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论文_吴京燕

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论文_吴京燕

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510610

摘要:不良地基问题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对于不良地基问题进行施工处理,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质量。本文在对以往地基基础施工经验进行总结后,结合具体的施工处理过程,从软弱带施工、液化土层处理以及膨胀土土层处理三个方面,对不良地基进行加固和调整,用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土层;不良地基

前言:常规的地基基础施工方式无法适应于不同类型的特殊土壤环境之中,水利水电施工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对特殊,土壤湿度的含水量相对较高,对于基础施工来说,常规施工方案无法保证基础质量和稳定性,因此容易出现不良地基问题,造成工程质量不高,留下安全隐患。常见的施工问题体现在地质条件、土层液化以及渗漏量增加等方面,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良地基处理。

一、不良地基的软弱带处理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地基软弱带包括高倾角软弱带和缓倾角软弱带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软弱带在进行处理时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策略和处理措施。

(一)高倾角软弱带的处理方式

高倾角软弱带在处理当中,施工方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集中在软弱带开挖过程中所面临的宽度控制和两翼边坡位置的控制方面。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当中常常出现的是基础土壤过于松弛,导致软弱带宽度过大,影响工程强度,因此在进行处理时需要针对软弱太的土层进行详细的挖掘工作,同时进行混凝土回填,增强土层的刚度。相关工程经验要求,软弱带土层的挖掘深度应当控制在软弱带原始宽度的1.5倍左右,而在边坡的宽度控制则应当维持在两翼宽度的二分之一,以此来进行混凝土的回填工作[1]。如果在施工现场存在土壤土质过于稀松等问题,则要求施工团队在施工时增设混凝土梁来进行上层载荷的分担,从而使两侧岩体可以作为主承重,实现强度增加。在土坝调整方面,通常需要针对河流上游的土坝进行设置,譬如采用挖掘防渗流井、筑防渗齿墙等方式,对其强度不足的问题进行处理。

(二)缓倾角软弱带的处理方法

缓倾角软弱带问题的处理相较于高倾角软弱带处理而言较为简洁,施工方通常只需要注重回填坑清理和防滑齿墙设计两个方面就可以实现对缓倾角软弱带的处理。其中,回填坑清理过程中,需要注重上盘岩体的情况,如果岩体的质地过于坚硬、覆盖面过大,则表明回填坑的开挖量要求较大,施工方需要选择使用平峒挖掘、竖井挖掘等施工策略进行回填坑的清理工作,再进行混凝土材料回填;在防滑齿墙的设计方面,应当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期间内,通过对预应力锚固进行控制,实现能够对软弱带进行穿越的加固墙立,从而实现基础土层抗剪力和抗压力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不良地基的液化土层处理方式

(一)普通液化土层的处理方式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当中,地基出现了土层的液化问题,会直接导致地基滑移并出现大幅度的沉陷,从而造成对于工程建筑的影响,严重的液化土层问题还会造成水电工程的整体安全问题,影响十分深远。因此在进行不良地基处理时,需要对液化土层进行控制,通过采用提升整体强度的方式,改变原有的土层结构和现状,避免地基出现滑移沉陷等不良问题。

在施工处理当中,施工团队通常需要采用机械人力相互结合的方式,对不良地基当中存在的液化土层进行清除,清除需要彻底、全面,再通过添加防渗漏性能材料进行补强,最终保证地基的整体强度[2]。补强过程中,液化土层处理的位置选择主要为液化土层的四边,继而对土层展开逐层围堵的方式,实现强度的提高。施工团队需要选择灰土桩、砂井、砂桩等对液化土层进行处理,此外,对于液化程度过高的土层,施工团队还可以采用震动冲压的方式,对土层进行分层震动,实现对于土层的整体振冲,提高土层地基强度。

(二)淤泥液化土层的处理方式

淤泥土层是一种特殊的液化土层不良地基,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淤泥液化土层地基现象也十分常见。淤泥土层当中,受到土壤水分过高影响,地基内部的软质土流动性极强,会向外部进行膨胀。长时间的膨胀会将其他土体挤出,从而影响建筑稳定性。目前建筑施工当中对于淤泥土层的处理方式主要采用置换垫层的施工策略对其内部进行排水,施工团队需要借助挖掘机械设备对地基进行淤泥清除,再完成砂层置换,将具有高强度的砂垫层置换到地基内部,提高地基强度。

三、不良地基中膨胀土层的处理方式

膨胀土层当中,由于包含大量亲水物质,导致地基强度不高。土层内部的亲水物质具有高粘度和高活性,在遇到水后会迅速发生膨胀。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受到亲水物质的膨胀,会发生土层地基的迅速变化,导致建筑出现开裂、变形、沉陷等问题,因此在进行不良地基处理时,施工方还需要充分考量土层当中是否拥有大量的亲水物质。在进行施工处理时,要求施工人员保证待处理土层与地下水之间存在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地下水影响到地基土层,然后开展挖掘施工。挖掘施工中机械挖掘需要与清除积水同步进行,从而使挖掘工作完成的同时,挖掘坑内部也保证处于无积水状态。在挖掘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内部填筑工作,利用桩端进行土层穿透,从而避免土层受到外来水源影响发生形态变化。但在施工当中需要格外注意,施工时间的选择应当考虑周边环境,气候条件过于恶劣、高温暴晒以及寒冷冰冻的气候,都不适合开展施工。温度条件对于土层影响十分剧烈,要求施工团队能够在开展施工前,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和施工周期。

结论: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不良地基现象较为常见,产生主要影响的在于地基基础土层强度不足,大部分工程项目的地基基础土层受到水流影响严重。施工方应当结合土壤结构和土层强度情况,合理判断基础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式,实现对于原始基础土层的补强。

参考文献:

[1]陈晓东,陈居乾.引大入秦工程长大隧洞及大型跨河建筑物设计与技术创新[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8,54(10):3-54.

[2]宋铭明.探讨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策略[J].农家参谋,2018(19):223.

论文作者:吴京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论文_吴京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