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校本课程的确定及管理策略论文

特色校本课程的确定及管理策略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镇中心小学 张卫星

校本课程是学校设计开发的课程,即学校在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当下,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几门校本课程,如何让校本课程特色化、精品化,成为了每一所学校努力的方向。事实上,想让每一门课程都特色化、精品化并不现实。但作为校长,肯定要打造一门或几门特色化比较明显的精品校本课程。唯有如此,学校才能在课改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确定特色校本课程?如何管理特色校本课程?需要校长的智慧投入,需要校长来做抉择!下面,笔者仅以自己17年来的学校管理经历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谈些初浅的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 课程的确定——因地制宜

特色校本课程并非拍脑子能够决定的,而是在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下所做的抉择。因此,特色校本课程的确定要因地制宜,即特色校本课程的确定要因人、因地、因势。只有这样,确定的特色校本课程才有生命活力。

分析大数据在创新培养上的应用,实际上可以以此推广开来,大数据在高校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强的应用,这项应用的有效发挥依赖于基础的教育类数据,各大高校有必要改变数据收集各自为政的局面,而建立一个按统一数据标准统一管理的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高校需加强大数据监管,确定严格的数据使用范围与应用权限,全校师生能够依据不同的权限共享学校和学生的相关信息,并在系统的数据开发的政策支撑下,不断挖掘教育数据价值,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进步。

(一)因人——让课程快速崛起

1.基于教师。

总而言之,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需要每位中国公民的努力。面对此种情况,各个大学就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引入“中国梦”宣传教育,根据大学教育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内容,可以适当在大学校园内展开有关“中国梦”的专题讲座、校园活动等等,让大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能够提高自身使命感和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出力量,推动国家快速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师。作为校长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师资现状,要根据师资实际状况来决定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向。唯有如此,才能让特色校本课程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才能让特色校本课程接地气、有活力。

一个完善、运行良好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规避相关的财务风险,提高投资、筹资的效率,更是企业内部审计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和内部审计系统两者相辅相成,具有紧密的协同效应。

例如,笔者任仙居县岭下张小学校长的第一学期,发现全校26位教师中有3位教师的书法写得非常好,便特地和这3位老师商量,能不能利用下午放学时间开设书法兴趣小组。一开始,3位老师自信心不够,怕自己教不好,下不了决心,经过多次交流沟通,总算答应下来,于是学校就开设了铅笔、钢笔和毛笔书法兴趣小组各一个。一学期后,我们惊喜地发现三个兴趣小组的学生写字水平突飞猛进,不但字写起来有模有样,而且颜体特色非常明显。为此,学校专门组织了第一届师生书法作品展,结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有了成功的体验,参与师生兴趣高涨。第二学期,三个兴趣小组的人数迅速扩大,自编教材也有序展开……四年下来,书法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也因此迅速升格为仙居县第八小学。再经过接任校长6年的坚守与改进,书法课程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学校现已成为省书法特色学校,成为当地一道精致的教育名片。由此可见,基于教师特长开发的特色校本课程,容易为全体教师所接受,且易于快速崛起。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是一个文化精深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文化。如果是能够基于学校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努力开发的校本课程,一定能成为特色课程,也一定能成为人无我有的精品课程。

1.2.2 餐时调整 若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胃轻瘫的情况,则不可为患者实施降糖药物口服干预,此时可通过胰岛素注射的方式来对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但是胰岛素会将患者胃排空的速度减慢,阻碍其食物、药物向体外排出的时间,使得患者出现血糖水平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应合理调整患者胰岛素使用的时间以及进食的时间[6]。为患者实施胰岛素注射的时间应根据其餐后血糖水平以及其进食时间进行决定,在其进食后,多次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测定,血糖水平检测的间隔控制在30 min以下。患者注射胰岛素后开始进食的长短与其胃排空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开始进食的时间越长,其胃排空的速度越短[7]。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目前国内ESP课程研究尚不够完善:学生需求分析尚不够全面;ESP教学以阅读和翻译为主,忽略了听说能力的训练;教学目标不够具体,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陈旧。依据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以往研究的结论,笔者认为,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将重点转移到课程内容设置的问题上来,具体探讨大学阶段ESP课程的设置问题[7]。具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基于传承。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际情况,有些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已经非常有知名度。遇到这样的学校,作为接任校长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维护、提升、优化它,从而让原有的特色校本课程与时俱进,进一步走向深入。

再如,笔者任职仙居县白塔镇第二小学副校长期间,学校基于白塔镇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仙居山歌起源地的优势,积极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仙居山歌”,现已被评为台州市精品课程。基于课程开发与实施,学校将“仙居山歌”作为特色课程加以打造,校山歌队因此走进台州春晚,并荣获县、市中小学艺术节展演一等奖。

(二)因地——让课程独一无二

2.基于校长。

例如,仙居田市镇中心小学是县、市、省、国家足球特色学校,学校先后获省冠军5次,省一等奖12次,市冠军15次,市一等奖26次。这些荣誉是花了10多年的时间拼搏得来的,来之不易。作为接任校长,如果能将这一特色适度发扬光大,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校长。为此,我们基于前几任校长的坚守与努力,在今年上半年顺势提出要基于学校足球特色开发足球梦想课程——“知‘足’长乐”,在经过几个月的酝酿及大量前期工作的准备,加上省特级教师——张志伟老师的实时指导,课程现已进入编写阶段,相信1~2年后定能成为省、市精品课程。

例如,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的项声菊校长在立校之初就确定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办学思想,决定把宏扬国学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核心载体。在这一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的建筑就充满了浓浓的国学味,如宣扬“仁、义、礼、智、信”的五常廊道、宣扬办学理念的青花瓷碗、宣扬和谐一家的百家姓墙等等。现学校一、二年级开设《弟子规》 《三字经》 《千字文》《笠翁对韵》等课程;三、四年级开设《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课程;五、六年级开设《老子》《庄子》《史记》《资治通鉴》《历代美文选》等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开发了一些国学与基础学科融合的课程,如《汉字课程》 《数之乐》《形之美》《动漫课程》等等。通过国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师生的人格和文化素养得到快速提升,学校也因此变得更加温和宁静,充满“家”的幸福感。现在,学校已成为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的一张金名片,每天慕名到学校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可见,基于校长办学思想开发的特色校本课程往往会快速崛起,能成为区域教育的一道风景。

由此可见,基于地域文化开发的校本课程往往是独一无二的,既传承了地域文化,又让学生受到爱国爱乡的情感教育,让校本课程真正走向校本!

(三)因势——让课程走向深入

1915年《中俄蒙协约》签订,俄国承认了外蒙古的“自治”地位。随后,中国政府根据条约规定,派专员赴外蒙古任职。1917年6月,中国外交部命令驻俄公使刘镜人与俄外交部提议在唐努乌梁海设佐理专员。刘镜人与俄外交部协商此事,俄方却声称唐努乌梁海属于俄国,并推托要在与蒙古划界之后再行商议。中国外交部派陈箓通知外蒙古地方自治政府,切勿自行与外国人勘划界限。

俗话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办学思想的提炼者,办学方向的引领者。如果学校能顺着校长的办学思想开发一些课程,在校长权力和专业影响力的双重作用下,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往往也能快速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例如,笔者任职仙居县皤滩乡中心小学副校长期间,正值学校开发基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皤滩针刺无骨花灯的校本课程“古街·古灯”。这一课程既有古街文化的传承与渗透,又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制作与传承。由于契合地域文化,又和学校的拓展性课程——花灯课程紧密对接,因此参与编写的教师积极性非常高。经过两年的编写、论证、修改,“古街·古灯”先后荣获县、市、省级精品课程一等奖第一名。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积极传承针刺无骨花灯制作技术,全校教师和学生参与花灯制作,学生及教师作品多次获县、市、省中小学艺术节美术类一等奖。

2.基于资源。

课程开发需要资源,有些学校由于客观原因,学校资源并不丰富。这时,作为校长就要有发现资源的眼光,适时梳理校园周边的课程资源,遇到合适的,顺势而为,也能开发出特色校本课程。

例如,采荷一小是杭州市窗口学校,其在省内的知名度有口皆碑。现任王红校长根据学校边上有一个“清音乐坊”的优势,主动和他们对接,在学校开设横笛社团,并要求横笛进教室,做到班班有笛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关注点——社团、线——班级、面——学校的和谐统一,经过几年的坚守,现在的笛子乐队已经走向国家和世界舞台,其开发的“笛韵”课程也已成为省市精品课程。可见,学校领导捕捉到合适的教育资源后要因势开发课程,有教育资源的强力支撑,再加上校长的大力推进,课程开发就能走向深入。

二、课程管理——精耕细作

特色校本课程需要学校的有效管理,否则很难产生规模效应。如何管理?关键是要精耕细作,让课程实施者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实施。唯有如此,特色校本课程才能拥有坚强的生命力。

(一)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过程管理,即加强特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加强过程管理是克服教师惰性的有效手段。如何加强?一是加强备课的管理。即要求在实施课程教学前,必须要像基础学科一样备好课,并要提前2个星期将纸质教案及课件上交教务处审核,审核通过的可以实施,不通过的要求改进。二是加强上课的管理。教务处组织人员不定时对特色课程教学进行课堂教学监督,发现规范、有序的,给予表扬;发现不规范、无序的,通报批评。三是重视学生民主测评。学校教务处组织人员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课程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四是发挥年级段长的监督作用。因为年级段长与上课教师接触频繁,所以年级段长参与过程管理效果会更加明显。相信通过上述四个策略的有效开展,特色校本课程一定能像基础学科一样正常开展。

(二)加强成果管理

俗话说:压力就是动力。给特色校本课程确定一个成果展示的舞台,迫于压力,上课教师会朝着展示的目标努力,这样每一节课的教学就不会漫无目的。为此,我们根据特色校本课程的性质确定展示方式。如“仙居山歌”课程适合动态展示,我们就要求他们每年“元旦”面向全体师生现场表演,根据表演的质量确定该课程是否优秀;如“线描画”课程适合静态展示,我们就专门设置线描画展,根据参展人数及参展评价,确定该课程是否优秀;如“花灯”课程适合动态与静态同时展示,我们就要求他们每年“五一”到皤滩古街进行义卖,义卖时既有现场制作展示,又有成品花灯展示,最后根据义卖的金额确定该课程是否优秀;如“足球”课程,适合动态展示,学校每年举行班级联赛,根据联赛成绩及参加省、市、县比赛获奖情况,确定该课程是否优秀。我们规定,只要评上优秀课程的,负责的老师在评先评优时给予适当权重的加分,让他们的辛苦得到回报。事实上,加强成果展示管理就是加强课程目标管理。只要认真去对待,特色校本课程的地位才能更加稳固。

总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基于学校实际情况,要因人、因地、因势展开,是校长及教师智慧的抉择及智慧的结晶。有了特色校本课程,还需要加强管理,让特色校本课程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让特色校本课程真正在实际应用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坚信,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易,但坚守、改进、创新更加不易。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就一定能方得始终!

标签:;  ;  ;  ;  ;  ;  ;  ;  ;  

特色校本课程的确定及管理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