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工作与心理调整论文_刘令娟,丁中华

浅谈护理工作与心理调整论文_刘令娟,丁中华

青岛平度市精神病防治院266700

心理调整对于患者和护理人员具有适应性意义。患者和医护人员都有寻求“最佳医疗效果”的同一心愿,但由于各自所处地位不同,决定了个性心理差异。因此,再具体调整的过程中必须针对个性心理差异,运用相应的,适当而有效的调整方法,融洽医患关系,通过默契配合,实现最佳医疗效果。

通过长期的实践及管理工作,体会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患者,必须不断进行心理调整才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患者治病的信心,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医疗护理工作患者的配合,使科学优质的医护工作得以实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一,心理调整的范围

心理调整的内涵极其丰富。护理工作涉及的心理调整范围可分为患者心理调整与护理心理调整两方面。护理心理调整、患者心理调整,护理心理调整是主导方面,对改善医患关系、优化护理质量,促进医护技术进步起决定作用。

(一)患者的心理反应

1.选择心理 在患者中时间择优心理最为突出,省时、快捷、高效的诊治最受欢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比较心理 患者往往讲实效,谁的医术高明,谁家医疗保健保健单位的专科有特长,就能吸引患者。

3.超前心理 患者到医院就诊愿意付出高一些的费用请专家诊治,对高新医疗技术及名牌进口药品有较强的倾合心理。

4.自卫心理 受法制建设的影响,人们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比较强烈,对低质高价的诊疗服务时有时投诉。

(二)护理人员的心理反应

1.攀比心理 相对于其他行业乃至同一单位的医技人员以及护理人员的收于普遍偏低,而护理人员付出的劳动量都往往偏高,长此以往,导致失落情绪在护理人员中不同存在。

2.超重心理 从事护理工作的大都是女性,他们既要为自己的事业付出辛勤劳动,又要为家庭承担繁重的义务,身心疲惫,常常在工作中表现出不可自制的冷漠。

3.补偿心理 失落感和身心疲惫导致心理状态的不平衡,为达到新的平衡,必然寻求自我心理补偿,在工作中一旦心理受挫,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宣泄埋怨情绪,造成医患关系,同事关系的紧张。

二、心理调整方法

一、克服护理人员的失落情绪,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开展谈心活动,提倡奉献精神,保持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二、引导护理人员,患者找准自我感觉,把握角色定位,顺利地交换角色适应。

三、知人善任,发挥每位护士的能动作用,创造团结、和谐向上的气氛,建立融洽、协调的工作环境。

四、尊重患者权益,帮助患者排忧解难。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患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优质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论文作者:刘令娟,丁中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  ;  ;  ;  ;  ;  ;  ;  

浅谈护理工作与心理调整论文_刘令娟,丁中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