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东阳木雕为例_美术论文

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东阳木雕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阳论文,美术论文,木雕论文,为例论文,民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民间美术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地纷纷将民间美术引入中学的美术教育中,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学美术课堂。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民间美术是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由各民族人民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及审美倾向而创造的艺术形式,它记录着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承载着民族文化意识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如果能将各地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到中学美术教学中来,不但能更好地实现对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而且能丰富中学美术课程资源,并大力提升中学美术的素质教育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中学美术向来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中学生人格及智力的发展、人文素养的提高乃至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以来,中学美术教育日益得到重视。然而,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育目标功利化、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教师能力与素质狭窄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无法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在论述中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东阳木雕为例,论述了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目标及模式,以期对中学美术素质教育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美术教育也日益得到教师与家长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学开展美术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中学美术教育尚存许多困难与问题,中学美术教学的效果,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一)教学目标呈现功利化

      中学美术是一门开拓青少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与人格的塑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重要性已得到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凡是考试不考的科目,基本上都可以忽略。除江苏等个别试点省份及少数特色中学外,美术课普遍不列入考试范围,美术课程教学普遍得不到重视。在众多考试科目的挤压下,绝大部分师生也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美术课被挤占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课所呈现出的这种状况,很难适应时代教学发展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普遍过于依赖教科书,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放在首位,不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无法体现美术教育的素质功能。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中学课程对传统的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及其所包括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也时有涉及,但往往流于表面,缺乏深入挖掘。比如木雕艺术,浙江省东阳市素有木雕之乡的美称,木雕工艺名扬于世。对于东阳木雕艺术,身处东阳市的中学生肯定是司空见惯的了。即使是在东阳市各中学的美术课程上,学生多少会接触传统的东阳木雕艺术。然而,对于东阳木雕上的传统纹饰及图形语言的内在含义,许多学生并不一定知道。而身为美术教师,如果不对其中的隐义进行挖掘并适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那美术课程的教学就会脱离文化的源头,而忽视了美术教学精神层面的意义与价值,无法起到提高审美、增进智慧、滋养心灵、发展个性及丰富想象力等作用。

      (三)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在教学形式上,教师主要以满堂灌为主,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命令者与控制者,呈现出无边的权威性;而学生只是教学活动的附庸,要么成为被牵着鼻子走的顺从者,要么成为被强制教育的逆反者。在应试教育体制的长期影响下,学生一直处于古板的教学活动之中。在这种教学活动的影响下,不仅课程氛围比较沉闷,而且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长此以往,许多学生就会感到枯燥,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只有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造活泼欢快、和谐有趣的教学氛围,才能缓解学生其他各科紧张学习的压力,消融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校园生活枯燥乏味的感觉和情绪,从而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这不仅是国家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现代美术教育的应有之义。

      (四)教师能力与素质普遍不高

      现有中学美术教师,多数是传统学科教学体制下所培养出来的。教学方法单一,创新教学能力普遍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只会按书本上的知识点讲授。美术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普遍较低,基本不开展教研活动,更谈不上参加各类教师的研究性学习,因而现有知识与能力根本无法得到扩展。在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自身知识和能力不能与时俱进,无法得到更新,自然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民间美术资源引入中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用于丰富中学美术课程资源

      关于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2011年底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曾经指出:“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这为中学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建议。而将优秀的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学校课堂,是实现这一建议与要求的重要形式。全国各地的中学,可以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地方传统与特色,将一些优秀的民间美术资源作为美术课程教学题材与内容,引入到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在浙江省东阳市李宅,就有学校尝试着将东阳木雕艺术引进课程教学,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东阳木雕是千年历史的沉淀,文化底蕴极为深厚,不仅内容题材广泛,如历史、神话、山水、生活等,而且艺术手法多样,如浅雕、深雕、圆雕、透雕等。可以说,各种东阳木雕作品就是一本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十分方便学生去欣赏、揣摩与学习。如此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教学资源,如果不为美术课程教学所用,那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在我国各地,诸如此类的民间艺术,其种类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并且与东阳木雕一样,大都蕴含着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如果能对这些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深入发掘,将其课程元素吸纳到中学美术课程中来,不但能更好地实现对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而且能丰富中学美术课程的资源,以达到丰富教学内容及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有利于构建民间美术的教学传承体系

      民间美术素以活化石著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伴随着现代西方文明的涌入及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民间美术也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许多民间美术开始逐步走向衰退,甚至处于濒临灭亡的境地,生存和发展正遭受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教育是传承与保护民间美术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全球化的冲击和西方主流艺术的挤压下,民间美术逐渐被挤出了各级教育领域,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基本已经失去了民间美术的启蒙教育和专业教育功能[1]。如果能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到中学课程教学中来,不仅能丰富中学美术课程资源,而且能通过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从教育体制上建立民间美术的传承体系与保护机制,让广大青少年参与到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并一代代地将民族文化艺术继承、发展与创新下去。

      就拿东阳木雕来说,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与民间艺术,面对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也同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命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让传统的东阳木雕艺术,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除了采用现代的机器产生的工艺与技术之外,人才培养是关键。然而,传统的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很难满足东阳木雕现代生产发展的需求,必须对人才的培养进行创新,将东阳木雕人才培养纳入现代的教育体系之中。除了在普通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以传承与发展东阳木雕之工艺外,在义务教育体系内,通过美术课程对学生进行木雕艺术的熏陶,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做,除了能令东阳木雕艺术精神得到普遍的传承与发展,也能为高等教育培养木雕工艺专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目标

      为了改变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解决其在时代发展与教学要求转变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许多中学美术的教育工作者纷纷投入到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中,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其中,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到中学美术的教学教育实践中,就是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中学美术教学,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1.丰富教学内容

      确保教育目标的动态性与综合性。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中学美术教学的最大功效,就是扭转现有中学美术教学的功利化与单一化倾向,将中学美术教育的功能转变到学生人格的塑造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上来,从而恢复美术教育教学的本来面貌。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特点,对教育教学的目的进行动态调整,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提高课程目标的多样化,确保美术教育目标的动态性及综合性。

      如图1所示,是不同年龄段学生对美术课程引入东阳木雕艺术的兴趣点的调查。数据表明,不同年龄段学生对课程中引入东阳木雕艺术的兴趣点分布有显著区别。其中,11岁以下学生,对东阳木雕艺术中所包含的神话故事情节更为感兴趣,占样本总量的28%,可以利用其兴趣点,适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而11岁以上的学生,包括即将进入中学,或已经进入中学的学生,对东阳木雕艺术的艺术语言与工艺技法,会显示出更多的兴趣,前者占样本的18.18%,后者占样本总量的66.23%。根据这些特点,美术课教师可以在东阳木雕的作品鉴赏的基础上,从色彩、明暗、线条、造型以及蕴含的思想情感、表现技法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解释与引导,令其感悟东阳木雕作品的魅力,并逐步将其引入到东阳木雕的艺术殿堂之中。[2]

      

      2.丰富教学形式

      提高美术教育的趣味性与创造性。为了有效实现创意美术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就必须更新中学美术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转变教学方法。如上所述,传统的单一教学已经无法适合现代美术教学的要求,必须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除了作品欣赏之外,还可以采用实地考察、动手体验、资料收集、临摹写生、自主创作、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实现美术教学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提高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增长学识,形成各具个性特征的、健全的人格品质。

      如下页图2所示,是不同年龄段学生对课程中引入东阳木雕艺术的形式要求的调查。数据表明,不同年龄段学生对将东阳木雕艺术引入美术课程的各种不同形式,如作品鉴赏、实地考察及动手体验等,都有相应的需求,其中,11岁以下的中学生,作品鉴赏、实地考察及动手体验分别占比28%、14.67%与56%;而11岁以上的学生,作品鉴赏、实地考察及动手体验分别占比15.58%、18.18%与66.23%。由此看出,除以传统的作品鉴赏之外,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实地考察,特别是动手体验,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如果美术课教师能以动手体验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而进行作品的独立创作,不仅能大大提高课程的趣味性,而且能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创作出更新、更美的作品,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另外,如果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合作完成课程任务,共同参与创意、设计等教学环节,不仅能发挥每位学生各自的优势,激发学习与创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3]

      

      3.拓展教师能力

      为了适应新时代美术教学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位定位要发生转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相应也要提高,才能有效保证中学美术教育的质量与效果。首先,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角色,应由原先的主导者、命令者与控制者,转变为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应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理念出发,从原来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成以服务于学生的学为中心。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成为教学活动的支持者;通过与学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通过适时为学生提供建议,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点拨,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为了有效转换并胜任教学角色,就要求美术教师不断提高自我的修养和技能,通过不断从社会生活及专业学习中吸收新鲜的养分,转变思维结构与知识体系,使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不断适应时代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美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二)应用模式

      如何将民间美术资源应用到中学课堂中来,转化成中学美术教学的内容,根据美术教学要求及民间美术资源种类不同,其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主要有熏陶、采风、鉴赏、体验等几种模式。以下依旧以东阳木雕为例,介绍这几种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

      1.熏陶模式

      即将民间美术带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让学生直接置身于民间美术的艺术殿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反复熏陶和渗透,用民间美术来感染学生的意识,陶冶学生的心情,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在东阳,随处可见精美绝伦的木雕艺术作品。学生长期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自然就会受到木雕艺术的熏陶感染。学校的美术教育中也是如此,如果在学校课程、教室中随处可见优秀的东阳木雕作品,自然就能对学生起到长期、有效的熏染作用,那就会不知不觉地将东阳木雕艺术带入到学校教育中来。

      2.采风模式

      以参观采风的方式,带学生深入民间美术作品聚集地亲身感受、深入欣赏民间美术优秀作品。比如,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观东阳木雕精品馆、木雕特色街、木雕厂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切身体验,让学生了解木雕的历史,感受木雕文化的深厚底蕴,并激发学生探究木雕艺术的兴趣。

      3.鉴赏模式

      在课堂上让学生赏析民间美术佳作,提高学生民间美术的鉴赏能力。比如,通过开设东阳木雕欣赏课,在课程上组织学生对东阳木雕作品进行欣赏与学习,从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运用美的能力以及运用艺术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

      4.体验模式

      让学生直接参与并体验民间美术的创作过程,以提高学生美术作品的实践创作能力。比如,为了更好地学习东阳木雕艺术,邀请木雕老艺人,为大家现场传授木雕工艺技法,并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训练。

标签:;  ;  ;  ;  ;  ;  ;  ;  

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东阳木雕为例_美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