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王珺

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王珺

武汉东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0

摘要:生态设计是住宅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应灵活运用生态建筑理论,提高住宅建筑舒适性及节能环保性能。住宅绿色建筑设计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对住宅绿色建筑设计中生态环保理念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建筑理论;住宅建筑;建筑设计

引言

建筑行业是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生态建筑理论研究及应用得到了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制定相关生态建筑设计标准,成为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在继续加快相关研究的同时,应实现生态建筑理论在工程实践层面的应用转化,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粗放式建筑生产模式,提高工程综合效益。

1、生态建筑理论概述

1.1含义

在长期研究与应用过程中,生态建筑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本质是对健康与舒适的追求。有效应用生态建筑理论的基础是应用清洁无污染的建筑材料,这能够保证住宅建筑空间具有较高的空气质量,提高住宅建筑的宜居性,人们生活在清洁环境中其身体健康也会得到改善。为了设计更加舒适的住宅建筑,设计人员必须重视研究与分析客观条件,从住宅建筑区域自然条件入手合理设计户型,科学布置平面空间,强化住宅建筑的光照条件与通风条件[1]。除此之外,生态建筑理论还有更高的追求,即“天人合一”,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契合。基于这一更高的追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遵循区域原生态的基础上追求建筑美感,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在满足居民应用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建筑内外和谐度,以使住宅既能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又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1.2特点

(1)健康舒适。保证住宅健康舒适是设计住宅建筑的第一目标。舒适主要体现在温度、湿度、布局方面。一般要求平面空间布局合理,具有良好的通风与充足的光照,同时湿度恰当,面积适宜。健康主要体现在空气质量方面。一般要求应用环保材料,要求住宅达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以促进居民身心健康。(2)节能环保。设计住宅建筑期间需要注重节约资源,尽量避免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对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以应用环保型资源为主。(3)美观。住宅建筑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符合人们审美的住宅建筑不仅有助于人们身心健康,还能够提高区域美观性。

2、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2.1建筑布局

在住宅建筑空间布局设计方面,不仅要考虑建筑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还要基于观赏性方面需求的考虑,提高居住者满意度。建筑空间布局对建筑局部微气候环境具有直接影响,如果建筑空间布局不合理,可能会出现“热岛”现象,导致建筑局部热量集中,温度过高。因此,在建筑布局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区气候特点、常年风向变化特点,对建筑朝向、高度、密度等进行合理设计,营造良好的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为了满足居住者的景观观赏需求,在建筑布局时还需要充分利用周围自然景观,包括山体、水体、植物景观等,使居住者可以足不出户的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身心舒适度。一名出色的生态建筑设计师同时也应是一名环境设计师,只有充分把握好环境特点,并注重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用,才能达到生态建筑的空间布局设计要求。

2.2通风设计

通风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点环节,良好的通风条件对于室内温湿度调节有重要帮助。相反,如果不能满足居住着的基本通风需求,则会增加空调、新风机等设备的使用需求,进而增加建筑运行能耗。在生态建筑理念的指导下,住宅建筑通风设计需要具体分析不同气候的风向特点,根据居住者的实际需求,对自然通风进行合理利用。比如夏季室内环境潮湿,需要加快空气流通,满足居住着的通风换气需求。冬季时气候寒冷,则需要控制室内外空气交换,提高门窗结构的密封性,避免对室内温度环境造成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通风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这些方面的考虑,合理设计门窗结构、尺寸及打开方式。同时将自然通风与设备通风方式结合起来,以自然通风为主、设备通风为辅,在满足居住者需求的同时降低建筑能耗。

2.3采光设计

建筑采光设计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点内容,尽可能利用自然光线,降低建筑照明能耗。同时也需要兼顾遮阳结构的设计,避免因光照过强,破坏室内温度环境的舒适性。在建筑采光设计方面,可以采用建筑模型分析方法,将建筑BIM模型与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模拟自然采光条件,判断是否能够满足建筑的采光需求。具体包括采光面积分析、平均光照时间分析等,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调整。在建筑遮阳设计方面,可以采用百叶窗、活动遮阳板等可变化的遮阳方式,根据自然光照变化及居住者习惯,随时进行调节。在合理的建筑采光设计方案下,可以最大化的降低照明能耗,同时可以提升居住者舒适度。

2.4外围护结构设计

在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方面,主要通过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的选用,以及建筑外墙窗体结构的设计,提高建筑自身保温隔热性能,避免出现雨水渗漏等问题。外围护结构设计对建筑使用性能有直接影响,如果保温、防水材料质量偏低,会严重影响居住者正常生活。在生态建筑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保温材料和防水材料时,应优先选用环保材料,比如保温材料可以选择陶瓷保温材料、岩棉材料、玻璃棉卷毡等。同时应确保保温材料的防火等级符合建筑设计要求。根据相关标准对建筑保温材料防火等级的划分,具体包括A级不燃材料、B1级难燃材料、B2级可燃材料、B3级易燃材料。目前一般要求住宅建筑使用B1级及以上的材料。此外,还要合理设计施工方案,确保保温材料、防水材料铺贴密实,特别应做好窗口结构的处理,从而提升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性能水平。

2.5景观绿化设计

景观绿化设计中,要先确保各项设备、技术、材料选用与国家规定标准要求相符。对于栽植植物要进行科学选用,并做好移栽和保护工作。尽量选择和本地土壤以及气候条件相适宜的、病虫害少的、维护少、无毒害的乡土植物完成栽种。再者,地面及行车道铺设中,应注重材料的透水性能,降低雨水等过多堆积对结构带来的影响。如果在住宅区域内设置人工景观水体,则要做好喷灌及排水系统的设置,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设计人员需针对车辆经过时产生的噪音,在道路两侧栽种树木,将噪音与灰尘实行有效吸收,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在修建公共场所时,还需综合考虑人类活动所发出的声音,尽量选择隔音效果较好的建材。同时,住宅区域内的夜间照明系统要减少对住户、植物等的影响,通过照明方式的合理规划,营造良好的夜间景观。

2.6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这里提及的可再生能源以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为主,通过这些能源的转化应用,降低住宅建筑中电能、热能的损耗,满足生态环保理念的设计要求。如通过太阳能转换装置,可将太阳能资源转换成电能和热能,供应建筑内部照明及供热系统的运转需求;通过对建筑朝向及间距的合理控制,不仅能够更好的吸收外界自然资源,降低屋内照明设施的使用率,还能营造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降低空调系统运转能耗。

结束语

综上,绿色环保节能已成为当前人们生活及社会发展的核心需求,将其应用于住宅建筑设计中,不仅能达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目标,还可提高住宅空间及外部环境的生态质量,为建筑行业及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汉松.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住宅设施, 2019(07):61-62.

[2]崔武燕.生态理论下的住宅建筑设计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7): 126-127.

[3]汪双双.绿色住宅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9.

[4]泮海强.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5):82.

论文作者:王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王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