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6
【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门诊护士在护理活动中存在或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方法 详细综述了口腔门诊护理活动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心理性等因素,针对存在和潜在的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以下方面着手:防止针刺伤、降低口腔科诊室治疗期间气溶胶水平、个人防护措施到位、做好噪音刺激与辐射防护 、避免化学消毒剂与化学药物的不良刺激、做好汞防护以及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结论 口腔门诊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着很多的职业隐患。在实际工作中应从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着手,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不但有益于保证护理人员的健康,而且对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口腔门诊护士 职业危害 职业防护
口腔科具有患者多、周转快、病情隐蔽等特点,据报道,在口腔治疗中,大约有300多种病原体传播[1]。加之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技术、设备、材料广泛应用于临床,口腔门诊护士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了解口腔门诊护理活动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1职业危险因素
1.1 生物性因素
导致临床感染的病原体相对较多,病毒感染主要有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细菌感染主要是肺结核。根据口腔临床感染的传播途径不同,危险因素主要有污染器械伤害和气溶胶。
1.1.1 污染器械伤害
是指被污染的、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有注射器、口腔诊疗器械,如:车针、根管扩大锉、拔髓针、金属成形片、玻璃板、正畸钢丝等。有报道,门诊口腔医疗器械HBsAg监测阳性率:车针10.4% 、手机头62.5 %、牙钻62.5% [2]。护士常在锐器的使用、转运和处理、传递等过程中发生锐器伤,从而造成职业感染。锐器伤是引起护理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最主要的也是最危险的途径。
1.1.2 气溶胶
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由于高速涡轮机、超声波洁牙机和高压冷却水的广泛使用,治疗中患者口内大量病原微生物及切割牙齿所产生的气溶胶被带入诊室,导致诊室空气的微生物污染。资料表明,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3]。
1.2 物理性因素
1.2.1 噪声刺激
牙科疾病的治疗均需应用各种设备来完成,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在所难免。如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洁牙机、振荡器等。噪声除了引起听力损伤和心血管疾病之外,还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女性的生殖系统、妊娠结局及子代智力和呼吸系统有不良影响。
1.2.2 辐射损伤
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口腔x线机.口腔全景x线机,在进行工作时均存在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可致恶性肿瘤、白血病、不良妊娠及放射病。其来源主要是护士陪同患者插针摄片时。非电离辐射主要来源于光固化仪,其形成的激光束最大的危害是对视网膜的损伤作用。
1.2.3石膏
石膏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粉尘吸人呼吸道引起的矽肺,灌模时手直接接触引起皮肤粗糙、皲裂。
1.3化学性因素
1.3.1 化学消毒剂
含氯消毒液是口腔阴模消毒的常用消毒液,其杀菌效果明显,但在杀菌的同时,含氯的消毒液会残留在空气中不挥发,长期接触的人会感到头痛、恶心等,有体质过敏的人,还容易引发过敏、哮喘疾病等,且有报道还指出其有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的危害。
1.3.2 化学药物
甲醛甲酚、樟脑酚等在临床用于牙体、牙髓病等治疗,此类药物有较强的刺激性。义齿修复所用的自凝牙托水等可导致空气污染,若使用不慎,接触时间较长及高浓度或保护用具不到位可引起皮肤粗糙,甚至烧伤,对呼吸道也有强烈刺激,过敏者可致气喘、呼吸困难。
1.3.3 汞
银汞合金是牙科较常用的充填材料,在调和充填过程中产生汞蒸气以及在磨除牙齿汞充填物时产生汞尘粒。汞蒸气具有高度亲脂性,能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而汞无机化合物还能引起消化道和肾脏的损害。[4]环境中的汞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进入机体引起体内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最常见的是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心理社会因素
口腔科门诊护理的专科操作不仅要使患者满意,同时还应满足口腔医生临床治疗操作中的各项需求。长期工作中容易产生精神紧张和疲劳感。
2 针对职业危险因素采取的预防对策
2.1 生物因素防护
2.1.1 防止针刺伤
(1)护理配合中:扩大针、拔髓针等细小且尖锐器械,应与棉花及其他器械保持一定的放置距离,避免混在各种物品中不易察觉,导致针刺伤。测量扩或锉长度,尽量避免取下或装上扩锉针的标记点,若必须装上则应用镊子辅助。四手操作中医护人员相互传递器械时应准确,避免碰撞和意外滑落。手术中锐利器械传递时,尽量用弯盘来传递。工作中应避免回套针帽,必须回套时只能单手操作。待工作状态的涡轮机,保持车针或钻头朝工作区放置,用完后及时取下。配合过程中擦拭小器械上的污物时,避免直接用手取用棉球,应用镊子夹取棉球进行擦拭。(2)处理污染器械时:由于许多锐器伤发生在使用锐器后的处置过程中,污染器械刺伤是口腔医务人员的主要危险,因此在使用锐器后应立即将锐器放入锐器盒,避免锐器盒过满。将针头和注射器针筒一起丢弃,避免分离针头,如果确需去除,建议使用持针器。养成用镊子(钳子)取污染针头和尖锐物品的习惯。处理锐器时戴厚手套,避免穿有空洞的鞋子。
2.1.2 降低口腔科诊室治疗期间气溶胶水平。
为减少飞沫及气溶胶的形成,减少血液与唾液播撒,提倡使用橡皮障、高速吸引器 [5]。口腔治疗前,让患者漱口(漱口液含有抗菌剂)以降低口腔微生物浓度[6] ;诊室通风、空气过滤或定时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可减少飞沫污染。
2.1.3 个人防护措施到位。
PPE如同一层防护性的“外壳”,是帮助医护人员防止直接接触潜在性感染物的一道保护屏障 [7]。(1)合理使用手套。虽然手套不能预防锐器伤,但可以降低获得BBVS感染的风险,当发生刺伤时,手套可明显减少血液进入人体的量。(2)口罩可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其脸部(特是口鼻)接触到感染性的血液或体液。那些可能产生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或喷雾的操作都需要使用面罩或口罩和护目镜。(3) 提供便利的洗手设施、免洗手消毒剂,确保在操作后或接触血液和其他潜在传染物质后可以及时快速洗手,脱去手套后能立即洗手。
2.2 物理因素防护
2.2.1 噪音刺激防护
涡轮机定时用清洗注油机清洗保养,吸唾器不用时随时关闭,车针及时更换。有条件时应安装相应的吸声材料、净化消声器设备等降低口腔诊室的噪音污染,可保护医护人员健康。
2.2.2 辐射防护
陪同患者摄片时做好辐射防护;使用光固化灯操作时避免光源,可戴防护眼镜。
2.3 化学因素防护
调制汞合金和牙托水时注意通风,充填后剩余的银汞不要随意乱丢,最好集中放置盛有盐水的密闭容器内,深度为17 cm以上。保持诊室空气流通是清除挥发性气体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养成开诊前及午休中定时开窗通风的良好习惯。处理化学消毒剂时戴好手套、口罩及面罩。
2.4 心理危害防护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抗压能力,以积极、从容地心态服务于患者。
2.5 加强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护士在学生阶段没有接受职业暴露预防课程的学习,也没有相应的教材。加强教育,已经被公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培训内容包含各项行为控制的预防措施、标准预防的概念和实践、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通过培训知道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和安全的工作程序。
3 讨论
综上所述,口腔门诊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在实际工作中应从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着手,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薛玲.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探讨.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6(19):59-60.
[2] 陈文学,蒋婧华,章泽豹,等.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0):1152.
[3] 李映兰.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感染预防护理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2):193.
[4] 吴育云,孙艳静,王素玲.杜晓梅一例老年慢性汞中毒患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4):1118.
[5] 赵佛容.口腔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0 —21.
[6] Harrel SK,Malinari J.Aerosols and splatter in dentistry:a brief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infection control implications[J] J Am
Dent Assoc,2004,135(4):429—437.
[7] 章小缓,胡雁.牙科诊疗的感染控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51—55.
论文作者:郑建杭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口腔论文; 防护论文; 因素论文; 职业论文; 门诊论文; 诊室论文; 口腔科论文; 《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