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严格规范工作消费管理_预算控制论文

如何严格规范工作消费管理_预算控制论文

如何严格规范职务消费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总体来说,目前职务消费管理存在着制度激励约束不足、标准控制不易、运行过程失范、监督约束较差等问题。日益庞大的职务消费开支成为各级财政的一大支出负担,一些超标准、非规范的职务消费助长了各种不正之风,成为腐败的温床,饱受社会舆论之诟病。2007年,中国青年报一项读者调查(3602人参与)显示,90.3%的人认为政府的浪费现象很严重。

职务消费是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规范其管理是公共治理中的一大难点问题,又是关系到政府行政效率和社会形象的关键问题。

职务消费的含义和规模

长期以来,对职务消费缺乏一个严格的定义,社会对职务消费的理解,既包括因公务而开支的部分费用,也包括各级干部在工资之外而享受的职级待遇。但真正意义上的职务消费应为具有行政职务的公职人员(通常是各级领导干部)为履行其职能而发生的消费性支出。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与公职人员的职务或职务行为紧密相连,具有较明显的等级差序特征;二是它属于一种特定的消费(其中又以服务性消费为主),不同于工资、福利等收入分配范畴。因此,严格来说,职务消费应为那些与单位主要领导直接相关的消费性支出,主要包括为领导干部配备的专车、根据职务级别核定并由其支配的招待费、高级干部专属待遇(如勤务、保健、保姆、住房等),但不包括应属工资性收入的交通费、移动通讯费,以及单纯的公务开支如差旅费、学习考察费、办公用品购置费,这属狭义的口径。

广义的职务消费范围较为模糊,外延扩展到了一般性公务消费,是指因履行职务职能和公共事务而发生的各项开支的总称,即为保证公职人员顺利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由所在单位按政策规定为其提供的物质条件和费用报销,包括公务招待、公车、通讯、出国考察、会议消费等。目前社会所理解的职务消费为广义的职务消费。

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2006年3月13日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称,2004年,中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干部公费出国达3000亿元。这三项公款消费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3万亿元的30%。对此,财政部预算司提供了不同的数据:2004年末中国共有各种公车180万辆,全年公车消费大约为1000亿元,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公款伙食费大约为172亿元,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出国费用约为29亿元,三项费用合计1201亿元,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4.5%,远低于30%。客观来说,三项公款消费9000亿元的数据可能有些夸大,但1201亿元的数字也并非准确,因为其口径只来自于相关预算科目的执行数,没有考虑到科目涵盖的不完全性,而且很多从单位“小金库”开支的公款花销并不在财政统计之内,此外还有大量的公款消费隐性转嫁到企业和社会身上。

职务消费领域及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目前职务消费管理存在着制度激励约束不足、标准控制不易、运行过程失范、监督约束较差等问题。日益庞大的职务消费开支成为各级财政的一大支出负担,一些超标准、非规范的职务消费助长了各种不正之风,成为腐败的温床,饱受社会舆论之诟病。2007年,中国青年报一项读者调查(3602人参与)显示,90.3%的人认为政府的浪费现象很严重。

近年来,职务消费领域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职务消费扩大化。职务消费的范围不断泛化,消费目的模糊化,一些部门和单位的“职务消费”名目越来越多,“职务消费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公务名义之下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参与的官员数目不断扩大,官员周围的朋友、亲属及行政之外的若干种关系也参与到消费之中,出现了搭车消费的现象。

二是职务消费隐性化。为了便利各种不合规、不合理的职务消费,惯用的手段包括调剂、挪用相关经费,通过预算外资金渠道列支,或者向权力辐射范围内的下级部门和单位转移,向企业转嫁。坊间甚至流传“吃完招待费,吃机动资金;吃完一般预算资金,吃专项资金;等一切都吃完了,就吃企业”的说法。这不仅加重了社会负担,也扰乱了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对社会经济秩序带来混乱因素。

三是职务消费奢华化。消费内容不断扩大,变相提高标准,公务招待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一级效仿一级,相互攀比成风。这不仅严重背离了节约型政府建设的基本方向,也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四是职务消费私利化。在报销制下,一些公职人员千方百计钻发票使用管理上的漏洞,通过以少报多、重复报销、虚开发票甚至购买假发票等行为来中饱私囊,致使一些国家资金流入个人腰包。

职务消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职务消费领域存在问题由来已久,但一直难觅医治沉疴痼疾的良方,现有的一些制度和规定也往往是“管而无效”,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对职务消费范围缺乏科学限定。长期以来,我国职务消费制度供给范围过于宽泛,如一些属于工资性的个人消费与履行职责费支出混在一起,一般性公务支出(如差旅)与职务消费混在一起,未能准确把握职务消费的特性,致使有关制度和规定常常是一刀切,容易造成管理上“一锅粥”。

二是职务消费标准核定欠科学。当职务消费支出项目和执行条件千差万别时,政府对职务消费真实需求的测算很难做到微观、细致,尤其随价格等因素而调整的机制僵化。我国在改革过程中虽也制订了一些“标准”(如“四菜一汤”),但这些标准要么设定不科学,要么过于粗略,而且实际执行中弹性较大、变通性大,导致“标准”形同虚设。

三是职务消费执行约束软化。关于职务消费标准控制,虽有多项制度和规定,中央三令五申更是不少,但实际执行中的约束软化现象仍是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早在1999年,中央和国务院就颁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但现实中公车超标配备现象较为普遍;餐饮从“四菜一汤”到消费金额总量控制,办法很多,但效果有限,仍未能刹住吃喝风,有的地方领导甚至要开会研究如何进一步搞好接待工作。

四是职务消费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职务消费究竟合理还是不合理,到底是为了私人利益还是为了公共利益,有时很难从外部进行判断,如果需要判断并监管,则需挖掘很多只有执行者才掌握的微观信息,不仅成本很高,且真实性通常也无法保证。干部履行职务时,哪些可以开支,哪些不能开支,缺乏明确、细致的规定,也没有专职机构来规范、管理和监督,极易导致职务消费行为失控。

五是职务消费规范管理还受到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职务消费规范管理还受行政体制大环境的牵制,当行政体系内“强依附”型的上下级关系和官员资源分配权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以公务接待为名的腐败就很难禁绝。职务消费通常还涉及各级领导干部既得利益等敏感问题,在改革主体和对象问题未理顺的情况下,改革推进的阻力无疑较大。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宴请传统、迎来送往等接待习惯也都对职务消费规范管理构成了不利的环境因素。

进一步规范职务消费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制度设计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设计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当一项制度的监督成本高昂时就应转而设计激励性的制度安排来改进其效率。据此,应重塑职务消费规范,构建激励型管理模式。

一是厘清职务消费项目属性,分类管理。对职务消费应划分项目,尽可能地根据其属性及特点,明确履行职务的所发生费用的类别,实施分类管理。具备条件的,稳步推进职务消费货币化,实行“定额包干到人,定额使用,超支不补”,并使之透明化。具体来说,属于个体福利待遇性质的职务消费,应实施货币化改革,纳入薪酬,自行管理使用,这类项目主要包括交通费、通讯费等。对于现阶段还不宜实施货币化改革的职务消费项目可细分为个人消费和公共(或集体型)消费两大类。其中对可量化到个人使用并控制的职务消费,实行总额控制,标准到人,限额使用,节余滚存或按比例奖励,超支自负;对公共职务消费,实行总量控制,集中管理,限额使用,节余归公,对无特殊客观理由造成职务消费超支的,要视为工作失职追究责任。

二是编制职务消费总额预算,超支不补,并将职务消费执行情况作为工作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现阶段还不宜实施货币化改革的职务消费项目,在招待费、差旅费上,实行“核定标准,分项控制,超支不补”的管理办法,明确范围和费用承担责任人。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和物价水平科学核定标准,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并将各部门、单位的职务消费情况作为工作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既从严控制消费,又能保障工作开展及其质量。

(二)加强外部监督

一是加强财政和审计监督。转变监督方式,打破单位内部管理监督,将内部监督逐步转变为以人大、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的外部监督。

二是提高职务消费透明度。职务消费应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公开、透明,除了需要严格保密的部门、人员和事务外,都应通过适当方式,包括互联网,进行公布,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和评价权,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目前,公务卡管理制度试点是提高职务消费透明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创新。

(三)强化财政预算控制

一是细化、精化预算编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职务消费标准。一是职务消费预算要以实际支出需求为基础,不能把职务消费等同于职级待遇,通过科学的预算方法,做到职务消费的预算编制精细化,包括采取“定额上限、一定范围内浮动”等形式;二是要严格按照“零基”预算,标准每年重新审定一次,在上年执行的基础上重新评估每一项支出的合理性,不合理的要减下来,不足的予以调整。

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硬化预算约束。预算执行约束软化是造成政府某些部门和人员花钱大手大脚、无所顾忌的重要原因。严格执行是现代意义预算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控制职务消费腐败的根本措施之一就是要严格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强化预算约束。

(四)健全相关配套制度

一是加快推进综合预算改革,取缔职务消费预算外列支渠道。加快推进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制度,将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断绝单位小金库的来源,取缔预算外的职务消费列支渠道,全面加强对职务消费的预算管理和监督。

二是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防止职务消费隐性转嫁。一方面要切实推进相关单位的职务消费管理改革及其财务运行的规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公职人员与有管理权属关系的企事业单位、下级单位之间业务往来的经常性审计和财务监督。

三是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机制。既要防止利用职务消费奢侈浪费、搞腐败,也要防止因职务消费控制或货币化后为节省开支而出现行政不作为,将之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

四是改革和完善公职人员薪酬制度。逐步提高公职人员的工资水平,将一些理应进入工资的职务消费项目纳入工资中进行规范,建立健全公职人员收入和财产申报制度。

职务消费规范化管理改革是一项牵涉到行政、社会、经济各方面的综合改革工程,它不仅仅是政府内部的一项改革,还涉及到政府与市场的行政管理和交换关系,甚至可以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拓展和延伸,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索引和发端。当前,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行政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职务消费规范化管理改革还很难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应结合实际,分步推进。

标签:;  ;  ;  

如何严格规范工作消费管理_预算控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