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考改革应研究的问题_高考论文

北京市高考改革应研究的问题_高考论文

北京高考考试改革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3+X"考试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北京市也在此次改革的行列中,而且将由北京考试院对语、数、外三科进行独立命题。尽管社会各界早已认识到高考考试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在北京市刚刚公布将在2002年高考实行"3+X"考试的时候,许多高中学校的校长、教师,高三学生及其家长仍然表现出明显的担忧。学校、教师和学生感觉改革来得太突然,担心因缺少应考经验和教学基础而影响考试时的竞争力,而一些家长则担心他们的孩子成为改革的“试验品”或“牺牲品”。时至今日,改革举措出台已过数月,而且人们已经在春季高考时大致领略了"3+X"考试的风采,加上各区各校为迎战高考而组织的大量参观、学习、研讨和宣传,人们基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积极准备,迎接新的高考考试方式。

然而,这种平和多多少少带有一些无奈的成分。作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高考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社会焦点,同时也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话题。普通百姓对这个问题大多是敬而远之但又不得不关注。许多教育实践者在谈论阻碍素质教育推进和课程改革的因素时,首先提到的常常就是高考制度。于是,在无法左右其改革方向和进程的情况下,普通教师和考生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广泛搜集信息,积极备战,适应其变化。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近几年高考考试改革的经验和问题没有及时传达给广大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二是学术界关于高考考试改革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有关高考的必要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等问题的争议有余,论证不力,难以为人们的决策提供足够的帮助。2002年北京市要实行的"3+X"考试,也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进一步的研究。

一、考试命题的科学性

据教育部有关规定,"3+X"考试的命题范围强调不超过中学教学大纲,但要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其试题分值与课程教学时数大体成正比。在目前的过渡阶段,综合考试命题主要是加强学科内的综合,所占比例为80%,学科之间的综合内容只占20%。这些规定对于保持中学教学秩序的稳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从观念性的规定到实际的命题,中间必须依靠一系列的专业研究作为必要的支撑。

首先,从本质上讲,高考是一种典型的具有筛选功能的教育评价手段。目前的"3+X"考试从其基本方向看,无论语、数、外三科或者是"X"考试,都强调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就是说,评价的主要内容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转变为在新的情境下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发挥创造性。这种变化可以说是一种国际趋势。从国内外有关的实践和研究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具体的实际活动中最能得到充分表现,而目前我国的高考基本采用纸笔测验方式。如何根据这种有限的评价方式的特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能,使学生的成绩真正反映其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水平,并使试题具有适宜的难度和区分度,这还需要教育测量和评价专业的研究者做一些深入的研究。

目前,高考还是决定着我国大多数学生及其家庭未来命运的重要事件。高考命题不仅要考虑评价的效度和区分度等专业标准,而且要考虑试题可能给考生带来的心理影响。2002年北京市春季高考试卷在这方面即有一些失误。考生们最突出的一个反映是:考题分值太高,理科综合24道单选题每题6分,问答题一般在三四十分。相比于2001年的秋季高考,理科综合考试题目比单科试卷相对容易,但每道题的分值太高,刚考试时,一看单项选择题一题6分,都有点不敢下手,而且不得不在这些题目上多花些时间,结果到做问答题时感觉时间有点紧张。试卷上的综合题也是一题好几十分,答完题心里没谱。显然,试卷给学生带来的这种心理压力必然对其正常发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高考命题还需要考虑试卷和试题的呈现方式,力求在不影响试卷难度和区分度的前提下,为考生充分展示其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提供一个“平台”。

二、考试命题和阅卷的公平性

据《中国教育报》载,在率先实行"3+X"考试的广东省,一些研究者和中学教师对前两年的"X"考试试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综合能力测试部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试题大多从城市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其中不少问题对于农村考生来说显得非常陌生。例如,2001年有两道题目是关于汽车和汽车工业的,许多偏远地区的学生连汽车都没见过几辆,让他们和城市孩子一起谈汽车工业结构调整,实在是勉为其难,同时也有失公平。

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日益向开放性试题发展。过去以标准化试题为主的考试,评分标准单一,阅卷尺度易于把握,评分不大容易受阅卷人主观感受的影响。现在命题方向是开放性试题、研究创新式试题。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发挥个性,进行创造性的回答。它们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且学生因其学习方式的差异,完全可能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规范不同阅卷者的评分标准,既体现对学生多样性的尊重,又鉴别出能力高低,这不但关系到评分结果的可信度,而且会影响整个高考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可见,高考科目改革对于发达地区和贫困、边远地区,对于城市和农村,对于男生和女生,完全可能带来不同的影响。有的可能获得益处,有的则可能受到损失。研究者一方面要关注高考改革可能给不同社会群体造成的不同影响,另一方面也需要探讨如何在试题设计和阅卷标准中把学生的个性差异同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区分开。例如,在考查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或生产问题时,可针对城市和农村考生的不同经验出两个题目供学生选做。再有,在确定开放式题目的评分标准时,对学生可能采取的分析角度和可能做出的个性化判断进行充分估计,以此为基础再决定各具体答案的分值。

三、中学教学的配套改革

从"3+X"考试的各试点省市看,考试改革的确有助于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面引导作用。以广东省为例,经过三年多的试点,考试改革已对高中教学目标、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革新带来了积极影响。研究性学习、导师指导下的课题研究、丰富多样的选修课、“走堂上课”、教师和学生围绕社会热点展开的各种研讨,各种多样化、个性化的高中课程和教学模式纷纷出现。由此形成的高中教学“新秩序”明显地表现出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当然,在"3+X"考试刚开始实行时,教师们明显地感觉到传统教学与综合考试的差距:学生们习惯了课本到试卷的学习方法,对教师和课本的依赖性非常大。这对于顺利度过高考制度的转变阶段有积极的影响——只要学校和教师把握好考试的导向,没有表现出对新考试的畏惧和焦虑,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教师情绪感染,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复习,也不大可能产生畏惧或焦虑的心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多数学生不关心最新的科教动态,也没有时间关心国内外人文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以至于把适应考试改革的压力完全转嫁到教师身上。实践证明,完全依靠教师“替”学生关心科技发展动态,帮学生找问题、找热点,再以习题形式教给学生的做法往往难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实际的功效。

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综合教学来实现的,但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科技和文化新进展的意识,指导他们综合运用所学基础学科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这既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也需要中学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资源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然而,正如一些教师和学生所说,目前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综合性或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式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必需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借助高考考试改革的推动,在继承高中教学已有经验的同时进行一些适当的改革,培养既有扎实的“基本功”,又能灵活、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同时又不给学生和教师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四、高校招生和录取制度改革

"3+X"是高考科目即考试内容的一项改革,它只是高考制度改革的一个部分。其根本目的指向在高校招生考试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这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特别是招生自主权的需要,更是我国健全和完善高级专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体系的需要。

随着全国各地实行"3+X"科目设置方案,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X"考试内容和分值比例各有不同,高校录取工作越来越复杂。比如,广东、上海、河南实行“3+大综合+1(成绩单算)”的方案(而且三个省市的方案不完全一样);而其他大多数省市,包括北京市,实行“3+(文科或理科)综合”方案,目前采取求总分的办法。而且,少数省市还采取部分学科由地方考试院命题的形式。可以说,不同地区的考试分数含义是不一样的,这无疑增加了录取工作的难度,需要高校同各地招生办公室合作,研究对策。

这样的局面虽然复杂,但对高等院校而言却不失为一件好事。特别是"3+X+1"考试,学生在必考的语、数、外和(文、理)大综合考试之外,还要根据自己想报考的高校或专业要求,另选一门学科考试。由此,高校不但可以了解考生的全面素质,而且能够根据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考查学生的相关能力。同时,高考本身也更体现考生的自主选择性,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各高校各专业的招生需求,及早进行专业准备。但从"3+X"考试试点情况看,高校还没有充分意识到高考考试改革的意义,在招生录取工作中比较被动,多是等待各地招生办提交考生信息。对照英美等国的高校招生工作,通常只要考生获得高中毕业证就可以报考大学,但考大学的试题基本是由高校自主命题,自主评分。学校决定是否录取某名学生时,不仅考查其升学考试成绩,而且要考虑该考生在中学期间的各方面表现。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让高校在高考考试改革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是不断推进高考制度改革难以回避的问题。

五、结束语:高考考试改革的策略

高考考试改革牵涉千家万户,是一个对社会稳定有极大影响力的教育问题,其改革必须讲究策略。首先,政府要积极介入,引导舆论,加强宣传。特别是在刚刚开始"3+X"考试改革的地区,地方政府要出面,组织相关的考察、学习或研讨,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以减轻教师和学校的压力,为他们轻松应对高考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其次,随着改革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考试机构和部分高校会逐渐参与到高考试题的命题和阅卷工作中,这需要政府对高考考试命题和阅卷工作,以及高校录取和招生工作加强领导,加大研究的力度,并逐渐建立一支由有一定研究能力和命题经验的专业人士所组成的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研发队伍。

总之,高考改革要采取渐进的策略,不可“急转弯”。高考考试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各个地方的特点,以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支撑,力求保证命题、阅卷、评分等工作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有效性,以确保高考考试改革以平稳过渡的方式顺利完成。

标签:;  ;  

北京市高考改革应研究的问题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