣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废塑料全自动分拣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图像识别的垃圾分类深度学习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研究现状 |
1.2.2 垃圾图像数据集研究现状 |
1.2.3 垃圾分类传统方法研究现状 |
1.2.4 垃圾分类深度学习方法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相关技术理论与数据集采集 |
2.1 卷积神经网络及其主要网络模型相关技术 |
2.1.1 卷积神经网络 |
2.1.2 残差单元 |
2.2 目标检测模型 |
2.2.1 基于候选区域的two stage检测算法 |
2.2.2 基于回归问题的one stage检测算法 |
2.3 迁移学习思想 |
2.4 经典垃圾分类图像数据集 |
2.4.1 Trash Net数据集 |
2.4.2 华为垃圾分类数据集 |
2.4.3 其他垃圾分类数据集 |
2.5 NWNU-WASTE数据集及数据预处理 |
2.5.1 NWNU-WASTE图像数据采集 |
2.5.2 NWNU-WASTE图像数据预处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单目标垃圾图像分类模型 |
3.1 单目标垃圾分类模型设计 |
3.1.1 Res Net网络模型 |
3.1.2 垃圾分类模型构建 |
3.1.3 自注意力机制模块构建 |
3.1.4 模型训练 |
3.1.5 模型评估方法 |
3.2 RWCM模型在Trash Net数据集模型评价 |
3.2.1 混淆矩阵 |
3.2.2 ROC曲线和AUC面积 |
3.2.3 模型训练结果 |
3.2.4 不同模型使用Trash Net数据集实验对比结果 |
3.3 RWCM模型在NWNU-WASTE数据集模型评价 |
3.3.1 混淆矩阵 |
3.3.2 ROC曲线和AUC面积 |
3.3.3 使用NWNU-WASTE数据集训练的结果 |
3.3.4 不同模型在NWNU-WASTE上的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迁移学习的YOLO-WASTE多目标垃圾检测模型 |
4.1 多目标垃圾检测图像数据集构建 |
4.2 基于迁移学习的YOLO-WASTE模型 |
4.2.1 YOLO-WASTE模型构建 |
4.2.2 CSPDark Net53 模块 |
4.2.3 Neck模块结构 |
4.2.4 参数迁移学习 |
4.2.5 模型训练 |
4.3 模型评价 |
4.3.1 YOLO-WASTE模型评价 |
4.3.2 SSD垃圾检测模型评价 |
4.4 多目标垃圾检测模型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主要结果与创新点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2)禁止洋垃圾入境后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近十年发展状况 |
2.1 近十年我国洋垃圾进口量分析 |
2.2 近十年我国主要固体废物回收量分析 |
2.3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总体发展格局 |
2.3.1 再生资源产业总产值和市场价格状况 |
2.3.2 再生资源产业百强企业调研分析 |
2.3.3 再生资源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三章 2020-2025年我国典型再生资源的预测 |
3.1 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与构建 |
3.1.1 基本假设 |
3.1.2 预测模型影响参数构建 |
3.1.3 典型再生资源预测体系存量流图 |
3.1.4 模型拟合度检验 |
3.1.5 Tobit回归分析 |
3.2 模型检验和参数方程处理 |
3.2.1 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分析 |
3.2.2 参数方程的确定 |
3.3 预测结果分析 |
3.4 典型再生资源预测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
4.1 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
4.1.1 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产品与技术的升级 |
4.1.2 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布局的升级 |
4.2 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
4.2.1 废钢铁产业 |
4.2.2 废有色金属产业 |
4.2.3 废塑料产业 |
4.2.4 废纸产业 |
4.3 价值共创升级模式与协作机制 |
4.3.1 价值共创升级模式的构成要素 |
4.3.2 大数据平台下多维一体化创新升级协作机制 |
4.4 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政策保障 |
4.4.1 优化产业链外部发展环境 |
4.4.2 强化再生资源产业前端产业链 |
4.4.3 产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 |
4.4.4 坚持生态优先的产业化政策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可燃固体废弃物固定床气化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来源 |
1.2 生活垃圾热解气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热解气化技术 |
1.2.2 热解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1.3 可拓学的应用研究现状 |
1.4 Aspen Plus在热解气化过程中的应用 |
1.5 文献研究小结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可燃固体废弃物气化炉的需求分析 |
2.1 引言 |
2.2 气化炉的问题分析 |
2.2.1 确定热解气化炉类型 |
2.2.2 热解气化炉的问题分析 |
2.3 气化炉设计需求分析 |
2.3.1 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炉 |
2.3.2 需求分析 |
2.4 矛盾问题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可燃固体废弃物气化炉的可拓求解 |
3.1 引言 |
3.2 可燃固体废弃物气化炉设计求解流程 |
3.3 气化炉的可拓设计建模 |
3.3.1 界定目标 |
3.3.2 界定条件 |
3.3.3 界定关键问题 |
3.3.4 建立相容度函数 |
3.4 条件基元的拓展分析 |
3.5 目标基元的拓展分析与变换 |
3.5.1 目标基元的拓展变换 |
3.5.2 气化炉设计方案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气化炉设计方案的Aspen plus模拟分析 |
4.1 引言 |
4.2 可燃固体废弃物气化模型的建立 |
4.2.1 模型假设 |
4.2.2 构建可燃固体废弃物气化模型 |
4.3 可燃固体废弃物气化模型验证 |
4.4 模拟结果与分析 |
4.4.1 回燃系数对湿垃圾处理效果的影响 |
4.4.2 过量空气系数对湿垃圾处理效果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气化炉系统工艺分析 |
5.1 引言 |
5.2 系统工艺概况 |
5.2.1 物料准备阶段 |
5.2.2 物料处理阶段 |
5.2.2.1 进料部件 |
5.2.2.2 气化炉主体 |
5.2.2.3 出渣部件 |
5.2.3 烟气处理阶段 |
5.2.3.1 锅炉 |
5.2.3.2 水冷换热装置 |
5.2.3.3 旋风除尘器 |
5.2.3.4 碱性过滤器 |
5.2.4 自动控制系统 |
5.3 工艺试验 |
5.3.1 试验装置与原料 |
5.3.2 试验方法 |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4.1 气化温度特性分析 |
5.4.2 烟气特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全自动矿用废塑破碎清洗机组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废塑破碎清洗工艺技术分析 |
1.1 废塑破碎技术分析 |
1.2 废塑破碎设备分析 |
1.3 废塑清洗工艺分析 |
1.4 废塑清洗技术分析 |
1.5 废塑污染源分析及处理 |
2 存在问题及分析 |
2.1 人工清洗方式 |
2.2 机械清洗方式 |
3 机组主要结构工艺 |
3.1 主要结构组成 |
3.2 主要技术参数 |
3.3 主要优缺点 |
3.4 机组工艺流程 |
4 机组技术装备的集成 |
4.1 皮带输送机与破碎机 |
4.2 摩擦清洗机 |
4.3 漂洗机与爪式捞料机 |
4.4 干燥脱水机 |
4.5 铜精矿的回收与水的循环利用 |
4.6 PLC电气控制系统 |
5 结语 |
(7)物资公司生活垃圾预处理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以B市HD区物资回收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投资决策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技术经济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4 综合评价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基础理论研究 |
2.1 城市生活垃圾 |
2.1.1 城市生活垃圾的定义 |
2.1.2 城市生活垃圾预处理的定义 |
2.2 循环经济 |
2.2.1 循环经济的定义 |
2.2.2 循环经济的内涵 |
2.3 技术经济分析 |
2.3.1 技术经济分析的定义 |
2.3.2 技术经济分析的内涵 |
2.4 综合评价方法 |
2.4.1 层次分析法 |
2.4.2 模糊评价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投资项目需求分析 |
3.1 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的现状 |
3.1.1 我国生活垃圾及再生资源处理行业的现状 |
3.1.2 B市生活垃圾及再生资源处理行业的现状 |
3.1.3 HD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
3.2 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
3.3 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
3.3.1 宏观市场分析 |
3.3.2 B市HD区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市场分析 |
3.3.3 我国再生资源供需情况分析 |
3.3.4 B市再生资源预处理中心运营情况分析 |
3.3.5 项目原材料及燃动力市场分析 |
3.4 项目投资公司概况 |
3.4.1 项目投资公司经营概况 |
3.4.2 投资项目地址 |
3.5 投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
3.5.1 投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3.5.2 投资项目建设的意义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投资项目技术分析 |
4.1 建设规模 |
4.1.1 回收原料规模 |
4.1.2 细分处理规模 |
4.2 建设方案 |
4.2.1 设计原则、理念及范围 |
4.2.2 建设总体布局 |
4.3 产品方案及质量 |
4.3.1 产品方案 |
4.3.2 产品质量 |
4.4 生产技术方案 |
4.4.1 技术方案的选择理念及原则 |
4.4.2 生活垃圾中再生资源预处理方案 |
4.4.3 具体再生资源预处理方案 |
4.5 生产设备配置方案 |
4.5.1 生产设备选型标准及原则 |
4.5.2 生活垃圾中再生资源预处理设备配置方案 |
4.5.3 具体再生资源预处理设备配置方案 |
4.6 投资项目技术创新点及功能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投资项目经济分析 |
5.1 建设投资估算 |
5.2 流动资金估算 |
5.3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
5.4 产品成本及费用测算 |
5.5 财务评价 |
5.5.1 生产收益评价 |
5.5.2 现金流量及投资回收期分析 |
5.5.3 不确定性分析 |
5.6 国民经济评价 |
5.6.1 影子价格及通用参数选取 |
5.6.2 效益费用范围调整 |
5.6.3 效益费用数值调整 |
5.6.4 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 |
5.6.5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
5.6.6 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
5.7 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投资项目生态环境分析 |
6.1 污染物种类 |
6.1.1 水污染物种类 |
6.1.2 大气污染物种类 |
6.1.3 噪声污染种类 |
6.1.4 固废污染物种类 |
6.2 污染物防治措施 |
6.2.1 废水处理 |
6.2.2 废气处理 |
6.2.3 噪声处理 |
6.2.4 固体废弃物处理 |
6.2.5 绿化 |
6.2.6 环境监测制度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
7.1 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7.2 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7.2.1 设计思路 |
7.2.2 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
7.3 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模型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投资项目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
8.1 利用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
8.2 利用模糊评价法计算评价结果 |
8.3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8.3.1 效益评价 |
8.3.2 竞争力评价 |
8.3.3 风险分析及对策 |
8.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城市生活垃圾分拣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内垃圾处理设备设计研究现状 |
1.2.2 国外垃圾分类及垃圾处理现状 |
1.2.3 相关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1.3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装置研制 |
2.1 软件介绍 |
2.1.1 Solidworks2010简介 |
2.1.2 Pro/E简介 |
2.1.3 UG简介 |
2.2 垃圾处理设备建模 |
2.2.1 上料装置建模 |
2.2.2 输送装置建模 |
2.2.3 破碎装置建模 |
2.2.4 风选装置建模 |
2.2.5 磁选装置建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仿真分析 |
3.1 垃圾在气流流场中的运动分析 |
3.1.1 风选室简介及气流风选中垃圾运动概述 |
3.1.2 垃圾在气流流场中的运动分析 |
3.1.2.1 垃圾在气流流场中运动方程的建立 |
3.1.2.2 垃圾在气流流场中的仿真分析 |
3.1.2.3 垃圾运动分析模型的建立 |
3.1.2.4 塑料碎片在气流流场中的运动分析 |
3.1.3 分选气流参数的确定 |
3.1.3.1 垃圾气流分选过程概述 |
3.1.3.2 空气流量Q的计算 |
3.1.3.3 气流速度的确定 |
3.1.4 基于ADAMS的垃圾在气流流场中的运动仿真分析 |
3.1.4.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3.1.4.2 仿真分析 |
3.2 垃圾在永磁磁场中的磁选分析 |
3.2.1 磁选系统简介及磁选中垃圾运动概述 |
3.2.2 垃圾在磁场中的运动分析 |
3.2.3 基于COMSOL的永磁磁场仿真分析 |
3.2.3.1 磁场问题有限元软件COMSOL的优势 |
3.2.3.2 有限元软件COMSOL相关参数设置 |
3.2.3.3 COMSOL仿真模型构建 |
3.2.4 铁磁性垃圾在磁场中运动仿真分析 |
3.3 垃圾破碎力学仿真分析 |
3.3.1 生活垃圾成份与力学特性 |
3.3.2 破碎室简介与垃圾破碎过程概述 |
3.3.3 破碎室内垃圾受力分析 |
3.3.3.1 破碎过程垃圾受力分析 |
3.3.3.2 破袋旋刀结构设计 |
3.3.3.3 螺旋排针滚筒结构设计 |
3.3.3.4 盘齿刀结构设计 |
3.3.4 基于Solidworks2010的主要零件强度校核 |
3.3.4.1 破袋旋刀力学仿真分析 |
3.3.4.2 破碎轴力学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试验研究 |
4.1 试验准备 |
4.1.1 试验仪器及试验操作方法 |
4.1.2 试验数据的测定 |
4.1.3 垃圾分离率计算 |
4.2 试验分析 |
4.2.1 试验数据获取 |
4.2.2 试验数据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9)网络治理视域下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价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1.5.1 提炼了网络治理的分析框架 |
1.5.2 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治理的概念 |
1.5.3 提出了生产企业应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观点 |
1.5.4 构建了适合青岛的生活垃圾治理网络 |
第2章 核心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2.1 核心概念 |
2.1.1 城市生活垃圾 |
2.1.2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 |
2.1.3 网络治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政策网络理论 |
2.2.2 倡议联盟理论 |
2.3 网络治理的逻辑起点和分析框架 |
2.3.1 逻辑起点: 3个基本假设 |
2.3.2 分析框架 |
第3章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概述 |
3.1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主要环节 |
3.1.1 前端治理环节 |
3.1.2 末端治理环节 |
3.2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原则、目标和关键点 |
3.2.1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原则 |
3.2.2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目标 |
3.2.3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关键点 |
3.3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政策依据及取向 |
3.3.1 政策目标: 减量化和资源化被强调 |
3.3.2 政策行动者: 强调社会力量的参与 |
3.3.3 政策工具: 家庭、社区等志愿性工具受到重视 |
3.3.4 政策理念: 治理理念由简单处理到综合治理 |
3.4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主要行动者 |
3.4.1 中央政府 |
3.4.2 地方政府 |
3.4.3 家庭和社区 |
3.4.4 各类企业 |
3.4.5 社会组织 |
第4章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状况 |
4.1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概况 |
4.1.1 城市生活垃圾数量 |
4.1.2 城市生活垃圾增长率 |
4.1.3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与处理方式 |
4.1.4 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 |
4.2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前端治理 |
4.2.1 青岛市资源性垃圾回收体系 |
4.2.2 青岛市限塑令的实施 |
4.3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的末端治理 |
4.3.1 青岛市推行垃圾分类的历程和主要措施 |
4.3.2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置方式 |
4.4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效果 |
4.4.1 减量化目标的实现状况 |
4.4.2 资源化目标的实现状况 |
4.4.3 无害化目标的实现状况 |
第5章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5.1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5.1.1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治理的网络分析 |
5.1.2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3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5.2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末端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5.2.1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末端治理的网络分析 |
5.2.2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末端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3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末端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6章 境外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经验借鉴 |
6.1 前端治理的经验借鉴: 德国绿点制度 |
6.1.1 德国的绿点制度介绍 |
6.1.2 德国绿点制度的网络分析 |
6.1.3 德国DSD网络的经验启示 |
6.2 末端治理的经验借鉴: 台北市的生活垃圾治理 |
6.2.1 台北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历程 |
6.2.2 台北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网络分析 |
6.2.4 台北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经验启示 |
第7章 完善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对策 |
7.1 完善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治理的对策 |
7.1.1 前端治理网络的管理措施 |
7.1.2 前端治理网络的检查 |
7.1.3 构建理想的前端治理网络 |
7.2 完善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末端治理的对策 |
7.2.1 末端治理网络的管理措施 |
7.2.2 形成常态化的网络检查机制 |
7.2.3 构建理想的末端治理网络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8.3 本研究进一步需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获奖情况 |
(10)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公示(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1 |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 |
一、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装备 (36项) |
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40项) |
四、废塑料全自动分拣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图像识别的垃圾分类深度学习模型研究[D]. 张旭娟. 西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禁止洋垃圾入境后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 苑凯.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3]可燃固体废弃物固定床气化炉的研究[D]. 黎国栋.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6)
- [4]全自动矿用废塑破碎清洗机组的研制[J]. 刘志刚,张伟旗. 有色设备, 2019(04)
- [5]“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新型模式及其应用案例研究[D]. 黎俊. 清华大学, 2019
- [6]“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新型模式及其应用案例研究[D]. 黎俊. 清华大学, 2019
- [7]物资公司生活垃圾预处理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以B市HD区物资回收公司为例[D]. 魏爱华. 河北工程大学, 2018(02)
- [8]城市生活垃圾分拣关键技术研究[D]. 胡雪亮. 厦门大学, 2018(02)
- [9]网络治理视域下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研究[D]. 田华文. 东北大学, 2018(12)
- [10]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公示[J].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资源再生,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