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_恩格斯论文

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_恩格斯论文

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应当持有的科学态度。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可以从历史、理论和实践这三个方面认识和把握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理论创新的产物。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已涌现出种种思潮和流派,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理论观点和主张界定为“新思潮”,以区别于当时鱼龙混杂的其它思潮和流派。“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测未来,而只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6页)当然,他们所说的“批判”,决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辩证的扬弃。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和对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总结,在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列宁主义,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突破了“共同革命论”,提出并实现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设想。二是在吸取战时共产主义教训和总结新经济政策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既反对教条主义,又反对主观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阐明了旧中国社会的性质,从而使我们党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以及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他提出并创立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而且在20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实践中大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并对此作了初步的总结。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带领我们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清醒地认识世界主题的转变,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由于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由于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由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各种类型的国家的成败得失和发展态势进行了正确分析并作出新的科学判断,由此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从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二阶段。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创造性地继承和运用邓小平理论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在党的指导思想和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党的建设等问题上取得了新突破,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特别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继邓小平成功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之后,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同时,也为在新时期检验我们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提供了科学的衡量标准。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丢掉了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也就停滞了,实质上也就是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因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内在地包含着理论创新的要求。

二、坚持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品格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品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反复明确地论述过。恩格斯有句名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6 页)马克思恩格斯在评价《共产党宣言》时指出,“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1卷第248页)。列宁在驳斥把马克思主义视为类似宗派的封闭的理论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列宁选集》1995年版,第2卷第309页)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也都论述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品格。毛泽东说过,“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邓小平早在拨乱反正之初就指出:“不按照实践的发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我们的工作还能够做得好吗?我们讲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不就成了说空话吗?”(《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1页)江泽民同志最近在重要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革命品格。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品格的鲜明特点:它是指导,不是教条;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但必须联系实际;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它是发展的,不是停滞的。由此可见,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品格背道而驰的。而我们把握了这个理论的革命品格就能达到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不至于失之偏颇。

比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许多问题的论述都有一定的前提条件,无视这些前提条件而随意套用,实际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他们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设想,是以社会主义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为前提的,从而提出了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应该看到,他们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我们今天称之为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发达的社会主义。与我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仍然属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我们无视这个前提条件,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仍然抱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实行的是单一公有制的设想不放,怀疑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甚至反对非公有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在理论上要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在实践中要碰壁甚至要走弯路。

又比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年所论述的某些对象在今天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无视这些变化而一味照搬经典作家当时的某些结论,实际上是在歪曲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看到的工人阶级的劳动状况和生活状况经过一百多年的时代变迁,已今非昔比。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所论述的资本主义是处于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经过近百年特别是战后几十年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以及社会文明进程的影响,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发生重大的变化。如果我们无视这些变化或者不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变化,只是机械引用列宁当年的论断,那是说服不了人的,甚至还会引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怀疑。

因此,对于面向21世纪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来说,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要持这样的科学态度,即在坚持的前提下更要强调发展,强调理论创新。这既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又是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向我们发出的召唤。我们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要不负使命,需要再来一次思想解放。我们所说的解放思想是同实事求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跨入21世纪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强大的基础,也要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实现理论创新要重在总结实践经验,重在探索新的实践

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而不能以本本为中心,这也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是随着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的认识深化而深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否则就不成其为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实际生活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动,时代、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获得了前人难以想象的变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体系,经过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发展到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阶段,并且这种发展过程并没有完结。无视时代的巨大变化,不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发展,理论就不能创新。因此,要实现理论创新就必须重视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新的实践。

重视总结实践经验、重视探索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也是实现理论创新的正确途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实践,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也是实践。所谓理论创新也就是认识深化和飞跃的成果。这自然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探索新的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阶段即毛泽东思想,就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在80年代中期多次同外宾谈到我们建党和建国以来的历史。他说,“我为什么要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的财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4—235页)前已述及,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对我们党近80年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二十多年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从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对于保证21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面向21世纪,我们党将领导人民继续实施和贯彻“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继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阶段。在新的世纪,我们的奋斗目标极其宏伟,建设的任务极其繁重。因此,探索新的实践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因为我们干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8页)

只要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重视探索新的实践,我们就一定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实现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谱写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标签:;  ;  ;  ;  ;  ;  ;  ;  

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_恩格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