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我获益颇多,感悟也颇深。下面我谈谈对课外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读书,从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会愿意寻找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的乐趣。所以,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先导。
1.利用课前几分钟讲演,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多搜集一些课外书籍。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讲《黄河颂》,先让学生将自己所了解的有关黄河的情况及有关黄河的诗句和传说说说,几位学生踊跃地站了起来。听了他们的发言,我很吃惊。本以为我们农村的条件不好,学生们一定不知道这么多知识,可他们的回答让我感悟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利用课内外延伸的方法激发兴趣。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与扩展,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尝试运用了这种方法。如学完《论语十则》后,告诉学生这些学习方法,介绍学生多读一些有哲理的书,学生自然会很感兴趣,促进了他们的课外阅读,也感受到了一些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二、推荐课外读物
学生自选书时会有“盲目性”、“从众性”,尤其是农牧区的学生们,他们的图书基本是捐赠的,也基本上满足了他们课外阅读的要求。1.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推荐。初一的学生对许多事物都有好奇心。2.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推荐。对胆小的学生推荐一些英雄故事,战争事件等;对活泼好动的学生则推荐他们读一些科普读物,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3.根据学生的课文内容推荐。
我教初一学生主要是依据内容、作者、文章体裁推荐的。如学了《古代诗歌五首》后,我推荐他们读《唐诗三百首》;学了朱自清的《春》,我推荐学生读作者的《背影》。
三、介绍读书方法
为了提高阅读的实效,我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读书方法。1.浏览性泛读。对大部分难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报刊可采用这种方法,如前言、概况、图片目录等。如果觉得与自己的要求不符,就一定要换本书。2.品位性阅读。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书本的精华部分精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多加揣摩,欣赏妙句佳词。尤其是名篇,反复体味,揣摩理解,直到熟读成诵、灵活运用的程度。3.选择性速读。语文学习需要点滴积累,学生的知识有限,时间也很紧,所以我要求学生对报纸、杂志等不用字字过目,只注重扫视关键词语,快速阅读,只了解主要内容就可以了。4.针对性阅读。学生对读书有时候没有目的只是看看,不思考,所以要求他们针对性地阅读对他们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有很大的帮助,让他们不仅注重某一方面的内容还要了解其知识点,有了明确的目的,读书的效率才会提高。
四、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一支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古今名士学习的好经验。在我教学中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经过多次的练习,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类型的读书笔记,使他们的语文水平提高很快。主要的读书笔记方法有:1.摘抄笔记, 即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好句好篇幅摘录下来,这样既可以积累词汇又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认识,对阅读和写作都有利;2.疑问笔记, 这种笔记可以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3.提纲笔记,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围绕中心意思在理解、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把各段要点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重视课外阅读,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真正做到发挥主体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论文作者:郁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兴趣论文; 的书论文; 读书笔记论文; 语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