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中医院
摘要:小儿脑瘫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导致儿童期残疾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瘫是不可治愈的,目前的治疗手段旨在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近几年国内中医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痉挛型脑瘫提供依据。
关键词:脑瘫;痉挛;肌张力
1.1小儿脑瘫定义及发病率
小儿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常有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脑瘫临床分型较多,其中以牵张反射亢进、四肢肌张力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痉挛型为多见。脑瘫是儿童期致残的常见病因,近50年内其患病率维持在2.0‰—3.5‰。因脑瘫是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的综合征,存在多系统功能受累,故治疗难度大,病程长,大多需要终生治疗,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研究脑瘫的防治措施已成为目前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着眼于痉挛型脑瘫,从中医对其的认识以及主要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2.1痉挛型脑瘫的中医认识
“脑瘫”是现代医学名词,中医经典论著中并无此病名,但历代对与其症状体征相似的疾病记载颇多,如清《医宗金鉴》中提到的“五迟”、元代《活幼新书》概括的“五软”、明《古今医统》论述的“五硬”等。根据痉挛型脑瘫发育迟缓、肢体强直、关节挛缩等临床表现,医家将其在中医病名中归属于“五迟”、“五硬”范畴。临床辨证分型以中医儿科专家王雪峰教授的肝强脾弱、脾肾两亏、肝肾亏虚及痰瘀阻络四型为主,分别对应脑瘫的痉挛型、肌张力低下型、手足徐动型和强直型,并以此指导临床治疗[2]。
2.2痉挛型脑瘫的中医治疗
2.2.1 针刺疗法
针刺是中医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上各医家选穴配伍原则众多。常见的如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通调督脉法(醒脑开窍法取穴:尺泽、内关、合谷、委中、三阴交及涌泉;通调督脉法取穴:大椎、至阳、身柱、命门、腰阳关、长强。)可以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肢体运动功能[3];刘振寰的“尖足三针”,针对脑瘫的尖足,可有效缓解腓肠肌肌张力,改善脑瘫患儿足背屈能力[4];张力平衡针法缓解痉挛型脑瘫双下肢肌张力增高等。此外尚有通过针刺与药物结合的穴位注射疗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既有药物改善神经肌肉之间的传导作用,又达到疏通经络、改善气血流通之功。
2.2.2 针刀疗法
针刀疗法是以朱汉章教授的针刀医学为基础,将针灸学中的针与西医手术刀相融合而成的微创松解法。任旭飞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切割纠畸术、肌肉刺激术、神经触激术三种操作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纠正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肢体畸形中,临床观察发现近愈率分别是:马蹄足畸形 92%,膝关节屈曲畸形和足内、外翻畸形 84%;腕掌屈、背伸畸形 80%,膝过伸畸形 47% [5]。临床上将针刀微创与Bobath康复训练相结合用于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下肢关节畸形,其在改善关节屈曲角度及降低屈膝肌群张力等方面,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或康复训练治疗[6]。
2.2.3 艾灸疗法
《灵枢 官能》篇曰:“针所不及,灸之所宜”。采取艾灸中的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常选取督脉及膀胱经,灸至患儿皮肤潮红为佳,30 min/次,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后在缓解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等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7]。临床上艾灸因其无创、舒适、便捷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4 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手法中的捏脊手法,配上点、按、叩、拍、推等手法,可以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腰背部的肌张力。临床研究发现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的肌张力、痉挛情况和运动功能,有利于其病情转归,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康复治疗[8]。
2.2.5 中药外用疗法
将活血化淤、疏通经络类的中药制成相应剂型,采用敷贴、浸泡或熏蒸等方式,通过皮肤渗透,达到松弛肌肉、缓解痉挛的作用。姜友珍等观察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的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组效果优于未使用的对照组[9]。谢炎卓等运用中药蜡疗,极大地促进了痉挛肌肉的新陈代谢,有效降低了患儿的下肢肌张力[10]。侯艳君观察发现中药药浴可显著降低患儿肌张力,缩短病程,提高患儿临床康复的几率[11]。马帅等使用Meta分析法对中药熏蒸治疗脑瘫肌张力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从而明确中药熏蒸能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肌张力[12]。但鉴于患儿的体质不同,中药外用治疗可能存在皮肤过敏现象,经停药休息或予以清热燥湿药物干预后,过敏症状可以缓解。
3. 讨论
综上所述,目前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中医方法众多,临床上多以针灸、针刀为主,辅以推拿、药浴、敷贴等,单一疗法作用局限,且实际运用中需注意儿童的特殊性,比如针刺、针刀施行时的痛感对于小儿来说可能比较惧怕,艾灸、推拿、蜡疗对不能保持固定姿势的小儿来说相对困难,而中药外用引起的儿童皮肤过敏的报道也不在少数,故目前的治疗大都采用综合康复方法,加之脑瘫所致患儿均为多系统功能受累,治疗也应着眼于多方面,不仅仅局限于中医各方法的结合,更应该跨专业、学科,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运用针灸、蜡疗、运动疗法、辅具矫形等中西医多种治疗手段,制定出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缓解脑瘫患者的痉挛问题,从而改善其身体功能、提高其社会生活参与能力,让我们的脑瘫小孩也能拥有正常而完整的童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9):1520.
[2]王雪峰,胡晓丽.中医对小儿痉挛型脑瘫(肝强脾弱证)的探析.中医儿科杂志.2005,1(2):6-7.
[3]张芸,邱蕊,吴文宝,等.醒脑开窍配合通调督脉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2):12-14.
[4]赵勇,金炳旭,刘振寰.经筋刺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下肢痉挛状态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9):1049-1052.
[5]任旭飞,任月林.针刀微创治疗脑瘫肢体畸形的技术建立及临床应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08):696-699.
[6]陈南萍,马久力,钟勤,韦丽丽,汤小敏.针刀微创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下肢关节畸形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01):60-63.
[7]单瑾怡,王康勋,黄宁利.刮痧配合艾灸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张力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7):116-117.
[8]杜娟,高青,张小凡,李冬梅.平衡推拿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膝反张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8,38(02):249-252.
[9]姜友珍,谭晓如,刘振寰.中药穴位贴敷对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0,12(3):213-215.
[10]谢炎卓,李瑞仕,冯兆才,刘菁,贺思,欧巍.中药蜡敷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痉挛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8,34(02):38-40.
[11]侯艳君.中药药浴为主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39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9):3576-3577
[12]马帅,董莉莉,王建玲,马丽虹.中药熏蒸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影响的Meta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07):1027-1030.
论文作者:刘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脑瘫论文; 患儿论文; 中药论文; 小儿论文; 畸形论文; 疗法论文; 中医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