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区直机关幼儿园,山东 德州 253032)
摘要:幼儿有着自己的天性,学前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对幼儿天性的把握和适应。如果针对幼儿的教育活动也像对待小幼儿、中幼儿那样机械、刻板,则不仅容易使幼儿缺乏兴趣,影响幼儿学习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幼儿的幻想、联想等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交际、表达能力的充分训练。因此,学前教师应当要不断寻找更加适合幼儿喜好、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来综合提升教学有效性和幼儿发展水平。而将幼儿课程进行游戏化转化,则能够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主要据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儿课程;游戏化;意义;实施策略
目前,随着学前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内涵价值不断提升,但是要能够将先进的课程教学内容真正有效传递给幼儿,仅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技术作为支撑。而所谓良好的教学技术,其实就是能够适应幼儿发展特点、满足幼儿接受喜好的教学技术,但是目前很多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是采用传统的陈述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整体上显得比较固化、单一,对于本身就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幼儿来说,这种教育方式所起到的实际效果往往和目标存在不小差距。而如果将课程进行游戏化转化,让幼儿能够在游戏情境中实现学中玩、玩中学,对于幼儿吸收课程内容的效果将能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一、课程游戏化概念及意义
(一)课程游戏化的概念
课程游戏化,顾名思义,就是以课程教学为目标的一种游戏,是一种形式比较新颖,有较强创意的“游戏+”课程教学形式,在课程游戏化中,教师可以模拟一些情境,比如成人社会的情境或者童话故事的情境,并且设计好相应的情节和台词,来让幼儿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之下进行课程游戏化。也可以由教师提供情境,让幼儿在其中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创造角色、编排行为、台词等,达到对课程内容学习、吸收和训练的目的。关于课程游戏化,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一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行为、语言,来想象虚拟世界中的情境和情节,同时通过模仿加想象,来将自己对课程的认知融入到游戏中,在这之中,幼儿可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对课程内容的进一步认知,也提高自主想象、自主发挥的能力。
(二)课程游戏化的意义
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众所周知,贪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而我们的幼儿园教学又往往是让幼儿在一种被动和相对静止的状态下来进行学习,这和幼儿天性之间产生了一定冲突。如何既能实现课程知识的传递,又能够符合幼儿好玩好动的天性?课程游戏化无疑提供了折中的途径,通过将原本平淡无奇的课程进行游戏化转化,将能够满足幼儿玩在其中、乐在其中的需要,从而调动幼儿参与课程兴趣。
二是能够促进幼儿更加全面发展。幼儿所处的年龄段,正是幼儿心智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这个时候对幼儿进行怎样的教育、训练,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够将课程进行游戏化转换,让课程真正“动”起来,则动起来的,不仅是课程本身,还有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幻想能力、联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群体相处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同时在幼儿参加游戏化课程过程中幼儿因为表现良好,受到老师的表扬,自信心也能够有所提升。总而言之,相较于传统的课堂,将能够更加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如何实施课程游戏化
(一)选择合适的课程的进行游戏化加工
课程游戏化虽然是以课程为基础,但是也不意味着任何的课程都能进行游戏化加工,作为教师,应当要选择合适的课程作为游戏化加工的“毛坯”。而一般来讲,像艺术教育、环境认知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课程,都能够具备游戏化转换的条件;而像一些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则还是提倡以传统的说教式方式进行教育。这主要是因为像艺术教育、环境认知教育、安全教育等都是可以加入动态场景的课程,本身和游戏的“乐、趣、活”可以有一定的交集地带,而且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转换这些课程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幼儿多相关知识的认识和吸收,同时还能促进幼儿的实践能力。而在对具体的课程种类进行划分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分,以提高游戏化转化的效果,比如艺术教育,可以划分为美术类、音乐类和表演类,再比如安全教育可以划分为生活安全教育、社会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教育等,对不同内容的课程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游戏化场景,能更加提高游戏化实施效果。
(二)以“乐、趣、活”为出发点,进行游戏化转化
将课程变成游戏,就是要使得原本以教师讲,幼儿听为主的课堂模式,变成幼儿能够参与其中、玩在其中又学在其中的课堂。在对课程进行游戏化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围绕“乐、趣、活”这三个目标进行转化,一是要设计符合幼儿喜好的游戏形式,即不能够太机械生硬,又不能内容、规则晦涩难懂,要贴近幼儿行为、语言能力发展规律;二是要带有一定的挑战、竞技或者奖惩色彩在其中,因为从小孩发展规律来看,处于4到7岁的小孩,一般已经对一些有竞技意味的游戏有浓厚的兴趣;三是游戏要能够面向所有小朋友,不能够只是局限于一部分小朋友,要提高实施效果覆盖的全面性。这里以艺术教育中的“色彩认知”为例,在传统教育中,我们通常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而为了能够将其进行游戏化,我们可以采用如下设计:
游戏目标:锻炼幼儿的色彩辨识和运用能力
游戏准备:彩笔、以划线等分成若干区域的圆盘、大头钉
游戏内容:由教师将圆盘中的区域涂上不同的色彩,并以一种色彩对应一位同学,然后让幼儿轮番上来转动圆盘,圆盘停留在哪个颜色上,对应的幼儿就要上台来在黑板画一幅画或者唱一首歌。
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在游戏规则的传导方面,不能够以太过严肃、刻板的方式向幼儿进行规则强调,这样很容易降低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一定程度上束缚幼儿的天性,可以将规则以更加有趣、生动、亲和的语言向幼儿进行介绍。比如在艺术课程类游戏《老鹰捉小鸡》中,就可以告诉幼儿“如果小鸡们因为太活跃相互碰到,小鸡就要摔倒,就会被老鹰吃掉。”以此告诉幼儿相互之间不要动作激烈、不要乱碰乱撞。
上述是笔者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及实施对策的一些思考,旨在为相关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雪.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1(02):123-124.
[2]蒋月.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21(01):242-242.
[3]陈丽娟.如何组织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活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6):222-222.
[4]张莹.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
[5]宝坤兰,何春明. 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有效对策[J]. 中外企业家,2016
论文作者:杨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幼儿论文; 课程论文; 游戏论文; 能力论文; 幼儿园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