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梁伟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梁伟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城镇化,城市中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等城市问题也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城镇开发建设大力倡导的新模式。本文将“海绵城市”理念同市政道路设计相结合,提出“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应用的策略,使得市政道路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更具有规划性、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道路设计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框架也越来越大,各个区域的联系需要道路作为纽带,但是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求市政道路的功能必须得到完善,例如作为降雨的行泄通道等,所以应运而生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这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极具代表性,也使市政道路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满足了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城市中的市政道路建设是一座城市的基础性建设,同时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对于生活在其中的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其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那么相应的市政道路建设就非常的重要,它承载着城市内的交通、市容、绿化、排洪等许多的方方面面的职能。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纳入到市政道路建设中来,就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海绵城市这一建设理念是近几年来新兴起来的,它具有非常多的优点。海绵城市这一名词目前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其实非常好理解,它就是在城市中道路设计过程中,设计一些可以把雨水妥善处置的这么一套系统。“海绵”这两个字非常的形象化,就是要将城市中的雨水通过一些方式吸收掉,然后再合理地排出的这么一个过程。对于城市中发生的内涝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而且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处理再利用的过程,体现了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理念,对于节约用水、补充地下水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2“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可实现对于雨水的充分吸收、雨水存储、雨水净化及有效利用,以实现对于环境变化的有效应对,可弱化自然灾害对于城市生活的影响。“海绵城市”的设计与建设,需充分考量当地环境,融合人为干预及自然规律,利用“海绵城市”的设计实现雨水蓄存及雨水净化,大面积回收雨水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实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雨水中所含杂质及污染物不断增加,初期降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流入地下河,则会对地下河水造成污染,而在降雨的同时,雨水通过管道排出,且无法经由地表路面进行渗透,则难以补充地下水,长此以往会导致地下水位的干涸。短时间内的大暴雨,在传统城市道路环境下的汇集,就会导致水位快速升高,给城市排水管道造成巨大压力,影响雨水的排出,导致城市内涝。另外,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无论绿化工程还是环卫工程,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支撑,若无法对雨水资源进行回收处理与再利用,则会导致雨水资源的消耗与浪费。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的设计可强化城市防洪抗涝性能,并实现对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海绵城市”是一种对于海绵效应的设计理念,可起到改善城市排水效果,并实现城市设施体系的优化,优化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缓解城市居民用水问题。

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3.1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是市政道路设计的主要对象,也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置,其是城市出行的主要载体,主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发挥出人行道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对促进我国道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传统设计理念中,人行道多数不具备透水功能,降雨量较大的天气就会出现道路积水、道路滑湿问题,这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也是一项安全隐患。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后,在人行道设计中要求使用具有透水性的建筑材料,能够在降雨天气中将雨水渗入到地下,这样可以控制路面的积水量以及湿度,帮助地下水补给。但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受地质条件的限制,如果土壤渗水性会对这项功能的实现造成影响,那么需要利用排水管道等设施保障人行道排水功能得以实现。

3.2绿化带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绿化带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四部分内容:一是雨水收集。其是利用地面的透水性能和地表径流将雨水汇集到绿化带的雨水口中。在设计过程中,绿化带高度要比路面低20cm左右,雨水口的位置要设定在绿化种植层和道路高度之间,并保证其均匀性。二是水体过滤。其是将雨水进行过滤处理,保证水的清洁度。一般都是通过种植土、砾石土层以及渗透管安装来实现的。三是缓排滞蓄。一方面要保证导流系统的设计与实际要求相符,让雨水渗透存在一定的层次性;另一方面要确保加强沟设置的合理性,促进雨水的沉淀。四是排放。雨水排放一般都是通过溢流系统来实现的。在溢流系统设置中,应将雨水同排水管进行有效的连接,确保在降水充沛的区域内,雨水可以顺着排水管道有效的排出,缓解雨水口的压力,提升排水效果。

3.3生物滞留设计

生物滞留设计即采用植被等生态环境对于雨水的滞留与存储效果,实现雨水滞留。并通过生物、物理等原理,通过生物带实现对于雨水的净化作用。在城市环境气候温和,并且雨量充沛的情况下,可充分发挥生物滞留设计的作用。生物滞留设计可有效减少面源污染对于水资源的影响,是城市雨水蓄调的重要方法,可增加雨水渗透面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生物滞留可营造较为丰富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多样性的建设与发展。可在道路两侧绿地设置生物滞留带,或对原本道路的绿化带进行改造。生物滞留带包括溢流井、预处理层、进水层、过滤层、防渗层、排水管等,通过预处理层实现对雨水的沉淀处理,通过进水层弱化雨水流速,并实现雨水均匀分布,通过过滤层实现对雨水中杂质及污染物的有效吸附与截留,实现雨水净化,通过排水层进行雨水的排出,补充地下水。生物滞留设计要求表面覆盖植被,越密集且高度适宜的植被就会起到越好的驱除污染效果,可有效吸收雨水中的悬浮颗粒及其他污染物。生物滞留设计的过程中,要控制植被高度,并保证雨水口的均匀分布。地表径流需经过有效过滤及预处理,可设置种植土、砾石层及渗漏管,以过滤雨水,并实现地下水的有效补给。

3.4铺装设计

海绵城市要求市政道路具有一定的渗透、吸收能力,所以铺装使用的材料也应为透水铺装材料,根据类型的划分,经常应用的有透水砖、透水水泥、透水沥青混凝土、鹅卵石、嵌草砖、碎石等材料。其中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例如透水沥青混凝土通常应用在人行道设计、车行道设计中;嵌草砖、透水砖应用在建筑、人行道、小区道路的铺装上。总而言之,无论在任何区域应用,必须保障铺装材料具备透水性、透气性、保水性。

结语

传统的城市规划因为都是以原有旧城区扩建而来,因此在规划道路和给排水的相关工程中只能采取“哪里放得下就放在哪”的无奈之举,而“海绵城市”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多层次、立体化的设计,在不影响地面面积的原则下丰富该地区的下水和给水管道系统,极大的节省了建筑用地,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更加有效的收集雨水和生活废水,共同守护好我们城市里宝贵的水资源。

参考文献

[1]高梅,黄涛.“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设备工程,2018(7).

[2]黄娟.对市政道路景观设计中渗透海绵城市理念的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7,19(23):92.

论文作者:梁伟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梁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