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的CT、MRI诊断及鉴别诊断论文_孙英楠1,张方石1,曲实2

颅咽管瘤的CT、MRI诊断及鉴别诊断论文_孙英楠1,张方石1,曲实2

孙英楠1 张方石1 曲实2

(1长春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 吉林 长春 130051)

(2吉林省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核磁共振科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CT及MRI图像特征,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及MRI特点,其中6例行CT扫描,4例行MRI扫描,18例同时行CT及MRI扫描。结合颅咽管瘤的病理和分型,总结CT及MRI图像特点。结果:本组病例中,肿瘤位于鞍上14例,鞍内8例,鞍上鞍内同时受累6例。结论:CT和MRI对颅咽管瘤的诊断各有优势,二者相结合,可为颅咽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关键词】颅咽管瘤;CT、MRI诊断;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063-02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是颅内较常见的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的分级属I级,约占颅内肿瘤的2%~4%[1]。颅咽管瘤为良性肿瘤,常发生于鞍上及鞍内,以囊性为主,少数为实性。鞍上者多为囊性,鞍内者多为实性[2]。本病生长缓慢,无恶性倾向,无转移。本文通过对28例临床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率。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28组病例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68岁,平均年龄20.2岁。患者多表现为头痛、恶性呕吐、视力下降、颅内压增高等,儿童患者发育迟缓,成人患者多伴有多饮多尿、性欲减退等。

1.2 方法

CT检查:采用GE16排CT机对患者头部进行常规扫描,管电压100~120KV,管电流80~100mAs,螺距1.0pitch,层厚5~10mm,层距5~10mm。利用高压注射器自患者肘静脉注入造影剂碘海醇300mg/ml,80~100ml,流速2.5ml/s。将扫描数据传输入工作站。

MRI检查:对患者头部进行轴位、冠状位、矢状位T1WI(TR 550ms,TE 12ms)、T2WI(TR 2200ms,TE 90ms)成像,采取SE或FSE序列,层厚5.0mm,层距1.0~1.5mm,FOV 320mmx320mm,矩阵256x256。肘静脉高压注射0.1mmol/kg剂量Gd-DTPA,流速1.0~3.0ml/s。

2.结果

肿瘤位于鞍上14例,鞍内8例,鞍上鞍内同时受累6例。肿瘤大小为2.0~4.2cm,CT平扫表现为鞍上池内见圆形肿块影16例,不规则形肿块影12例,边界清晰,囊性肿瘤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囊内蛋白成分多时表现为等密度,部分肿瘤囊壁上可见环形钙化影;实性肿瘤CT平扫多表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肿瘤实质内可见斑片状钙化。增强扫描后,囊性肿瘤囊壁为环形强化,实性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性强化。较大肿瘤压迫室间孔时可有脑积水征象,肿瘤位于鞍内或鞍内鞍上同时受累时蝶鞍扩大。MRI平扫时T1WI表现为等信号,T2WI呈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性强化。

3.讨论

3.1 病理及临床表现

颅咽管瘤是由外胚叶形成的颅咽管残余的上皮细胞发展起来的一种常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为颅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3]。肿瘤以儿童多见,好发于鞍上池、鞍区和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临床症状取决于肿瘤的生长速度及发病年龄,成人多表现为内分泌功能减低,如性欲减低、性功能障碍,女性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受压患者,可出现多饮多尿、烦渴等症状。

3.2 CT及MRI诊断

颅咽管瘤有特定的好发部位,鞍上及鞍内,肿瘤多伴有钙化。凡是主体部位在鞍上区的肿块,其边缘或中央有钙化者均要考虑本病[4]。颅咽管瘤以囊性多见,其次为囊实性及实性。肿瘤可向四周生长压迫周围脑组织引起相应临床症状。CT上,囊性颅咽管瘤因囊内含蛋白成分的多少而表现为低密度、等密度。实性肿瘤多表现为等密度,肿瘤内含钙成分多时可表现为高密度。增强扫描后,肿瘤更加清晰显示,与周围组织有明显分界,囊性肿瘤可见囊壁呈不均匀性环形强化,囊内无强化。实性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性强化。CT对钙化的显示明显高于MRI,颅咽管瘤的钙化多是以蛋壳样弧形钙化为主,少数颅咽管瘤的CT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综合分析确诊。颅咽管瘤的囊液内含蛋白质和胆固醇,二者与MRI的信号密切相关。根据囊液中蛋白含量不同,肿瘤在T1WI可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MRI的不足之处为显示钙化及骨皮质不如CT敏感,而钙化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很有价值[5]。

3.3 鉴别诊断

颅咽管瘤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垂体瘤:垂体瘤好发于鞍内,以成年人多见,蝶鞍扩大,当出现出血坏死时可发生囊性变,钙化罕见。而颅咽管瘤多发生于鞍上,蝶鞍多无扩大,肿瘤伴有钙化是其特征性表现。(2)鞍区脑膜瘤:脑膜瘤好发于鞍结节,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后强化时间较长,脑膜瘤可伴有钙化,多向一侧生长,鞍结节骨质增生对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3)鞍区动脉瘤:动脉瘤壁上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后肿瘤亦呈环形强化,CTA或MRI可辨瘤体与颅内动脉间的关系,可与颅咽管瘤鉴别诊断。

综上,结合颅咽管瘤的CT及MRI图像特点,可为临床提供影像学依据,有效的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唐勇,林薇,曹林德.颅咽管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J].四川医学,2008,29(11):1559-1560.

[2]唐敬,靳秀丽,蒋世明,等.颅咽管瘤的CT和MRI诊断[J].西部医学,2013,25(4):596-599

[3]翟跃杰,杨义军,王勇,等.颅咽管瘤的CT、MRI诊断[J].临床和实验学杂志,2008,7(6):128-129.

[4]王肇平,钟俊远,肖道雄,等.颅咽管瘤的CT和MR诊断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24(5):580.

[5]符有文,罗泽斌.实性颅咽管瘤的CT和MR诊断[J].现代医学影像学,2006,15(2):64.

论文作者:孙英楠1,张方石1,曲实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颅咽管瘤的CT、MRI诊断及鉴别诊断论文_孙英楠1,张方石1,曲实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