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评价_财务指标论文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评价_财务指标论文

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测评的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务指标论文,上市公司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根据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综合分析和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财务指标的比较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一种基本方式。笔者借助“证星—若山风向标”上市公司财务测评系统,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评价,试图从财务指标测评的结果中,验证财务指标测评对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效用性。

一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测评统计分析

“证星—若山风向标”上市公司财务评测系统是由“证券之星”财经网络公司与复旦大学金融期货研究所校企联合开发的。它将财务指标划分为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五大类,选取其中最相关,最重要的20个财务指标,参考国际通用的沃尔评分系统,以AHP(层次分析法)计算所得的数值为基础,经过统计验证、调整而成的财务测评系统。以下对上市公司2000年财务指标测评总得分前十位和后十位的财务指标变化情况,2002年财务指标测评总得分前十位和后十位的财务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发现,2000年财务指标测评较好的上市公司到了2002年各项财务指标呈下降趋势,2000年财务指标测评较差的上市公司到了2002年各项财务指标并无明显的好转;2002年财务指标测评较好的上市公司在2000年财务指标测评中并不突出,2002年财务指标测评较差的上市公司在2000年财务指标测评中并无不良的迹象。财务指标测评结果的统计分析说明,财务指标评价很难就企业的未来进行预测,对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也只是相对的判断和评价。

表1 2000年财务测评较好的企业财务指标情况

时间 2000年2002年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4.4053.148

速动比率 3.5762.194

现金比率 3.4562.190

有形资产债务率17.8624.46

资产负债率17.3523.89

资产营运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11.813

15.655

存货周转率4.8175.084

营业周期 138.034 116.902

固定资产周转率5.7653.391

盈利能力:

销售利润率21.763

12.783

净资产收益率 15.912

10.455

总资产利润率 16.913

12.053

表2 2000年财务测评较差的企业财务指标情况

时间 2000年2002年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2.889 1.407

速动比率 1.264 0.613

现金比率 1.257 0.607

资产负债率51.71758.043

有形资产债务率54.33 59.333

资产营运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4.510 11.157

存货周转率13.7105.849

营业周期 217.774

146.722

固定资产周转率1.549 2.444

盈利能力:

销售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利润率

注:亏损家数较多,没有统计盈利能力指标。

表3 2002年财务测评较好的企业财务指标情况

时间 2000年2002年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1.440 2.505

速动比率 0.994 1.912

现金比率 0.870 1.863

资产负债率46.11 32.059

有形资产债务率47.45332.432

资产营运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7.159 17.918

存货周转率3.041 12.339

营业周期 110.196

108.211

固定资产周转率1.701 2.773

盈利能力:

销售利润率23.58316.456

净资产收益率 18.95113.496

总资产利润率 12.88713.452

表4 2002年财务测评较差的企业财务指标情况

时间 2000年2002年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1.666 1.237

速动比率 0.661 0.435

现金比率 0.601 0.424

资产负债率48.69654.352

有形资产债务率51.89 56.9555

资产营运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2.638 5.721

存货周转率1.537 3.041

营业周期 736.616

625.527

固定资产周转率1.976 3.282

盈利能力:

销售利润率20.54 4.75

净资产收益率 13.8736.673

总资产利润率 8.428 3.365

注:仅以“证星——若山风向标”所提供的资料为依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 财务指标测评存在的问题

1 财务指标反映内容单一,假设性多

采用财务指标综合评分的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但这种方法割裂了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所选取的财务比率和给予的相应权重带有主观性,关键是财务指标本身反映内容单一,假设性多,缺乏说服力。对单一企业而言,比如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它是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比率越大,盈利水平就越高,但如果企业围绕着市场、成本、产品和服务开展经营活动,即使主营业务利润率较低,也可以取得好的经营业绩。因此,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的缺陷在于没能反映企业整个资产的配置效率和管理水平。又如流动比率指标,它是通过流动资产规模与流动负债规模之间的关系,来衡量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大小,判断企业短期偿债的能力,实际上,计算流动比率指标值的数据来源于会计报表,各项流动资产的质量难以真实体现,即使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比较,也存在着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不同而缺乏可比性问题,流动比率的缺陷在于静态的以200%为宜的比率是否就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对不同企业横向比较而言,由于存在着各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问题,各企业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问题,以及各企业指标反映的内在质量问题,也使得财务指标测评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2 财务指标测评注重过去评价,难以预计未来

财务指标测评主要是依据于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的结果是静态的某一时日的或是动态的过去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利用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并给出评价的,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它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其偏重于企业内部评价,注重历史,忽视外部环境,如客户、市场等方面的分析,缺少对未来业绩的预测能力,因而无法及时把握企业的关键变化,不能发现价值创造的动因。事实上,投资者关心的是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的成长能力,如产品的寿命周期;以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创新能力等。如果这些能力在本行业中极为突出,即使财务总分并非行业很高,也极具投资价值。但在目前的财务指标分析评价中,还很难反映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

3 财务指标测评缺乏对企业发展状况的全面揭示

首先是衍生金融工具问题。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诸如期货、期权之类没有实际交易而仅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义务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日益繁杂,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烈变化。但按照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这些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只有在发生交易行为后,才能予以确认。二是无形资产问题。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商誉、专利权、特许经营权、版权、秘密配方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已经开始逐步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来源,企业竞争的焦点反映在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上。但传统会计固有模式的限制,从而被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未能得到真实而公允的反映。三是人力资源问题。企业最具价值和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资本,它越来越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在财务报告中,也没有反映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收益和权益的分配等。显然,财务指标的测评是基于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确定的,财务报告的不充分性,使得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信息未能在财务指标测评中得到全面揭示。

三 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测评的几点建议

1 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基本报表作为分析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依据时,应同时关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公告,如上市公告、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上市公司在表外尽可能详细地披露企业的外部环境,提供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主要竞争对手的信息,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诸如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材料成本升降、新产品开发等等方面的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同时,应体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采用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非货币性的与财务事项密不可分的信息,以及受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等,使财务分析的判断结果更加可靠、有用。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也应拿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来改变现行报表披露不足、不规范的现象。

2 进行财务指标组合测评

财务比率分析就是要从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中发现、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财务指标的组合分析,一是有助于克服单一指标解释乏力,衡量价值低的缺陷;二是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的需要。比如考核资产周转率指标时,应结合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如果只考核存货周转率高低,或者应收账款周转率等高低,就不能把握财务分析的实质。杜邦财务体系以权益净利率为核心指标,将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层层分解,逐步深入,是一个完整的财务指标分析系统。它结合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进行评价,甚至用权益净利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1-所得税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来说明企业的变动成本、安全边际以及销售状况和盈利状况,反映企业在降低消耗,改善产品结构,扩大销售,加快资金周转等方面的成效。同时,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财务指标组合分别揭示,如债权人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投资人考虑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性和投资风险。

3 增加非财务测评指标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衡量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再以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而是众多的非财务因素。传统的财务指标主要是偏重于企业内部评价,忽视了对外部环境,如客户、市场等方面的分析。应重视非财务指标的测评,如借鉴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记分测评法,即围绕财务、顾客、内部业务和成长与学习四个方面设计考核指标,体现企业的潜在发展能力,如经营理念、战略目标、管理水平、职工培训、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如新产品开发能力,研发投资;技术目标,市场占有率、产品寿命周期。具体地讲,财务角度有营业收入增长率、权益报酬率、现金流量和经济增加值等指标;顾客角度有顾客满意程度、顾客保持程度、新顾客的获得、市场份额、重要顾客的财买份额等指标;内部业务角度有新产品数量、周转期、质量、雇员技能和生产率等指标;学习和创新角度有开发新产品时间、销售比重较大的产品的百分比等指标。

标签:;  ;  ;  ;  ;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评价_财务指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