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儿鼻炎的类型
小儿鼻炎是各种刺激引起的鼻粘膜炎症,症状表现为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等,主要刺激源有病毒、细菌、花粉、尘螨等。由于鼻腔和眼睛、鼻窦、中耳、咽喉、下呼吸道连通,因此伴随症状有鼻音、张口呼吸、慢性咳嗽、打鼾等,少数因过敏引起的鼻炎患儿,会出现眼痒、结膜充血症状。按照病因划分,小儿鼻炎可分为三种:①过敏性鼻炎,小儿接触过敏原后,由特异性介导引起鼻粘膜炎症;②感染性鼻炎,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引起的鼻粘膜炎症;③其他鼻炎,不是过敏因素和感染因素引起的鼻粘膜炎症。这其中,除了过敏性鼻炎无法根治,其他鼻炎类型的预后良好。
2.小儿鼻炎的发病原因
(1)过敏性鼻炎。小儿接触过敏原后,过敏原和体内的特异性IgE结合,导致炎性物质释放出来,对鼻粘膜神经和血管造成刺激,就会出现鼻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1岁以内的小儿,常见过敏原有尘螨、毛发、动物皮屑;4岁以上的小儿,常见过敏原是花粉。
(2)感染性鼻炎。病毒或细菌侵入机体,会导致小儿的鼻粘膜发生炎症,就是感染性鼻炎,主要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菌、流行性感冒杆菌等。
(3)其他鼻炎。非过敏因素和感染因素引起的鼻炎,原因主要有:①血管运动因素,例如精神紧张、焦虑,环境温度变化,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会刺激鼻部症状发生。②药物诱导因素,小儿使用药物时,例如阿司匹林、降压药、心血管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引起鼻炎症状。③激素因素,人体激素水平明显变化,也可能引起鼻部症状。④味觉因素,一些小儿进食热辣的液体食物、固体食物后,引起鼻腔流涕,也可能刺激鼻部诱发炎症。
3.小儿鼻炎如何进行诊断?
(1)查体。患儿就诊时,医生要观察小儿鼻粘膜的颜色,看有无水肿、鼻窦压痛,看鼻部皮肤是否出现横向皱纹,询问小儿是不是经常揉鼻子。
(2)实验室检查。①皮肤点刺试验,可以判断过敏原类型,如果小儿对某种过敏原产生超敏反应,点刺部位会出现风团、红斑,风团直径超过3cm就说明是阳性。②IgE检测,测定特异性IgE抗体,当测定结果在0.35Ku/L以上,就说明是阳性。③其他,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可判断小儿是否发生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鉴别诊断。小儿鼻炎诊断时,要和以下疾病鉴别:①鼻窦炎,典型症状是鼻塞、脓性鼻涕,伴有嗅觉减退、面部胀痛。相比之下,小儿鼻炎没有面部胀痛的征象,是两者的鉴别要点。②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鼻腔流出,呈现为无色液体,主要是外伤所致。相比之下,小儿鼻炎没有外伤史。③异物,小儿鼻腔异物,单侧鼻腔内会出现黄色、恶臭的分泌物,小儿鼻炎流涕时没有恶臭味。
4.小儿鼻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处理。一方面要规避过敏原,例如尘螨、花粉、霉菌、宠物毛发,采取措施是控制湿度,清洗床上用品,清除害虫,不要饲养宠物,使用空气过滤系统等。另一方面,可采用物理疗法,例如蒸汽吸入,能减轻鼻部充血,增加气流;盐水喷雾,能稀释粘性分泌物,改善嗅觉功能;适量运动,可降低鼻腔气道阻力,缓解鼻塞症状。
(2)药物治疗。①抗感染药物,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炎,例如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②抗组胺药物,例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用来治疗轻度过敏性鼻炎;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治疗中度、重度过敏性鼻炎。③鼻用糖皮质激素,可缓解各种症状,常见药物有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④抗白三烯药物,例如孟鲁司特,作用机制和抗组胺药物相近,适用于伴有下呼吸道症状的患儿。⑤色酮类药物,以色甘酸钠、色酮类滴眼液为代表,可预防花粉引起的鼻炎症状。⑥减充血剂,以羟甲唑啉类、赛洛唑啉类为代表,但用药时间不能超过7天。⑦鼻用抗胆碱能药,例如异丙托溴铵,能抑制鼻粘膜分泌液体,减轻流涕症状,但不能改善充血、鼻痒、喷嚏症状。
(3)其他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更加普遍,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其中,皮下免疫治疗是在皮下注射疫苗,5岁以上患儿可接受治疗;舌下免疫治疗是含服滴剂或片剂,3岁以上患儿可接受治疗。
5.针对小儿鼻炎的预防措施
不同类型的小儿鼻炎,采用的预防措施也不同,以感染性鼻炎为例,预防措施包括:①避免感染,出门时佩戴口罩,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②加强锻炼,改善营养和环境卫生,增强机体免疫力。③药物预防,以黄芪、匹多莫德等药物为例,可以补充维生素A、C,增强免疫功能。④接种疫苗,常见如流感疫苗,可降低流感发生率,避免诱发鼻炎。如果是过敏性鼻炎,既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又要加强室内环境管理。
综上所述,小儿鼻炎是鼻粘膜炎症引起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主要分为过敏性、感染性两个类别。文章介绍了小儿鼻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了日常预防措施,希望提高家长的疾病认知,帮助小儿远离鼻炎,促进健康成长。
论文作者:蔡天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鼻炎论文; 小儿论文; 症状论文; 过敏原论文; 药物论文; 炎症论文; 鼻腔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