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80例的临床应用论文_秦志华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80例的临床应用论文_秦志华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l科 贵州 都匀 558000)

【摘要】目的:研究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骨科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治疗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取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记录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有41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实现骨愈合,占到所有患者的总数的51.25%(41/80);有29例患者在术后12个月内实现骨愈合,占到所有患者的总数的36.25%(29/80);有10例患者在术后18个月内实现骨愈合,占到所有患者的总数的12.50%(10/80)。在本次实验观察中出现了2例肢体肿胀与3例伤口感染病例,整体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5/80)。结论: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且患者的综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为了进一步降低治疗中的感染现象提升治疗效果,有必要在治疗过程中加入抗感染治疗与护理治疗

【关键词】骨外固定支架;四肢骨折;护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084-02

四肢骨折是一种常见骨科疾病,常见四肢骨折包括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Colles骨折,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干骨折[1]。从当前的治疗方式来看,手术治疗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手术治疗模式由于必须对患者进行开刀治疗,因此,存在较大的肌体损伤并且需要较长时间的愈合[2]。而手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成败,还受到固定物选用的影响。因此,选择一种能够实现牢固固定且不会对骨折愈合形成应力遮挡影响的方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骨科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治疗的患者。本次实验观察中有51例男性四肢骨折患者,29例女性四肢骨折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年龄27.5~76.5岁,平均年龄(44.5±3.1)岁。在实验之前均排除了患有精神障碍与严重慢性病的情况。在此本次实验中有17例患者为肱骨骨折,有29例患者为闭合性骨折,有9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对80例参与实验的患者进行术前麻醉,采取闭合手法复位、小切口下对患者进行复位手术治疗。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实施外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在垂直于骨面方向进行钻孔根据骨折线情况分别在上下方向拧入相应的固定螺钉在对位复位和对线复位良好状况下做好外固定支架的安装。基本操作顺序是“复位-穿针-固定-调整-再固定”直至复位、固定满意为止。

麻醉后常规消毒,首先对骨折部位进行基本复位,根据外固定器构形,穿入骨针,其中胫腓骨骨折在小腿前内侧进针,股骨及粗隆骨折和肪骨骨折在大腿外侧进针,骨盆骨折自髂嵴前方进针。穿针后紧固针夹,通过固定夹多维方向转动,调节骨折达到满意位置。通常在骨折近、远段分别穿2根骨针,当骨折段不稳定时,可增加夹具,并加穿1~3根骨针在相应骨段。一骨折段上两骨针间距应尽量大于4cm,骨针一般距骨折线大于2cm,以增加固定的稳定性。皮肤距外固定器1~2cm。为防止损伤软组织,骨针穿入时应用套筒保护。术后适当应用抗菌素,患肢抬高。待术后疼痛消失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性肌肉和关节功能练习,术后1周可扶拐下地活动。如因消肿、局部压垫松动导致骨折错位,应随时调整使之得以改善。定期拍X光片观察骨折对位情况。待临床愈合、骨痂形成后拔针。

2.结果

对参与本次实验观察的80例患者均进行了持续性的随访,患者随访的时间为6个月到18个月,其中,平均随访时间为(12.5±1.5)月。通过随访后可知:有41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实现骨愈合,占到所有患者的总数的51.25%(41/80);有29例患者在术后12个月内实现骨愈合,占到所有患者的总数的36.25%(29/80);有10例患者在术后18个月内实现骨愈合,占到所有患者的总数的12.50%(10/80)。所有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7.5个月,其中,最快愈合时间为4.6个月,最长愈合时间为18个月。在本次实验观察中出现了2例肢体肿胀与3例伤口感染病例,整体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5/80)。

3.讨论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以及相关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因工作或交通事故而造成的四肢骨折患者越来越多[3]。在进行四肢骨折的复位治疗中如何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并降低患者痊愈的治疗时间成为骨科学者持续关注的问题。

骨外固定支架的优点在于:第一,支架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其固定的稳定性较好,且操作流程较为简便因而适合在手术中应用。第二,骨外固定支架能够根据需要延长或缩短,这就克服了传统固定模式因骨折端吸收而引起的延迟愈合;并且骨外固定支架能够实现两端角度旋转改变,从而增加复位固定的准确性。第三,骨外固定支架能够起到一定的加压固定与弹性固定的作用,符合人体的生理构造与生物力学要求。第四,采用骨外固定支架能够降低对患者所形成的切口伤害,降低伤口感染率;且术后也更加便于患者换药与伤口观察。但是,在研究中也发现采用骨外固定支架后患者伤口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例如在本文研究中伤口感染发生率为3.75%(3/80);而肢体肿胀的发生率仅为2.50%(2/80)。因此,在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时加强对感染的预防尤其重要。

综上所述,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且患者的综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为了进一步降低治疗中的感染现象提升治疗效果,有必要在治疗过程中加入抗感染治疗与护理治疗。

【参考文献】

[1]杨春密,林少莲.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术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5,36(12):2683-2684.

[2]徐芙蓉,黄云娟.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1):346-347.

[3]刘艳.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214-215.

论文作者:秦志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80例的临床应用论文_秦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