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3-124-01
通俗地讲,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认识了课堂,才真正理解了教育;改变了课堂,才真正落实了新课程。而唯有聚焦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思维品质。
而如何聚焦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改变课堂,怎样改变课堂?要认识课堂对学生成长的深远影响作用,新的课程方案对教学有明确的实施要求,但还是有些教师和一些学校的管理不顾教学的规律与学生发展的实际,教学中脱离新课程要求,总是凭过去的课堂经验和形式应对课堂,却忽视课堂教学效果,忽视对学生的影响,也忽视自己从事教育的内心感受。现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交流、探究,以利于开展好聚焦课堂工作。
教师是实施“聚焦课堂”的主体。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对课堂的特征认真把握,发挥自身对课堂教学的诊断、导向、激励、反思、调节等评价指导作用,使教师变被动接受评价为主动参与评价,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教师必须对课堂聚焦课堂的特征认真把握,发挥自身对课堂教学的诊断、导向、激励、反思、调节等评价指导作用,使教师变被动接受评价为主动参与评价,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专业素养学习和终身学习,主动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会不会学”,把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把讲堂变为学堂。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调查、信息搜集及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应是具体、可测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是外显的、可观察的,能通过学生的操作、表达、演示等具体的活动展示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由此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样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才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精彩的预设需要教师通过理解教材与了解学生,进行反思并设计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方案;精彩的生成离不开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感悟、理解、体验、知识联动、问题驱动,以及教师点燃灵感的智慧启发与引导,这实质上是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情感的交流。教师要通过精心的教学准备与情境设计,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必须关注课堂生成,因势而变,顺学而导。若教师能给予恰当的引导,教学就完全有可能超越教师的预设,使学生获得非预期的生成性发展。
因此,涵养教学智慧,需要终身修炼职业内功,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相得益彰的二元因子,如何恰当展示聚焦课堂,就必须从预设的设计、策略、准备,去引导生成因素的出现,实现对教学知识、技能的主动“内化”,使教学的“效果”彰显出有效或高效,实现人在课中课在人中的教学境界。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应该和谐共存,平等相待,互动互惠,在一个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中,互相作用,互相交流,共同承担着信息的传递、加工、生成和共享工作,实现课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课堂教学要实现聚焦课堂,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首先,要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伦理关系。其次,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学会赞赏他们的付出所表现出来的微小的变化及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要使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有效,师生须能开展有效的对话。对话意味着互为陈述、互为补充、互为启发、互为质疑、互为辩论。开展有效的师生对话不应仅仅是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权宜之需,更应是当今对话时代背景下教学原则和教学精神的体现。
师生对话,是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尤其意味着教师要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有效的师生对话具有两个维度的特点:充分和体面。前者强调给学生足够的表达机会和时间,而不是教师装样子,急于催促,或替学生表达;后者强调学生能够恰当表达并受到尊重。这看似是对学生的要求,实则反映的还是教师的水平,是教师民主、平等、理解、宽容精神和情怀的体现。
“关注课堂生成”、“以学论教”、“顺学导教”等教学原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在教学情境中,尽可能地发现各种可能性,并在课堂中不断地发展和解释这些可能性,这要求教师既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去捕捉、甄别、重组学生涌现的各类信息,还要能把有价值的信息、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既给学生生成的时间和空间,更善于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因势利导地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预设目标,从而实现教学有效,甚至高效,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论文作者:郭庆明,郭知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评价论文; 阳新县论文; 思维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