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压力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及养老建筑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宗教参与养老所展示出的优势和长处,结合老年人的特点提出满足老人健康、精神、交往、价值等需求的信仰主题养老建筑空间环境作为解决传统养老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信仰主题,宗教,养老建筑,空间与环境
一、养老建筑概况
由于养老意识不足、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等原因,我国养老建筑的发展无法跟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往往以满足老人有限的物质生活为主,忽视了精神方面的需求,难以提供人性化的照料和精神慰藉。在倡导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基于信仰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组织多元化的存在,鼓励宗教积极参与养老建设,唤起人性的良知,增进社会的总体信任,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我国现存的多数养老设施或慈善机构只含有“医疗保健因素”,这只能满足老人基本的养老需求,不会带来满足感,以至于大多数的老年人对养老院抱有厌恶感。而“激励因素”才能够给老人赋予精神关怀,带来满足感。因此,单纯的资金投入,建立奢华的生活环境来博取老人的欢心,在当前国情条件形势下既不现实的,而且很多质朴的老人并不热衷奢华的环境。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以深入探索新的养老建筑模式来解决问题,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营造适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养老场所。无论是从规划层面还是建筑单体的设计层面,最终目的是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情,用建筑设计的手段来弥补资金投入的不足,用独有空间的构建给予老年人家庭的关怀,创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养老建筑。
二、信仰主题养老建筑
信仰主题养老建筑是基于宗教信仰的提供养老服务的建筑,大多是由宗教机构或社会慈善人士出资建造,旨在满足老人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同时还为信教老人提供宗教引导,鼓励参与宗教活动,例如弥撒、老年团契、礼拜、临终关怀等,信仰主题养老建筑的运营是遵循宗教慈善为传统,服务于各阶层的老人,在帮助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的同时缓解了经济压力。
信仰主题养老建筑以宗教活动为主要活动功能空间,同时提供给老人食、住、娱乐等生活服务单元。它的选址一般以宗教建筑为核心展开或者在老人聚集区内建设,在居住质量上追求“静养”,极大的满足了老年人颐养天年的诉求。然而信仰主题养老建筑的本身就是:精神文化容器、生存条件载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推进力。
三、信仰主题养老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3.1基于生长模式的信仰主题养老建筑空间构建原则
“生长”是常用的建筑学术语,由一个基本单元通过自身内在因素或外界因素影响而进行组合拓展。因为现有信仰主题养老建筑的现状与其周边环境相适应,而并非无逻辑性的盲目堆砌。因此,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现有信仰主题养老建筑的现状进行解析,得出以下三项空间构建设计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论文旨在探讨信仰主题的养老建筑空间与环境设计,归纳宗教养老建筑空间与环境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素,使之适应新时代老人养老建筑的生活形态,满足老人的多项需求。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养老环境,提供以精神关怀为特色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构建和谐社会。
3.2基于老人知觉体验的信仰主题养老建筑空间体验研究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的最初的最简单的反映形式。建筑的主体是空间,而人对建筑空间的感知来源于对外界环境的体验性,尤其是空间的大小、明暗、氛围等,影响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在获得一系列空间信息后将影响人的自身感受和行为。人在进入建筑空间之前受到的感知来源于内部因素,这些心理趋向能给体验者最直接的感知,如兴趣、需要、动机、经验等。
老年人由于身体功能的缺陷,其感知能力下降,因此在信仰主题的养老建筑空间与环境设计方面需要借助知觉体验尽可能补偿老年人对空间的感知。
3.3基于老人心灵需求的信仰主题养老精神环境营造策略
老人入住养老设施的原因各种各样,无论是身体原因还是外界原因,老人都难免会有“人老无用”或“被嫌弃”的自卑心理,从而出现脾气暴躁、血压增高、厌恶社会等生理或心理疾病。因此,人老了对“精神需求”的要求程度增加是无可争议的。有学者称,宗教是老年人的归宿,宗教营造的精神环境能够渲染感性气氛可以有效的满足老人晚年的精神生活。
养老建筑起源于宗教,在我国传统的宗教历史上一直承担着社会慈善的职能,很多失独老人晚年都依附于寺庙等宗教设施,安度自己的晚年,从而避免老人精神生活的空虚。不论是古代帝王或是社会人士,都推崇宗教发展,而自古很多慈善养老机构(例如明代的养济院、清代的同善堂等)都是由宗教信徒出资建立的。所以说“救世济人行善”一直作为宗教的主观行为流传至今。
信仰主题养老建筑中除了“宗教主题”空间,根据老人的其它兴趣爱好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空间。例如,有的老人热衷于锻炼,可在这部分老人生活的场所附近建造体育设施;有的老人喜爱书画,则可以引入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机构,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配合儿童教学,让老人与儿童进行书画互动(如图4.12)。以共同兴趣爱好所构建的“主题”空间让老人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相互之间增强理解和信任,削弱孤独感的同时,有益于身体健康。
总结
关注老年人就是关注我们自己本身,老年人随着自身机体功能的衰退所带来的孤独感、自卑感,生活与社会渐行渐远的老人渴望与外界交流。宗教是一种共同的信仰纽带将老人凝聚在一起,使他们彼此认同,自我认同,相互之间催生如“家庭、亲人”般的情感,增进了社会信任。但我国是一个民族多元化的国家,政府主张宗教多元化和信仰多元,需要积极引导宗教发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养老的积极因素,挖掘和利用其精神资源,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并坚决打击和取缔极端宗教组织。
参考文献:
[1]赵立新,杨海松.汉族地区宗教参与养老的实证研究——以豫东杨村基督教为案例[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23-24
[2]周燕珉.老年住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5
论文作者:张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老人论文; 建筑论文; 宗教论文; 主题论文; 空间论文; 老年人论文; 精神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