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罗田县环境保护局 湖北省 黄冈市 4386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鉴于此,本文是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对策
一、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展
1、制定了一系列农村环保政策措施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连续13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要求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环境治理体系,实现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布了一系列技术文件(见表1),指导地方开展农村污水垃圾治理等工作,农村环保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2、建成了一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
2008年国家实施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累计安排专项资金375亿元,指导和推动各地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着重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等突出问题。目前,全国已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450多万个(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4.8万套,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14万套,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有7.8万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1.4亿农村人口直接受益。同时,全国已建成近4600多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和一大批省、市级生态村镇,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村环境整治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
2011年以来,环保部门多次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关停取缔了一大批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小散乱企业。2015年,环保部开展了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严格工业园区和建设项目环评管理,防止落后产能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环境保护大检查,一方面减少城市工业污染,另一方面切断了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源头。
二、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我国有行政村约59万个,已开展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行政村有7.8万个,仅占13%。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农村垃圾已基本实现全处理,污水处理率超过80%。垃圾污水基础设施严重欠缺,导致不少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脏乱差,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2、农业生产污染和城市污染转移问题突出
一方面,我国农村内源性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为35%和36%,低于国外平均水平十多个百分点;农膜回收率不足三分之二,畜禽粪污有效处理率不到一半,秸秆焚烧现象严重。同时,农村地区建设了大量企业。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工业“退二进三”、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力度加大,城市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染等外源性污染向城乡接合部和乡村加速扩散,不少城市在农村地区不规范建设垃圾处理场,违法倾倒工业固体废弃物,把污染嫁祸于农村;中西部一些农村地区项目准入门槛低,大量小散乱企业进村入户,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
3、农村环境污染加重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和公众食品安全
我国农村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较差,地表水环境质量欠佳,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突出。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全国土壤点位总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汞等重金属及滴滴涕、多环芳烃等有机物。近年来,一些地方相继出现癌症村、血铅超标、镉大米、毒韭菜等事件,突出反映了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探讨
1、逐步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3]
保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有法可依。目前我国虽然有《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但这些法规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同时很多政策、措施无法或者根本无人执行。所以在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同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工作;(2)建立城乡环境统筹保护,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3)建立农村环境应急预警体系,妥善处置农村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2、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针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我们需要加强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强化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实现固体废弃物和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全面禁止农作物秸秆的焚烧,用清洁能源逐步取代当前那种高污染的生活燃料。调整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大力提高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加强企业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推广合理的施肥方法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降低污染,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其带来的污染。
3、强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加强和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首先要推进新环保法全面落地,健全环境预警联动机制,着眼政府、企业、公众责任三方联动,完善基于政府监管、企业治理、公众监督三大责任主体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体系;优化监管主体结构配置,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独立的、专门性的自然生态环境监管机构,建立生态环境垂直管理的行政监管系统,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队伍的建设,提高生态环境监管的执行力,大力完善健全公众参与监管机制,让公民和社会组织逐步承担起部分行政管理的职能,从而壮大生态环境保护。
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的生态环境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农村环境恶化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其治理迫在眉睫。要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农村地区的覆盖,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有力保障,标志着农村环境保护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参考文献
[1]吴满君.浅议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0):21+16.
[2]黄春琼.农业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以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为例[J].江西农业,2018(10):68.
[3]杜巍.望花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13):27-28.
[4]王璐璐.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现状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8(08):66-67.
[5]王燕,张志锋,姚子伟,高会.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标准化的现状、需求和建议[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35(04):36-39.
论文作者:舒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农村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环境论文; 我国论文; 地区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