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步讨论课的教学设计_分子式论文

阶梯式讨论课的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阶梯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在知识能力型的固有模式下,越来越突出对考生全面素质的考查。而传统的加大知识容量的灌输、细致入微的讲解辅以题海战术的防御式教学模式,往往收效甚微,在高考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归根究底,这样的复习只能使学生在反复训练中增加对知识的熟练程度,掌握某些技巧性问题,并不能使学生素质和能力有显著的提高。那么,如何在复习中加强素质教育,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呢?

考试中心在高考试题分析中指出:“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就在于学生有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主动思考,主动去学,而不是简单地模仿、重复,教学中应设置多层次的讨论,促进学生自我解惑”。

阶梯式讨论课设计的思路即源于此。

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深挖知识内涵,多角度透视,提炼出知识的变化点、衍生点、生长点。

2.利用最有生命力的知识点,精心设计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思考阶梯。

3.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归纳,教师重点启迪思维,开阔思路,指导方法。使学生在煅炼中逐渐完善思维方式、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应试能力。

以有机物燃烧中耗氧问题为例,阶梯式讨论课设计如下:

阶梯一。如何比较烃燃烧时的耗氧量?

例1.相同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CH[,4](B)C[,2]H[,4](C)C[,2]H[,2](D)C[,7]H[,8]

[讨论]若将质量换算成物质的量,再利用方程式计算则繁琐难解。分析碳氢比则可较快的解决问题:1molC消耗1molO[,2],4molH消耗1molO[,2],而1molC的质量相当于12molH,12molH需消耗3molO[,2],故相同质量时,烃中氢的含量越高,耗氧量越大。

阶梯二。如何计算烃的衍生物的耗氧量?

例2.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取等物质的量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耗氧量不同的是()

(A)乙炔和乙醛

(B)乙烷和甲酸乙酯

(C)乙酸和乙醇

(D)乙烯和丙三醇

[讨论]烃的衍生物已含氧,要计算耗氧量,可先将氧以H[,2]O或CO[,2]形式脱下,再比较。如乙醛:

阶梯三。逆向设问,思维发散。

例3.一定条件下,1体积有机物A气体完全燃烧需消耗3体积氧气,求A可能的分子式。

[讨论]可从全含碳开始,逐渐减碳增氢,进而加H[,2]O加CO[,2],推测其可能的分子式。如

至于每种分子可能的结构简式,可让学习好的学生课下继续讨论。

阶梯四,多点组合,变换设问,综合思维。

例4.有机化合物A、B分子式不同,它们只可能含碳、氢、氧元素的两种或三种。如果将A、B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其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那么A、B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

若A是甲烷,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合物B中,分子量最小的是(写分子式)__。并写出分子量最小的含有甲基(-CH[,3])的B的2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若不含甲基,其结构简式为__。

[讨论]A、B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生成水的量一定,说明A、B分子中含H原子数相同。而消耗O[,2]量也一定,推测A、B分子耗氧量相同,进而归纳出分子式相差为n个CO[,2]。

A为CH[,4]时,分子量最小的B应加一个结构分析知含甲基的B为CH[,3]COOH和HCOOCH[,3],不含甲基为。

变换设问方式进一步展开讨论:

①A、B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不变,完全燃烧生成CO[,2]量不变,A、B组成什么关系?

②A、B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生成CO[,2](或H[,2]O)的量不变,又怎样?

③A、B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不变,完全燃烧消耗氧气量不变,A、B组成又有何关系?③与①结合,又如何?

阶梯五。收敛和发散结合,定性定量结合。

例5.化合物CO、HCOOH和(乙醛酸)分别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CO[,2]的体积比都是1:2,后两者的分子式可以分别看成是(CO)(H[,2]O)和(CO)[,2](H[,2]O)。也就是说:只要符合(n、m为正整数)的各种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CO[,2]的体积比总是1:2。

现有一些只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CO[,2]的体积比为3:4。

①这些有机物中,分子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

②某两种碳原子数相同的上述有机物,若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a和b(a<b),则b-a必定是__(填一个数字)的整数倍。

③在这些有机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它含有两个羧基。取0.2625克该化合物恰好能跟25.00ml0.1000mol/LNaOH溶液完全中和,由此可计算得知该化合物的分子量应是__,并可推导出它的分子式应是__。

[讨论]首先模仿题给信息,利用质量守恒统摄成通式:4CO[,2],通式(CO[,2])[,n](H[,2]O)[,m]中分子量最小时,n=m=1分子式为C[,2]H[,2]O[,2].②中碳原子数相同,即n相同,差别只在H[,2]O上,故填18.③可通过计算推出分子量为210;若从含两个羧基推导,繁琐而曲折,从痛式(C[,2]O)[,n](H[,2]O)[,m]讨论,C[,2]O式量为40,无论n为何值乘积尾数均为零,H[,2]O式量18,只有18m乘积尾数为零才合理,则m为5,n=3,分子式为C[,6]H[,10]O[,8].

设计阶梯时,尽量避免在同一层次问题上作单调的重复,注意随知识的深化使思维层次不断深化。以上设计中,例1、例2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对问题分解、转换、分析的能力,例3训练发散思维和结合化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例4、例5对思维提出全面要求,要归纳与推理相结合,收敛与发散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整体性及综合应用的能力。

标签:;  

分步讨论课的教学设计_分子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