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现状和展望论文_石绍华

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现状和展望论文_石绍华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 山东 济南 250307

【摘 要】文章首先对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了农作物转基因技术,最后重点讨论了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的展望。

【关键词】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现状;展望

1.前言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赋予转基因作物多种利性状,如抗虫、耐除草剂等。目前全世界应用最多的转基因作物是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

2.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

目前,全世界共有29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前10位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均在100万公顷以上。2012年,全球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达8.27亿亩,占玉米总面积的35%。

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在美国培植成功,之后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改变了美国的农业格局。仅以玉米为例,目前在美国转基因玉米种植已达玉米总面积的90%。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常规技术的亩产玉米是400公斤,9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加快了生物技术的发展,把转基因技术和其他一些先进的分子技术,比如分子标记技术,单交技术、双单倍体技术等优良的杂交玉米技术结合在一起,玉米的单产达到每亩600公斤。在这个技术组合中,对增产贡献最大的还是转基因技术。巴西、阿根廷农业的突飞猛进也跟使用这一技术有关。

来自“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峰会”上的信息显示,目前巴西87%的玉米采用了转基因技术,生产的玉米占到了巴西玉米总产量的97%,这不仅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亩产量,而且有效改善了生物的营养价值和质量,减少了对杀虫剂和化肥的使用,巴西遂成为世界玉米的主要供应国之一。

3.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分析

3.1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工具价值分析

“价值是对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性质和程度。”农作物转基因技术是对所有能将人工克隆的基因放进农作物受体生物的基因组内,将使其在受体生物体内正常表达的一系列农业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总称。用转基因技术改造过的生物体叫转基因生物,而用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做成的产品叫转基因生物制品。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特点是将改造自然的能力扩展到基因层次,人为打破了物种界限,并对其他技术高度依赖。这些特征带来了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工具价值,即使用价值和利益价值。

3.2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生态价值分析

生态价值是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关系问题,生态价值包括生态的伦理价值、生态的经济价值、生态的科学文化价值、生态的审美价值等,但最基本的生态价值是生态环境本身的功能和属性对满足人类生存需要和生态系统平衡的效用。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对于人类生存具有长远意义。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生态价值分析应更多地从生态效应去分析转基因农作物对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整体性、动态平衡性产生的后果和影响。

3.3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社会价值分析

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社会价值与其工具价值密切相关,各国都充分利用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工具价值为本国服务,解决粮食和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由此产生中国企业与跨国大公司的经济利益冲突,国际政治地缘的南北利益分野,说明新技术应用的内部逻辑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技术社会建构逻辑之间存在着博弈。但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社会价值最终要体现在分配正义,即有利于对社会公众利益的获得——生活健康,增加收入和国家安全,否则社会动荡带来的社会成本则大大加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公众对含有转基因生物制品的食品安全的担扰,会使企业、国家的经济利益,以及国家政治利益的天平发生变化。

4.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的展望

4.1安全体系建设因国而异

自转基因技术研发和商业化生产开展以来,其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随着人类对现代生物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入,各国对生物技术的监管也在更新。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等转基因作物种植大国以及中国、欧盟和澳大利亚都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转基因技术安全体系,涉及转基因产品的研究、田间试验、生产、商业化释放、转基因产品的进口以及扩大公众知情权的转基因标识。

美国在转基因农业管理方面建立了分散式的监管体系,为美国转基因农业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稳定的制度保障。美国并未将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割裂开来,而是按照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实质性等同原则,通过原有监管渠道监管。

而欧盟则对转基因农产品上市和安全性一直持谨慎态度。尽管相关当局对生物技术进行统一监管,但由于产业需求和公众认知上的多样化,欧盟成员国对待转基因技术的方式从政策和市场方面可以分为如下四种情况:一是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包括西班牙、捷克、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二是准备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包括比荷卢经济联盟、丹麦、爱沙尼亚、芬兰、立陶宛、瑞典和英国;三是制定了限制性立法、民意上敌对但农民和产业界支持的国家,包括保加利亚、法国、德国、爱尔兰、拉脱维亚和斯洛文尼亚;四是强烈反对转基因技术的国家,主要是奥地利、希腊、匈牙利和意大利。

4.2技术:跨国公司主导、第二代受重视

当前,少数跨国公司主导转基因作物市场和农业生物技术,发达国家主导着转基因作物品种、技术的知识产权体系。以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为例,孟山都、拜耳、杜邦、先正达、陶氏益农等五家公司掌控约70%以上的抗虫基因专利和84.5%的抗除草剂基因EPSPS专利。特别是孟山都公司控制着全世界50%以上的转基因抗虫品种和69.2%的抗草甘膦品种。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特性仍以抗除草剂和抗虫性为主。这一类被称为第一代转基因作物,可以使作物免受虫害、杂草和病害,通过减少损失而被动地实现产量的明显增加。第二代转基因作物则依靠自身特性进一步提高产量。目前,转基因作物育种的重点已经从第一代产品转向提升抗旱、抗涝等适应能力为代表的第二代产品上。这种多基因叠加的复合性状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复合性状的转基因作物产品将包含抗虫、耐除草剂和耐干旱等农艺输入性状,以及Omega-3油用大豆或增强型维他命原A金米等改善品质的输出性状。据预计,抗旱性状作物对世界范围内种植体系的可持续性将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拉丁美洲及亚洲等干旱状况更为普遍和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一方面,农业面临着干旱、洪涝等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它却身担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约占全球总量的14%)。更为严峻的是,世界人口现已达到历史性的70亿,贫困、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达到10亿,据预计2050年全世界人口还将增至92亿,世界粮食安全需求至少增长70%。该如何养活2050年的世界,成为一个无比艰巨的挑战,也是各国不得不为之深思熟虑的难题:人类,不仅需要以更少的资源来增加粮食产量,同时要考虑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开发出能更好适应气候条件快速变化的新品种。

5.结束语

有关专家呼吁,在种植中国自行研制的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等问题上,不应该再犹豫,中国的转基因技术,完全能够与国外转基因竞争,这样可以减少进口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对我们市场的冲击。

参考文献

[1]叶兴国,王艳丽,丁文静.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现状和展望[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1,05:93-100.

[2].“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共识[J].生命科学,2014,11:1236-1238.

论文作者:石绍华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现状和展望论文_石绍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