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阅读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后现代阅读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后现代阅读”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后现代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背景下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11)04-0086-05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新时期的大学生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阅读。一方面,他们不断追求阅读载体的新媒体化和个性化,要求阅读载体能够移动方便,便于携带;要求阅读内容丰富多彩,有声(动听的声音)、有形(逼真的图像)、有色彩(丰富的色彩)。另一方面,他们追求阅读过程中的沟通能够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能够随时随地实现阅读信息在无限空间内的“漫游”和共享,而不再是传统的个人与书籍的单向信息交流形式了。我们不妨将这种有别于传统的阅读谓之“后现代阅读”,毫无疑问,在这种“后现代阅读”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认真分析和研究基于新媒体、新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后现代阅读”现象及其实质,并给予大学生以科学的阅读指导,推动人类优秀思想和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无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世偕行、与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后现代阅读”与传统阅读之比较

1.何谓“后现代阅读”

“后现代”一词是“后”概念和思想方法家族中的一员,这其中包括“后工业社会”、“后结构主义”、“后经验主义”、“后理性主义”等。在这些概念里显然融入了这样一种意识,即我们正在跨越一个时代的门槛,但它的轮廓尚不明确。[1]“后现代阅读”,也有研究者称其为“全媒体阅读”、“数字化阅读”、“大众悦读”,它是继传统阅读和现代阅读后的新兴阅读方式(相对于“后现代阅读”,从时间的角度看,现代阅读也就相应成为了传统阅读的一部分),即传统的阅读内容借助于先进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移动阅读、检索性阅读、点播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实现了向大众“悦”读的转变,逐步满足了阅读者对阅读的娱乐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后现代阅读”不受时空限制,在传播的空间上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空间概念,实现了无阻碍化传播;在传播的时间上实现了阅读信息的数字化传播和即时传播。例如,在每一个“BBS”(电子公告板,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的“网上茶馆”或“网上社区”里,在每一个“IM”(即时通讯软件,Instant Message的缩写)的“手机围脖”或“手机QQ”里,学习或生活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可以与相当熟悉的人一起阅读或讨论十分陌生的话题。反过来,也可以与十分陌生的人一起阅读或讨论相当熟悉的话题。在这一即时互动的过程中,每个个体都用自己希望表达的声音来表达着自己的意愿。这样,新媒体及其传输的信息变成了个人生存和生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载体,并且极具个人化、个性化倾向,新媒体中的信息或者信息中的新媒体俨然已经成为了公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具体说来,当前的“后现代阅读”包括互联网阅读、手机阅读、电纸书阅读、电子词典阅读、光盘阅读等多种形式。其中,作为“后现代阅读”新媒体载体的第四媒体——互联网阅读,包括网络文学阅读、电子期刊数据库阅读、新闻网页阅读等;作为“后现代阅读”新媒体载体的第五媒体——手机阅读,包括手机报阅读、手机文学阅读、手机微博阅读等。这其中,手机报阅读是目前手机阅读的主要方式,手机微博阅读是目前手机阅读的最新方式;电纸书和电子词典也统称为移动手持阅读器,是“后现代阅读”的新兴媒介,具有移动便捷、携带方便、阅读随意等优点,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具有仿纸阅读效果的电纸书。相信随着移动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日趋成熟,数字化阅读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与传统阅读之比较

在传统阅读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分明,具有明显单向度传播的特征:传统纸质印刷书籍是经过专业的出版社和编辑精挑细选、加工处理的结果;书籍的作者或者出版者是传播源,受众或者读者是书籍内容和信息的接受者,具体的书籍则是连接传播源和接受者的中间媒介;对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多是线性阅读,多依靠受众的视觉来接受阅读信息,连续性较强。在传统阅读领域,无论是“读万卷书”式偏重理论学习的阅读方式,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阅读方式,传统阅读都非常重视对优秀书籍、优秀文化知识的阅读、吸收和传承。

“后现代阅读”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所改变的并不仅仅是传统纸质书籍阅读的形式和命运,它同时也在改变着阅读本身。在“后现代阅读”过程中,实现了阅读过程中读者与作者交流的双向性和多向性,并且读者和作者的角色可以在瞬间实现互换,读者和作者的传统界限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模糊。例如,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论坛、手机微博等媒体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从而转变成了作者的角色;作者也可以通过新媒体随时阅读和关注读者的言论,从而转变成了读者的角色。在“后现代阅读”的过程中,阅读对象不仅丰富海量,而且实现了对阅读对象内容的轻松检索和复制,读者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接受阅读内容,而是具有极高的自主性和选择性。阅读内容也实现了自如地从一种媒介流向另一种媒介,实现了电脑网络与手机网络、手持阅读器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形成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流媒体”现象。阅读的内容也可以通过或者文字、或者图片、或者影像等不同方式来述说同一类事物,全方位展现同一类事物,立体式刺激着人们的感官。然而,相比传统阅读的线性阅读特点,“后现代阅读”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征。

二、“后现代阅读”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在通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体和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等新媒体进行相关阅读的过程中,减少了诸如购书等阅读的准备环节,但同时也相应地削弱了传统书籍的编辑和出版社的“把关人”地位;大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化和娱乐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导社会舆论、控制阅读内容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后现代阅读”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一定的困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研究“后现代阅读”技术本身所表现出的传播新特点,以及这种新特点对大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所产生的影响,需要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后现代阅读”相结合所产生问题的解决途径。

1.高度重视“后现代阅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研究

读书是治学的基础,治学是读书的升华。阅读对于增加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大学生的社会视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传统阅读,还是基于新媒体的“后现代阅读”,阅读都潜在地影响并伴随着人的社会化的每个阶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许多思想家和社会学家都曾对阅读的作用进行过很高的评价。例如,孙中山先生曾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温家宝总理在谈及阅读时曾说过这么一段意味深远的话:“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重视“后现代阅读”背景下的新媒体特点研究,重视“后现代阅读”背景下大学生阅读心理和相关心理的变化研究,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重视新媒体技术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研究,其本身就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从某种意义上说,抓住和利用“后现代阅读”的新媒体技术,就抓住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后现代阅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研究,应树立“后现代阅读”背景下的“大媒体”、“大文化”、“大阅读”的观念,依据“后现代阅读”的发展趋势,制订出相应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划和对策。在继续做好传统纸质优秀书籍的推荐和指导阅读工作的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电纸书等多种“后现代阅读”的移动阅读终端,一方面,最大范围地提供优秀阅读内容,提高优秀文化对大学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发挥好新媒体的阅读传播力;另一方面,尽量缩小各种阅读新媒体传播知识和文化的时间差,为大学生提供更加迅速、有效的阅读服务。

2.尝试通过建立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形式整合利用“后现代阅读”的各类媒体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纸质书籍的电子化、数字化发展已成为不可改变的趋势。不同的“后现代阅读”中的媒体有着各自的传播特点和优势。例如,网络媒体立体化强、互动性好;手机媒体移动性好、传播速度快;电视媒体画面直观、可以直播;传统的报刊等平面媒体具备收藏价值、易于保存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借助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和人才优势,尝试整合这些“后现代阅读”中的各类媒体,使其产生良好的传播合力,放大其积极的传播效果,以符合受教育者的受众心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在整合利用“后现代阅读”中各类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尝试中,建立高校数字图书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数字图书馆是对有高度价值的书籍、期刊等文本资料以及语音、图像等音像资料和其他科学数据资料进行广泛收集,并进行规范加工和整理,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提供给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使用者,是实现知识的保值和增值的有效途径。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书籍和数据资料存储的数字化;(2)书籍和数据资料传递的网络化及其资源共享化;(3)书籍和数据资料使用和操作的电脑化及其个性化。建立数字图书馆是整合利用“后现代阅读”各种媒体的有效途径,可以极大地方便和丰富大学生的阅读和学习,然而这项工作的推进也离不开政策的鼓励和其他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在资金支持方面,希望政府和高校能够共同联手创立数字图书馆建设基金,给予数字图书馆建设专项支持,以切实推动高校“后现代阅读”时代的数字图书馆建设。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实践中解决大学生在“后现代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浅阅读、网瘾等问题

开卷有益,阅读在本质上是心境自由的审美。然而,当前大学生在“后现代阅读”特别是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大学生存在网络阅读的“冲浪”现象,也即“浅阅读”、“快餐阅读”现象。据有关机构所做的严格的定量研究分析发现,79%的网络阅读者对网络阅读内容一扫而过,只有16%的人在网上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2]这样,大多数人的网络阅读变成了浅尝辄止、走马观花似的泛泛阅读。随波逐流,追求新奇,缺乏思考和钻研,把网络阅读当成海边冲浪一样随意,这不利于大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把握,不利于大学生专注精神的培养,也不利于大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因此,在“后现代阅读”背景下,应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有效阅读,实现对知识的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进而明其所当然。

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存在网络阅读的“成瘾”现象,不少大学生甚至患上了“网络依存症”、“网络孤独症”。网络“成瘾”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刺激着大学生的娱乐才能,也相应地抑制着大学生的学习才能。上网时间过长是因为一部分大学生在进行网络阅读时,缺乏泛读和精读的合理平衡,也因为网络上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容易上瘾的阅读内容,使得大学生浪费了自己过多的宝贵时间,耽误了正常的学业,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促使其不能与师生以及现实社会进行更多人际交流和正确交往,影响了正常的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参与到帮助部分大学生戒除“网瘾”的工作中来。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时效性,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3]对于网络阅读存在“冲浪”现象和“成瘾”现象的大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工作本身,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网络举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校园读书工程、读书活动等,以丰富的阅读资源、低廉的阅读成本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阅读需求,使其收获丰富的知识,而不仅仅是海量的信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好新技术、新媒体,把握好“后现代阅读”的载体特点和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进而使科学的阅读活动逐步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多样性、有效性、持续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阵地。

4.把握好“后现代阅读”背景下的趋众性

“后现代阅读”背景下的趋众性是指阅读内容需要符合“后现代阅读”时代大学生的社会理想、阅读水平、阅读习惯、阅读视野、阅读倾向等。

怎样在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相关的阅读资料和资源进行一种全新的整合,不仅仅强调思想性本身,而且重点要考虑阅读主体易于接受的方式,充分把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摒弃严肃的说教面孔,增强阅读的互动、共享等功能,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输出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世偕行、与时俱进地有效传播,这都是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5.研究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在“后现代阅读”的新媒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意见领袖”现象:他们作为少数个体的力量而存在,但他们或个体或小群体的能量却很大,他们的有关言论可以对网络局部抑或是某阶段的网络整体的传播格局产生迅速而重大的影响。例如,一些排名靠前的博客文章,其阅读量有的超过数十万或者数百万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这些博客内容被收藏、被转发,甚至被流行的火爆现象都说明意见领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巨大,不容忽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后现代阅读”过程中意见领袖的存在,并研究其基于传播学、心理学、行为学的传播力特点,在实践中也可以尝试培养更多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领袖并发挥其影响力,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三、结语

新技术的发展是不会自动停滞和消失的。一旦一种新技术进入一种社会环境,它就不会停止在这一环境中渗透,除非它在每一种制度中都达到了饱和。[4]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其经典著作《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本性》中就曾经提出这样一种观点: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及其变迁比文明和文化的其他部分更为迅速。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数年前也曾大胆预言:地球将变成一个村庄。时至今日,“地球村”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而且,在技术、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一直如影随形。从某种角度来说,“后现代阅读”现象的出现也正是这种全球化和现代化相融合、相促进而发展的必然产物。

纵观人类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思想的变革落后于技术的变革往往是很危险的事情。如果技术在持续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这种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表现得很明显的时候,思想的发展若不能与技术的发展相协调或者滞后于技术的发展,这就不符合事物发展的一种自然进程的规律,也正是这种不符合和偏离的存在,会给人类文明、给人类自身带来许多不幸。而阅读是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生命的一种光合作用。思想的变革和生命的质量可以通过阅读来锻铸,人的精神和思想也可以因阅读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思考在“后现代阅读”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后现代阅读”学习和生活提供研究支持,如何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后现代阅读”背景下对先进文化方向的把握工作,如何更好地指导大学生通过有效阅读来继承人类发展各阶段富有时代特征的优秀文化,进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中,塑造大学生的优秀品质,挖掘大学生的内在潜能,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标签:;  ;  ;  ;  ;  ;  

后现代阅读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