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健康的社会心理学*_心理学论文

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健康的社会心理学*_心理学论文

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健康社会心理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心理学论文,临床心理学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建构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领域——健康社会心理学。健康社会心理学以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为研究框架,研究心理健康发生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健康社会心理学 心理健康

作为社会心理学应用的一个方面,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希望改变这两个学科各自独立和分离的状况,以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为框架,研究心理健康的基本原理,探讨心理健康变化的原因、有效的诊断工具、治疗和预防方法。在西方,这个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到现在已基本成形。在国内,尽管已有部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积极参与心理咨询工作,也有一些临床心理工作者注意到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从人的社会性角度探讨变态心理问题,但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尚处于萌芽状态。已故社会心理学家吴江霖教授生前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把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定名为健康社会心理学。在总结西方研究发展的基础上,本文力图构建这个领域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的研究框架,希望可以给同行某种启发,或能有引玉之功。

一 历史回顾

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结合的种子早在1921年已经播下。当时由变态心理学家普林斯(M.Prince)创办的《变态心理学报》改版为《变态和社会心理学报》, 并由著名社会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F.H.Allport)任总编。他们决定把刊物的范围扩大,使之成为连接变态过程与人际关系过程研究的桥梁。因为这两个学科之间存在许多共同兴趣,从病理心理学的发现中,社会心理学家得到不少启发。十多年后,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38)在担任该杂志的编辑时也认为社会心理学不仅得益于对适应不良过程的研究,而且对变态行为也很有兴趣。但在当时,能很好地体现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结合的论文很少。以后的二十年里,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来往比较少。直到1966年,锡拉克斯(Syracuse)大学的Arnold P.Goldstein(1966)等人在总结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结合的情况时,发现社会心理学在态度与行为改变方面的研究为纠正病人的不良行为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十年后,布雷姆(S.S.Brehm,1976)在他的《社会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一书中再次肯定了这两个学科结合的思想,并建议其他研究者加入到主动地把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应用到临床实践的行列中去。1979 年, 弗吉尼亚(Virginia)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沃尔瑟(Stephen Worchel)和临床心理学教授谢拉斯(Peter L.Sheras)合著《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角度》,系统地阐述了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其中包括:

A:应用于个人治疗的认知协调理论,期望理论,人际吸引理论, 归因理论等;

B:应用于团体治疗的人际影响理论,团体动力理论,如相符, 模仿,认同,社会促进,团体内感染,去个性化,团体思维等;

C:应用于夫妻治疗的沟通原理,解决冲突,增进相互理解、 沟通;

D:应用于家庭治疗的有关规范,角色,攻击, 团体决策等社会心理学理论。这本书反映了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早期形式,基本上是解释在临床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原理。

到了80年代,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呈现崭新的局面,形成相对独立的研究取向,而且不仅是把现有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1990年,由斯奈德(C.R.Snyder)和福塞思(D.R.Forsyth)合编的《社会与临床心理学手册:健康展望》一书标志着这一结合的成熟。这本手册系统地收集了40多篇研究论文,从自我,个性,人际关系,环境等角度研究心理健康的规律。这些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吸取了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现有的成果,建构心理健康领域的新理论。这些理论大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是理论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新的研究。

二 健康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临床心理学博士马达克斯和施托尔藤贝格(J.E.Maddux , C.D.Stoltenberg,1983)把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描绘成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之间的桥梁,为把社会心理学原理(如归因、态度与态度改变、团体过程等)应用于对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形成和纠正的认识铺设道路。社会与临床双博士韦尼(G.Weary,1987)指出, 健康社会心理学以社会心理学的原理为基础,理解和认识变态心理和行为的标准、诊断和纠正。在健康心理学界最有影响的马嗒拉啁(J.D.Matarazzo,1980)把健康心理学定义为“心理学原理对促进和维护健康, 预防和治疗疾病,认识病源以及诊断心理和行为变态方面的贡献”。施奈德(C.R.Snyder,1990)指出,社会——临床心理学家所关心的问题与健康心理学家关心的问题一致,而且,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应该是心理学界对健康心理学最有作为的领域。

总的来讲,社会——临床心理学家应该把心理健康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主要对象,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心理健康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建构理论,并以发展有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策略、工具和手段为己任。所以,社会—临床心理学的结合为心理学界开辟一新领域——健康社会心理学。

(二)研究目的

健康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吴江霖,1982)。其研究对象是常态人,属于基础理论研究,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假设和建构理论。临床心理学研究适应不良的,有障碍的,变态的,错乱的,病态的心理和行为,研究这些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以及有效的诊断、治疗和防御措施,最终目的是要改善、纠正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临床心理学属于实践领域范畴,研究目的主要考虑临床效果。传统的社会心理学注重理论建构、验证假设,局限于严格的理论上的操作化的行为模式和刻板的脱离现实的实验方法,致使研究成果脱离现实太远,难以应用。从另一个角度看,临床研究由于缺少系统的理论作参照和指导,工作过于具体、特殊、琐碎,依靠直觉或经验的成分多些,容易被误导,所以不能形成强有力的理论。健康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要以更合理的角度和方法对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研究。这样的研究一方面探讨规律,建立理论,另一方面在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临床实践方案。

(三)研究方法

健康社会心理学既保持临床心理学经验式的研究所注重的观察、模拟和测量法,也吸收社会心理学在理论研究上成熟的实验法(包括实验室的和现场的)、现场问卷法、访谈法以及统计技术方面的开发应用。成熟的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同样是研究方法上的完美结合。而且,社会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优势给临床应用领域的研究带来深刻的影响。

不论是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访谈法,还是实验法和模拟研究法,其本质都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收集依据、数据,寻找在预测因素(predictors)与健康因素(outcomes)之间的关系。所以,临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思路总的来讲如以下几个方面:

(1)建构理论模型;

(2)提出研究假设,设计预测因素与健康因素的关系, 并实现合理的操作化,使之变成可观察、可测量、可量化的变量;

(3)设计适当的实验模型,收集依据;

(4)选择适当的统计模型,探讨实验的合理性(如内部效度, 结构效度,外部效度等)以及预测因素与健康因素的理论关系。

三 健康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框架

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健康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框架可以用“健康—帮助—健康”(即"health—help—health")这个模式来解释(Snyder & Forsyth,1990)。在这个模式中, “健康”不仅是一般人和许多心理学家所使用的概念:生理的和心理的良好状态(well—being)。健康是一种状态, 是被驱动去保持或改变的某种生理的和心理的状态。健康状态是一个连续体,包括生理与心理的健康——病疾,适应良好——适应不良。模式中的“帮助”指维护或改变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态的各种努力。在帮助过程的作用下,健康状态发生变化。健康状态的变化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1)健康状态良好——帮助——健康状态良好;

(2)健康状态不良——帮助——健康状态良好;

(3)健康状态不良——帮助——健康状态不良;

(4)健康状态良好——帮助——健康状态不良;可见,具有良好的健康状态的个体应该有能力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当健康状态不良时,个体可以通过一定的帮助,改善、不良的状态,促进健康,即有良好的帮助机制(或称调节机制);当个体健康状态变坏,或不能改善不良的健康情形,个体则处于不良健康状态而且其帮助过程也处于不良的机制状态中。所以,心理的健康不仅是在生理与心理状态上的良好,而且也必须包含其帮助过程的功能良好。

在健康变化过程中,关键的机制是“帮助”。“帮助”有两个来源:个人内部和外部(in trapersonal & interpersonal), 内部帮助实质上就是个人调节,外部帮助实质上就是社会支持,特别是有关的健康帮助机构,如心理咨询门诊等。健康社会心理学研究焦点应该是健康变化过程中的帮助过程对健康的作用机制。

根据帮助过程的来源特点,健康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以自我为基础的帮助过程的研究

自我问题一直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共同感兴趣的理论问题,尽管在行为主义盛行时心理学界忽视了对自我的研究。近几十年来,随着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自我问题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当今心理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健康社会心理学中,自我同样很受重视。在社会适应过程中,个体根据一定的情境作出不同的反映,这种动力性的主要来源是人格,人格中的核心部分——价值与价值体系(吴江霖,1990)。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改变主要参照自我结构,尤其是自尊(M.Rokeach,1973)。自我、价值、人格、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的联系使自我问题在健康社会心理学领域中举足轻重。健康社会心理学对自我的研究意义在于强调个人调节的自主性在健康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自己可以为自己的健康作更多的努力,尤其在健康状况不是很坏的情况下。自我在个人健康状态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对常态人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心理障碍和适应不良者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以及实际的临床帮助工作都有重大意义。与健康有关的自我的研究课题大概有以下一些方面:自尊(self-esteem),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自我认同(self-identification), 自我认识的偏差,自我与幽默,自我与现实的调节,自我、价值、人格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等。在西方,社会—临床心理学家对这些问题已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不少很有意义的理论模型,而且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不少很有价值的咨询、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模式。

2.个体差异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由于生理的和成长环境的差异,个体会经历不同的成长过程,造成心理和行为方式上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在健康调节过程起着不同的作用,从而成为健康状况变化的重要的预测因素。研究个体差异与健康的关系的课题主要有:性别角色与健康;不同性格与健康,如A型人格和B型人格与心脏病,抑郁人格与癌症等;归因方式与适应;控制点与适应;希望与健康调节。研究个体差异与健康关系的主要方法是制作测量个体差异的心理量具,这样,可直接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

3.外部帮助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外部帮助指来自他人、社会机构、外部环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支持、帮助和调节。这部分的研究主要是人际关系、社区环境以及专业的心理健康机构对健康变化过程的作用。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外部环境的反映。在外部环境中,社会环境的作用尤其重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健康是个人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内因是个人生理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外部因素也必须要在一定的内因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外来帮助对健康的作用原理的研究可以包括以下问题:

(1)个人对孤独的适应性;

(2)个人亲密的社会关系对适应的意义;

(3)人际互动特点与社会适应;

(4)社会比较与适应;

(5)各种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例如:自我在治疗中的作用, 认知——行为治疗法,团体治疗,社会影响,医患关系等等。

* 本文是在本文作者的另一篇论文“论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已刊登于内部刊物《社会心理研究》1994年第1 期)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本文1995年9月10日收到。

标签:;  ;  ;  ;  ;  ;  ;  

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健康的社会心理学*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