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两个根本转变搞活整个国有经济——中国体改研究会1996年年会述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改论文,研究会论文,中国论文,国有经济论文,两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5月,中国体改研究会1996年年会在厦门召开,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简介如下。
1、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
与会代表指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计划经济国家及其改革的过程中,已经提出了许多年,但一直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效。这其中有很复杂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体制改革不到位,没有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我国在改革前后也曾多次提出过转变增长方式的问题,包括“外延与内涵”、“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和“粗放与集约”等不同的提法,其实质都是一致的,就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但由于改革至今尚没有到位,这一转变过程也并不顺利,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相当缓慢。这说明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之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效果,依靠行政命令和行政动员只能起一些短暂的、微小的作用。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是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依赖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发挥,而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决于作为增长主体的企业的增长观念和行为的转变。目前我国经济的资源约束型增长没有真正向需求约束型增长转变,即投资增长和工业增长没有受到市场机制的有效约束,投资增长速度超过技术进步速度,工业增长速度超过需求增长速度,盲目扩张的状态依然存在。控制投资和限产压库这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的自觉行为,却表现为一种由政府出面的行政性行为。这种状况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没有真正确立。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就不会有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而不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不确立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地位,则就不会有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2、抓大放小,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
与会代表认为,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抓大放小”,即“搞活大的,放开小的”,这是一个十分及时又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比较迅速地推进的重要方针和政策。十四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行分类指导的重要原则。我国国有企业数以十万计,分布在各个领域,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生产社会化程度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大不相同。因此,应该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重点抓好一批在国民经济中起骨干作用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保证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合理调控。目前中央及地方已确定2000多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力图以点带面,促进更多的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务院也正在集中力量抓好全国1000户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改革和发展。在这当中的800家工业企业,占全国国有工业总资产的63%,销售收入的70%,利润的74%。搞好这批大企业,有利于壮大国有经济实力,增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能力。但是,抓好大企业不能单纯依靠优惠政策支持和加强监督控制来解决问题,更不能以“抓大”为名而“抓权”,加大行政干预,形成新的政企不分,而应从理顺产权关系入手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以规范的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应根据不同企业和不同产业特点,采取不同的公司制组织形式,如公益性和垄断性的企业,一般可以改为国有独资公司;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企业,一般可以改组为国家控股公司,吸纳其他法人参股,实现公司的产权多元化,逐步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政企分开,促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不断自觉地提高效率和效益;竞争性和盈利性企业,一般可以改组为国家参股的公司,国家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决定是否参股和参股的数量。
对于国有中小型企业,可以区别不同情况,探索不同途径,加快其改革的步伐。这一点对于广大地方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中小企业主要集中于地方,全国独立核算的国有企业共有37万多家,中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些企业的职工占国有企业职工比例不小,但资产数量所占比重不大,其生产的产品也不具关键地位,并且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甚至已资不抵债。据部分统计,1994年亏损的2.4万户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多达1.97万户,占82.1%。许多地方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把这部分企业真正合理地放开,不仅企业的活力和竞争能力可以明显提高,从而大大减轻地方政府的包袱和负担,而且可以增加国家税收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收入,有效地维持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泉州市利用外资实行一揽子嫁接改造国有中小型企业的做法,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可行的、有效的。泉州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与香港中策投资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对泉州市直属37家国有工业企业合资嫁接改造,加快了技术改造步伐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南昌市机械工业系统实行托管经营,较好地实现了小企业的扭亏增盈。该局在认真总结南昌柴油机厂托管南昌华洪机械厂、江西电机厂托管江西水利发电设备厂的经验基础上,在较大范围内推广,使被托管的几家企业恢复生产并扭亏为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实践效果看,租赁或资产托管经营的方式,比承包经营前进了一步,其好处是国家的所有权没有让渡,所有者的权利比承包制明确,租赁者多为法人,经营实力较强,风险和压力相对较大。
小企业的民营化,即出售给职工和个人,一般效果较好,使国家收回了资金,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税收,繁荣了市场。广东顺德在企业转制过程中,实行“抓一块、转一块、放一块”,即抓住高科技企业、规模企业、垄断性企业和公用产品企业,实行公有资产控股:一般竞争性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公有民营;放掉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拍卖、破产清算。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与产权的流动,盘活了劣势企业的呆滞资产,增加了优势企业的要素投放,突破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优化了产业结构,同时政府卸下了包袱,大大增加了主动权。
股份合作制,既有合作制的优点,又有股份制的长处,易于为广大干部和职工接受,并且有利于向规范的公司制度过渡。山东诸城在对企业进行多种形式改组改造中,有86.5%的企业实施股份合作制,即将企业总资产减去债务,再扣除土地使用权、职工住房、人员安置费,剩下的净资产由职工出资购买,把企业改造成为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原有企业的债务全部由改制后的企业承接,出售净资产收回的资金上缴财政。企业改制三年来效果显著,利税增加1.3倍,全市财政收入增加1.4倍,职工人均收入增加1.4倍。诸城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重视,并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肯定。
3.推进协调配套改革
与会代表认为,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体制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企望抓住某一点就能取得全面的成效。因此,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抓住一些关键环节,协调配套地进行。目前在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制的条件下,应着重抓紧以下几项配套改革:
一是加大政府机构改革的力度,彻底转变政府职能。
二是积极推进金融、投资体制改革。
三是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的建设。
四是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尽快建立起法制化、规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