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法离开电力的使用。而变电站是电力生产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需要电力工作人员对其不断的研究,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对电力生产安全加以高度重视,所以对人们日常现场作业时的安全防护和监控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就对变电运维现场作业安全防护及监控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变电;运维;安全;监控
1变电运维现场作业安全防护技术
1.1变电运维现场作业安全分析
一是工作场所,如变电站设备位置、变电运维工作场所等不同,可能存在高空作业、带电作业等需求,这些复杂的工作场所本身就属于危险点,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很容易就会引发安全事故;二是工作环境,一般情况下,变电站设备多是在封闭的环境下运行,设备运行过程中散发热量和噪音,甚至存在有毒有害气体,这样的环境会对变电运维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需要做好必要的预防和控制;三是操作流程,变电设备的操作必须严格依照规范流程进行,如果操作步骤错误,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例如,在设备停运操作中,应该先断开断路器,然后拉下隔离开关,如果这个步骤搞错,则可能会导致设备出现过流或者过压损坏;四是操作器具,设备的操作需要用到相应的器具,必须保证器具绝缘性能良好,不存在安全隐患,若操作器具存在问题,在操作环节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例如,在变电运维工作中,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和防护设备,这些工具本身需要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以保证作业过程安全,如果工具绝缘破损,则在操作中可能引发人员触电风险;五是人员思想,在变电运维工作中,运维人员必须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确保精神饱满,状态良好,如果其对变电运维工作缺乏责任意识,存在敷衍应付心理,则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引发的后果相当严重。
1.2变电运维现场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提升策略
(1)现场作业前进行安全教育,促进安全措施规范化
现场作业的工作班成员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技术规程和劳动纪律,熟悉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掌握安全措施,明确工作中的危险点,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现场作业人员有新员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类别,因此,应在现场作业前进行分类别分层次的差异性安全教育。在变电站作业前开展安全理念教育、《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学习、电力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以及触电急救等安全知识的宣贯;进入现场工作的人员要熟悉掌握电力作业现场工作规章制度,以降低人员差异性导致的工作票安全措施的差别。
(2)结合作业现场实际,完成安全措施的规范化
现场作业前首先要对开展本次作业的人员进行核定,明确作业人员的工作任务;落实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并核实其工作资格;现场作业前履行现场勘察制度,现场工作分工合理,严格履行监护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曾经发生如下事故:某供电公司保护班前往一座220kV变电站,进行220kV1号主变保护校验。由于作业的工作人员只有2人,需要一人在保护装置上加电流做试验,另一人到现场主变端子箱里进行端子的短接。结果去现场的工作人员,错跑到另一台运行的主变端子箱里短接了重瓦斯保护的接点,造成了运行主变的被迫停电。所以,工作票签发人不仅需要明确现场作业的具体内容,更应该根据工作内容,合理安排数量适当的工作人员,并做好现场监护,避免在工作中造成事故。3.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3)实现安全作业和质量风险可控
实现安全作业和质量风险可控的具体做法是基于全面的作业风险评估,进而制定安全风险预控方案,做到提前防范和控制,促使运维人员安全作业,高质高效的完成作业任务。其一,全面排查评估,建立可视化风险库。也就是对变电运维项目的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排查,如人身触电、物体打击、工器具伤害等方面,进而确定项目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根据风险点特征,建立风险数据库、隐患数据库等,存储风险数据,为后续制定风险预控方案提供依据。其二,逐条梳理操作步骤,编写标准化作业卡。根据作业项目所对应的现场风险库,详细分析风险点,进而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及风险控制流程,促使运维人员具体进行运维作业过程中按照标准的操作步骤来执行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要求运维人员在参照检修项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作业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设备实际情况及实际运维作业要求,编写标准的、规范的作业卡。其三,逐项打勾执行,实现作业项目标准化控制。运维人员在具体进行运维一体化作业的过程中一定严格按照作业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运维作业准备、作业、作业验收等工作,并根据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在作业卡上逐项打勾,确定运维作业的执行。
2变电运维现场作业监控技术
2.1变电运行监控系统概述
变电运行的监控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整个系统的智能控制终端(ICU)和远程智能通讯控制器(RTU)都是由16位的微机构成的,这样的监控系统不但反应速度快,而且实时性也比较好。而且各系统都是独立工作的,互相不影响,实现了硬件系统的模块化。变电运行的监控系统使电网具有了智能化。也就是说设备的运行不仅仅由设备本身的工作指令来决定的,还要由配电网络的自我诊断后,再根据电网的能力以及负荷的重要性,最终发出设备运行的指令。现场的数据通过智能控制终端进行采集和控制,然后通过电流变送器和电压变送器等传感器把信号传送到智能控制终端,智能控制终端通过远程智能通讯控制器与智能通讯卡(ZTK)相连,最终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还有智能控制终端通过设在配电系统内的接触器,对电源进行预定程序中的控制。
2.2变电运维现场作业监控技术提升策略
(1) 将监控系统与微机五防闭锁系统进行有机融合
就当前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监控系统与微机五防闭锁系统均处于分别装设状态,此种模式下,装置之间难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一定程度上影响无人值班变电站的高效化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远方操作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将五防闭锁系统融入于监控系统中,能够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降低故障发生率,节约维护成本,为各项遥控操作或程序化操作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2)合理利用电视监控系统
在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过程中,为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应当对电视监控系统进行合理利用,对变电站各项设备进行辅助巡视管理,通过远方巡视和现场监控的密切配合,将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一旦无人值班变电站发生电力事故,"遥视"功能能够自行启动录像设备,对事故进行实时记忆,捕捉事故发生情况,为后期电力事故分析提供可靠的图像资料。在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过程中应用电视监控系统时,通过其与报警系统的密切配合,组建高效的报警联动装置,切实保障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3)将自动化监控信息进行科学分级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无人值班变电站逐渐普及,此种运行管理模式下,变电站自动化信息量较大,一旦发生事故,繁杂的信息往往会干扰电力监控人员的正常判断,影响事故分析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提高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的有效性,应当对变电站自动化监控信息进行科学分级和分类,规范信息存储和管理方式,将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自动化信息有选择性的上传,切实提高自动化监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对自动化监控信息进行科学分级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事故及变位信息、异常信息以及辅助信息等要素作为分类依据进行科学分级,便于变电站监控人员快速精准的查找与电力事故的相关信息,对故障间隔进行快速定位,及时诊断故障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确保生产生活的正常展开,需要电力传输工作的稳定展开与顺利实施,在过程中需要确保变电设备的正常运作,因此在日常的运维现场作业中需要加强对其安全防护,加大监控技术的实施力度,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与修补,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邹晶皓.变电运维现场作业安全防护及监控技术研究与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22):182.
[2]周耀辉,沈延峰,李永,覃巍,倪鸣.变电运维班集中监控技术手段建设模式对比[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0):131~133
论文作者:马红丽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作业论文; 变电站论文; 现场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电力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