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刘禹潇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2组,50例/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抑郁评分、不良反应。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2%(P<0.05)。在抑郁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脑梗死后抑郁切实有效,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疗效安全可靠。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柴胡疏肝散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风险,脑梗死后抑郁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会对患者预后产生干扰[1],故临床上应对脑梗死后抑郁予以重视,积极寻找有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方法。黛力新是西医治疗抑郁的主要药物,而柴胡疏肝散属于中药名方,本研究旨在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此,针对10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开展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2组,50例/组,其中,对照组有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62.09±10.51)岁;观察组有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为51~76岁,平均年龄为(62.71±10.4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证实本研究可比。

两组研究对象均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其纳入标准为:(1)确诊为抑郁症,在脑梗死后发生;(2)无药物过敏史;(3)近期未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4)对研究知情,自愿配合。排除不配合研究者、药物过敏者、近期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者。本研究获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抗抑郁药物治疗,给予黛力新(每片含氟哌噻吨0.5mg、美利曲辛10mg),口服,每天2次,每次1片。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药方组成为柴胡12g、陈皮12g、白芍9g、川芎9g、香附9g、枳壳9g、炙甘草3g,气郁化火者加栀子9g、丹皮12g,气滞血瘀者加丹参12g、当归12g、红花6g,气瘀化痰者加厚朴12g、半夏12g,肝肾阴虚者加山药12g、山茱萸12g、熟地黄12g,心阴亏虚者加当归12g、麦冬12g、熟地黄12g、远志9g、酸枣仁9g,心脾两虚者加黄芪15g、茯苓12g、党参12g、白术9g,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服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抑郁评分、不良反应。

抑郁评分[2]: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总分54分,达到7分怀疑存在抑郁症,达到17分则可确定存在抑郁症,抑郁症状越严重,得分越高。

1.4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为[3]:(1)临床治愈:HAMD评分降低至少75%或降至7分以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显效:HAMD评分降低至少50%,临床症状明显缓解;(3)有效:HAMD评分降低至少25%,临床症状有所缓解;(4)无效:HAMD评分降低幅度不足25%,临床症状未见缓解。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2%(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比较

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发生腹泻1例、恶心1例、头晕1例,对照组发生头晕1例、食欲减退1例。

3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主要是由于脑血管阻塞而致脑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梗死,发病后病情凶险,患者致残风险和致死风险均较高,即使经过及时治疗,也有很大概率会遗留诸如偏瘫、吞咽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受到病情的影响,脑梗死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容易引起抑郁症,抑郁症发生后会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产生干扰,不利于其预后,因此,为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有必要对患者的抑郁症予以积极治疗。

现阶段,西医方面治疗抑郁症多主张采取抗抑郁药物,诸如黛力新,抗抑郁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抑郁状况,但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近年来,中医治疗抑郁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中医学中,脑梗死后抑郁属于“郁证”范畴,起病于脑,病机主要为经脉痹阻、脏腑失调,中医治疗主张疏肝解郁、行气活血[4]。柴胡疏肝散最早见于《景岳全书》,是疏肝理气的名方,基础药方中的柴胡可疏肝解郁、行气养血,在现代药理学中,柴胡具有一定的中枢抑制作用,可起到安定作用,川芎、香附可行气活血,与柴胡合用可增强柴胡行气之功,白芍、枳壳养血柔肝,陈皮行气解郁,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气血兼顾、疏肝解郁、调理血脉,而在治疗期间,随证加减药材,可对患者证候予以针对性治疗[5]。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82%(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更加有效地缓解患者抑郁状况。本研究还发现,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安全性可靠,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综上所述,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脑梗死后抑郁切实有效,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疗效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户稼庆.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4):3837-3838.

[2]边建召.柴胡疏肝合归脾汤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研究[J].光明中医,2016,31(15):2150-2151.

[3]杜辉.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0例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5):2247-2248.

[4]周荣,吴志敏,胡万华等.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预防脑卒中后抑郁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7,49(11):36-38.

[5]陈小敏,周小莉,丁砚兵等.柴胡疏肝散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7,39(10):23-24.

论文作者:刘禹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刘禹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