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广电的罪与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广电论文,罪与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4月,因为连续的巨额亏损,液晶面板巨头上海广电集团(上广电)陷入一场空前的舆论审判。
在中国液晶面板行业,一直都是两大巨头的天下,号称“南有上广电,北有京东方”,但京东方2009年以来利好消息频出,先是170亿元投资安徽,建立新一代生产线,接着又以5000多项专利资源迎来国家专业实验室的入驻。
相比之下,上广电利差消息不断。集团旗下两上市公司的公告先后证实,如此前媒体所料,上广电确实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危险境地,以至于身为东家的上海市政府不得不于3月25日成立上广电托管小组,从上海仪电控股集团(上海仪电)和上广电管理层抽人,准备集团的后事。
但在为上广电定案之前,我们务必搞清楚,上广电巨亏,究竟有几分天灾,几分人祸?
魔鬼曲线的惩罚
噩梦始于2005年,这一年,上广电旗下的广电NEC第五代TFT-LCD生产线投产。
对于很多行业来说,新一代生产线投产都是盈利突破的起点,而对液晶来说,这往往是由赢转亏的转折点。
上广电某中层财务人士称,“这个项目从投产开始就陷入亏损,再加上投资巨大,存在大量贷款,所以给整个集团及上市公司带来很大压力。”
事实确实如此,从2005年开始,上广电连年亏损。
大陆第一条TFT-LCD五代线为什么会成为上广电的利润杀手?这源于液晶面板产业的三高天性,即高投资、高技术、高风险,三高使得这一行业诱人也要命。
如同芯片产业一样,液晶产业有一个特殊的运行规律:随着对液晶面板的投资规模增大,每隔12~18个月,液晶面板的价格就会大幅波动,直到市场基本消化新增量,价格才会回复平稳。这被称为“魔鬼曲线”。
“魔鬼曲线”使得价格平稳的阶段,大家都很容易赚钱,但只要有企业率先扩大投资,一年到一年半之后,价格又会剧烈波动,那些规模小、此前赚得少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因此,很多专业人士都将液晶产业的竞争总结为追加投资能力的竞争。
这个产业需要长达一年半到两年的建设周期,而投资回报期不确定,不仅要看技术更新的速度,更要看对手追加投资的速度。上广电投资5代线时,只要有人同时已经投资6代线,并有对手跟进,5代线就只有一年到一年半的投资回报期,通常情况下,根本收不回投资,惟一的解救之道就是继续追加投资,准备七代线。
因此,液晶之争就是血拼投资。
国内另一液晶巨头京东方也深受这条大起大落的“魔鬼曲线”之苦。
京东方历年年报显示,2005年至2006年,京东方连续亏损额达到33亿元,以至于业界将亏损归之于此前的海外收购,深受质疑,压力倍增。京东方苦撑苦熬,才得以保持企业现金流不断,终于2007年第二季度,迎来产业回暖,每月赢利1个亿。
然而短暂回暖后,2008年京东方再次告亏8.08亿元。
“魔鬼曲线”不仅适用于国内液晶巨头,国际液晶巨头也饱尝其苦,三星作为全球液晶产业老大,也曾连亏8年。
技术滞后的原罪
折磨上广电的除了“魔鬼曲线”,还有技术。
上广电投资五代线不是盲目的,而是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市场的判断。
2001年,联想首次推出液晶显示电脑,2002年至2003年液晶电脑从高端进入主流市场。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笔记本市场开始启动。
2004年,液晶电视开始走入普通人家,这一年后来被称为中国的“平板电视元年”。
经过一定的调查和准备,从2003年起,上广电决定全力转型进入液晶面板产业,应该说刚好赶上好时候。
但不幸的是,在商业模式上,上广电下意识地沿袭了过去的合资。因为在CRT时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曾有两次大规模的引进,上广电从中尝到不少甜头。
但在液晶面板产业,其“魔鬼曲线”和类似摩尔定律的周期令合资公司不可能跟上技术更新,不可能掌握核心技术,也就注定要处处受制于人。
2003年10月,上广电和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合资成立经营TFT-LCD面板生产线的主体公司——上海广电NEC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这也是我国当时在液晶面板生产领域投资的第一条第五代生产线。
这条五代线总投资达1146亿日元(相当于当时的9.55亿美元),这也是上广电历史上最大的投资项目。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以合资的模式赢得了速度,抢占了市场先机,同时也种下了今时今日的上广电在技术上处处受制于人的恶果。
日本企业在技术转让方面,都是非常保守的。它们不仅会设置障碍,还会收取高额的专利费用。上广电的5代线业务为NEC贡献了很高的专利费。
上广电内部的知情人士很早就对这种做法表示担忧,“上广电并未获得主要技术工艺的转移,这是一大软肋。也让公司的定位有很多困扰:没有彻彻底底掌握核心技术,几乎变成了纯粹的加工厂。以采购材料为例,核心技术在手的日方,只要声称是技术要求,就必须买他们提供的高价材料。”
于是乎上广电的巨亏就此埋有伏笔。其他公司大赚时,它微亏;等其他公司微亏时,它巨亏。
管理不善的掣肘
将上广电的巨亏的责任全部归咎于液晶面板产业的“魔鬼曲线”和上广电缺乏自主技术创新也并不全面。上广电落后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国有企业决策的迟缓,同样难辞其咎。
5代线之后,尽管上广电多次表示投入建设其他高世代线,然而决策的缓慢,资金的制约,技术的掣肘,时至今日,上广电仍然未能如愿。
2006年底,上广电规划在上海莘庄附近的平板产业显示基地再建一条6代线,并于2007年得到上海市批准。原定2008年9月底要开工建设,却没有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
无奈之下,上广电只得再次试水合资。2007年,市场传闻上广电将与夏普合作在中国建设一条液晶生产线。2008年上广电证实正在与夏普谈判,然而半年多的谈判却始终没有结果,甚至连引进的是几代线也是云里雾里。夏普就像著名的一休和尚最爱说的一句话一样“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会。”
上广电在与夏普谈判时,4月16日京东方在合肥破土动工国内首条6代TFT-LCD生产线,京东方赢得了市场先机;4月21日国内首个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京东方5代线工厂落户,京东方又占据了国内液晶技术制高点。
同夏普的谈判使得上广电付出了巨大的时间成本,不得已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国资委成立工作小组,专门研究制订上广电整合的工作方案。
就这样,上广电将亏损留给了自己,将命运交给了别人。
标签:京东方论文; 液晶材料论文; 上广电论文; 液晶面板论文; 投资论文; 夏普论文; 合肥京东方论文; 科技新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