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贵在践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论文,体系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19(2010)04-0005-0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在中共党员和干部的带头示范下,现在社会各方面都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今年,各民主党派中央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决定在民主党派成员中广泛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活动。中共中央统战部颁发了《关于支持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见》。

为此,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专门开设课程。两位副院长张峰、袁廷华主编了试用教材《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讲座》,我写了绪论。

再谈两点体会:要深刻理解为什么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要认真研究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日益增强,西方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潮水般涌入我国,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引起社会思潮的激荡和波动。

对这种现象怎么看?英国的撒切尔夫人说过,中国出口了电视机,却没有输出文化和价值观,中国还没有足以征服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6月8日刊登的题为《中国还不是超级大国》的文章称:中国正在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不会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一个超级大国应该是在思想与意识形态、经济体系和军事实力方面都取得支配地位的国家。从思想和意识形态上来说,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混乱的国家。“文化大革命”期间,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很多传统都被摧毁了。在当今的中国,金钱就是上帝,人们不再相信任何理想主义的东西。

尽管这些评论耸人听闻、居心叵测,但也从反面提醒我们,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必须正视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的问题。有如,阳春三月、杂花丛生,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这一方面是社会思想活跃的体现,一方面也是社会信仰危机的征兆。一个民族,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催人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正如梁启超所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不能想象一个精神衰落的民族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一个不能构成自己核心价值的民族会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大力推进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两个起点:每一个经济个体,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资本的本质;每一个真实的个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人的本性。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经济人”假设。而市场经济的动力,正是从这两个“起点”开始,演出了一部剧烈竞争、效率至上的交响曲,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秩序,导致利润和利益追求的最大化,从而在整体上推动经济不断发展。但是,这两个最大化导致的“无限度”追求,又会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严重阻力。虽然市场经济可以叫人不偷懒,逼着大家去竞争,却不能叫人不撒谎、不去害人,甚至可能诱使人们“勤奋地”去撒谎、害人,不择手段地谋取财富。问题在于,如何既能不断激活经济增长的这两个“起点”,又能不断约束它过度膨胀?单靠市场的自发作用是做不到的,这就需要“核心价值”出来帮忙了。西方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描述了在基督教文明中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得益于一种“宗教精神的力量”(其实是核心价值的力量),使人们既把千方百计地去挣钱和赚钱视为“上帝的呼召”,又把不可奢侈、过度享乐与浪费作为“上帝的恩典”。于是,依靠勤勉、刻苦、自我约束,再加上建立和利用健全的会计制度精心盘算,就构成了一个“经济合理性”的新观念。马克斯·韦伯称他为资本主义发展找到了“新教伦理”和其核心价值的“资本主义精神”。

我们当然不需照搬什么“新教伦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但中国的市场经济无疑也需要有一种价值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面对在资本盈利和个人谋利这两个“起点”被激活后,人们如何提高自我约束力的实际问题。如果不去正视和着力解决市场经济的难题,听任欲望膨胀、拜金充斥、诚信尽失、腐败泛滥,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就难以为继。经济的土壤一旦山崩地裂,社会的大树也会轰然倒塌。我们需要从自己千年积累的东方传统文化中去发掘、改造和创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去深化和延伸,建立我们自己的、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市场伦理”,把“资本”的冲动与“诚信”的建构成功结合起来。如果说“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本的积累和增值为特征而又被“资本”异化的社会,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就应该是一个不仅能运行和管理好“资本”、而且是更善于建设和管理好“社会”的社会。这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之功、务实之笔、应有之义。

二、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真理是深刻系统的,但又总是简明朴素的。真理有理论逻辑的力量,更有现实实践的品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它搭建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基本框架,提供了构建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原则和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既在于它是内涵丰富的“核心”,也在于它有外延开放的“体系”。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实践价值,就必须研究如何使它具有操作性和渗透性,于社会各个层面无所不至、无所不在,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家喻户晓、入脑入心。或者说,包括四个方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成为国家整体、民族整体的追求,还要成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追求,并进一步成为每个个体、每个公民的追求。一般总是寓于个别之中,共性总是寓于个性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成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的“一般”,就必须渗透到群体意识、个人意识的“个别”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整体的“体系”设计,要深入、内化到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特殊群体。

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场合,真正能起作用的核心价值体系,都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逻辑完整、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只有转化为全社会的不同群体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才能形成凝聚力。这就需要“求同存异”,需要“和而不同”,需要既能针对不同对象提炼出“同”中之“异”,又能善于“异”中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旦深入、内化到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特殊群体,就像绚丽的阳光会折射出五彩光芒,会展现出不同的核心价值观。例如,解放军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出,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如何提炼出体现民主党派特点的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民主党派成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否可以概括为:“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奉献”?

爱国。爱国主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最深刻的政治认同基础。在与中国共产党一道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伟大历程中所形成的爱国的优良传统和价值理念,已经成为民主党派凝聚广大成员的精神纽带,也是各民主党派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原动力。

民主。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奋斗的共同目标。民主党派就是在争取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们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团结。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是贯穿民主党派历史的一条红线,是民主党派优良传统和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的高度一致性是双方团结合作的基础。同时,在团结中要时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求实。许多老一辈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成员,都有着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崇尚真理、求真务实的高尚品德。今天,民主党派更要执著于历史责任,追求时代真理,让求实成为民主党派倍加珍视的优良传统和价值理念。

奉献。民主党派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政党。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具有“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济世情怀。新时期,民主党派承担社会责任的崇高理念与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必将高度契合,形成追求奉献的高尚品质。

民主党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结合党派自身特点,准确把握内涵。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遵循普遍性要求,也要立足党派定位,体现自身特点。尊重差异,坚持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共识。

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在调研宗教工作时指出,宗教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以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为重要载体,努力弘扬我国宗教“护国利民、心诚扬善、崇顺尚和”的价值理念。

在宗教界提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要按照“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不能因为世界观的不同,以及由此必然带来的一些在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判断方面的不同,而妨碍政治上的团结与合作。我们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也没有必要去强求宗教界改变自己的世界观、有神论,去勉强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适应。由此,我们提倡弘扬我国宗教“护国利民、心诚扬善、崇顺尚和”的价值理念,而不是简单一律地要求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高层次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包括科学无神论)为自己世界观基础的,所以它与一切宗教都是对立的。

统一战线的特点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要搞得更宽,而不是更窄,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统一战线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是统一战线的过程和归宿,也是统一战线的安身立命之本。在统一战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与统一战线求同存异的特点统一起来,要与“三个范围”大团结的要求统一起来。这“三个范围”就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实现大陆范围人民的团结;以拥护祖国和平统一为基础,实现大陆同胞与港澳台同胞的团结;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础,实现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显然,“三个范围”外延越大,团结的人越多,存异的东西可能就越多,相应地,核心价值的规定就不同。这就不能简单照搬照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全部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四个方面,本身就呈现出层次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最高层次,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间层次,荣辱观是基础性层次。在践行的过程中,不同的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层次定位、不同的要求。小平同志说过:“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以如何面对和处理“公”与“私”的问题来衡量,大公无私是圣人,公而忘私是贤人,先公后私是善人,公私兼顾是常人,私字当头是小人,假公济私是痞人,以公肥私是坏人,徇私枉法是罪人。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提升常人,提倡善人,学习贤人,向往圣人;也要教育小人,揭露痞人,改造坏人,惩治罪人;而不是、也不可能把每个人都变成圣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整体的“体系”设计深入、内化到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特殊群体,是“求同”前提下的“存异”,是为了“求同”的“存异”。

但“存异”更要“求同”。毕竟,只有通过共同的理念、价值和追求,才能把不同的人群持久地凝聚在一起。这就需要研究,如何进一步提炼出能够凝聚全体人民群众的指向清晰、简明扼要、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具有高度的简约性、包容性、渗透性、持久性。其词语表达极其简约明确而又极富包容性,寥寥数词便可以包容一个庞大的价值体系,并且可以渗透到价值体系的各个层次中去。核心价值观经过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要逐渐渗透到国民心灵深处,成为人们的信仰和判断是非的标准,从而持久地影响着国民,形成相对稳定的国民性。例如,新加坡人将其共同的价值观提炼为:“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要看它能不能包容和整合大多数社会群体的思想意识,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一个问题,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整体的“体系”设计,如何深入、内化到每一个个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然是整个国家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是整个民族的精、气、神,但如何深入、内化到每个个体,是其能否真正得到全民践行的关键。作为主体的人的任何价值意识或价值观念,最终当然要以其真理性认识作为认识论基础。但任何真理性认识只有在转化为主体的价值意识或价值观念之后,才能成为实践的直接动机和掌控实践的精神力量。再好的核心价值体系设计,如果不能深入、内化到每一个个体,也难免落空。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作一些借鉴和比较。

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人为本,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那个时代的作品: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拉伯雷的《巨人传》等,无不闪烁着人文主义、个性解放的光芒。文艺复兴在几个世纪内焕发了巨大的生产力,一度使资本运作的活力竞相迸发,社会创造财富的源泉到处涌流。

美国强调的“自由、平等、民主”,不仅是其宪法保障的国家的核心价值,而且是每个公民追求的基本的价值。经过几百年的革命、改良和社会运动,这些核心价值观逐步融化于西方人的血液中和骨髓里。尽管“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阻碍了这些价值追求的真正实现,但其“天然地”把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理念统一起来的功能和作用,不可小视。

其实,马克思主义主张“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就是一种可以深入、内化到每一个个体的核心价值观。马克思所说的“人”是指劳动的个体人和群体人,是个体人和群体人乃至全人类的统一。马克思所说的“自由”是指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自由,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所说的“解放”是指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劳动的个人和人类逐步克服片面畸形发展和人的异化,在物质和精神等领域全面发展,回归“人”的本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在这个核心价值观中,“人”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国家、社会、民族的意识,都承载、渗透于“人”的意识之中。

对于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核心价值观的“仁、义、礼、智、信”,我们在摒弃其封建糟粕的同时,也不妨借鉴其部分合理的内容,特别应研究它如何通过“忠孝两全”、“三纲五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把个人的追求与整体的核心价值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要探索如何使之深入和内化到个体,成为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追求。

中华文化的基因里,总是保持着“君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君子立于天地之间,就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文化的基因里,总是渗透着“讲信修睦”的理念,“礼之用,和为贵,天下之道斯为美”。这种“天下情怀”至高无上、自上而下;“和谐理念”无处不在、自下而上。二者简明扼要,会通无碍。自上而下,站得高,高屋建瓴;自下而上,落得实,家喻户晓。中国人有此优秀遗传基因!今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可作如是观,以如是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贵在践行,贵在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全社会不同群体的共同意识和每个人的自觉意识。

(本文是作者在中华文化学院6月25日举办的“中华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标签:;  ;  ;  ;  ;  ;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