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干部教育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干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党一贯重视干部培养教育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干部队伍新老交替的需要,中央多次强调必须大力加强干部选拔和培训工作。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又提出两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一是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二是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党校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培养干部特别是年轻后备干部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一、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引向深入
党校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是党校的传统和一贯做法,这一点不能动摇。这本来不是什么新问题,但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有些同志思想上有疑虑,认为现在最需要的是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党校仍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课,是否符合新时期历史任务的要求。国际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遭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也使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有某种程度的动摇,产生了学了有没有用,是否过时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学的新知识固然很多(这方面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国民教育系统的各类学校来进行),但是,对于党政领导干部来说,最重要的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干部总揽全局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邓小平同志说:“或者会有同志问:现在我们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同志们,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邓小平文选》第3卷146页)邓小平同志讲的这些重要思想,为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党校马克思主义教学改革的任务。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这可以说是党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转折点。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国内改革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新事物新矛盾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干部理论学习要求更加结合新的实际,回答当代中国面临的新问题,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武装干部头脑的重要性迫切性更加突出了,这就需要把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放在突出的地位。同时,辅之以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要的新知识,如现代科技、现代经济管理、世界经济、金融、法律、当代文艺思潮等。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中心、四个结合”的方针,即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把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著作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备知识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增强党性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学体系,形成新的教学格局。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以来,干部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热潮,县以上干部基本上都轮训了一遍,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学习引向深入。根据中央党校前一个时期培训干部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真研读原著。邓小平同志的著作要系统地读,吃透精神,领会其精神实质,不能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各取所需。除了学习邓小平同志著作以外,也要有重点地选学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著作,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由来和发展能够有所认识和理解。因为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学得深一些。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要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个新思想,也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懂得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剩余价值学说等。
2.要在掌握精髓、抓住主题、把握体系上下功夫。邓小平同志在理论上很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重新确定和进一步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上拨开迷雾,指明了方向。新时期的解放思想最主要的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行的。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历程的艰难曲折和经验教训,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和总结,逐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科学地和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我们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键要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把握它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同志在编辑文选时就讲了:我讲问题都是从大的方面讲的。“从大的方面讲”就是讲的都是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战略性的问题。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定要弄清邓小平同志著作中一系列基本观点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从总体上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性、片面性。
3.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改革中我们遇到各种新问题、热点问题,这些问题怎样从理论联系实际上加以解决,是当前把学习引向深入的很重要的方面。联系实际就要有针对性,不能回避现实问题,回避思想问题。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要加强研讨,联系全党工作大局,选择若干重大问题,精心组织。
二、增强党性,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
增强党性锻炼,是党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党性教育根本上要解决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理想、信念、价值观的问题。一般说,党校学员来校前对学理论、学知识是有准备的,但对党性教育则缺乏思想准备,不少人认为没有什么必要,来的都是领导干部,经组织优选的,党性方面能有多少问题?也有的同志认为搞党性教育是“左”的一套,认为提出改造世界观也是“左”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是必须解决的,而且不是短时期能解决好的。有的人在革命队伍里一辈子也没有解决,有的人在条件变了时,世界观也发生变化,以致到了晚年还会犯错误。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这个问题尤其值得重视。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怎么才有价值?是否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理想?入党是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还是为个人升官发财?对每个党员干部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是精神动力。他在1985年在全国党代表会议上说:“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同上,第144页)当前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社会上仍占有主导地位,但确实出现了淡化的倾向,甚至在 党的干部队伍中还有些人思想深处对社会主义产生迷惘、动摇。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过去对社会主义错误理解造成的影响,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信念动摇。在苏联崩溃、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低潮情况下,对社会主义信念、信心问题难以避免。还有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出现了社会不公平、腐败现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西方的政治观、价值观的渗透,封建剥削阶级思想意识死灰复燃等,一些人对这种现象不理解,影响社会主义信念。根本上是两个问题,一是社会主义这条路是否走得通,二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底灵不灵。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著作武装干部头脑。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真正坚定政治信念,才能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得起风浪的考验。
应当承认这些年来,价值观念在一些人中发生很大的变化,就是说向个人为中心的方向倾斜。个人利益与以个人为中心是两个概念。过去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也有过“左”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对个人正当利益的忽视。但是应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拜金主义和私有观念有着相当大的市场,这种情况不能不影响到党内,影响到党的干部。价值观说到底是为个人,还是为社会的问题。我们从不否认个人利益、个人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集体、国家利益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而且应该兼顾的,但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对党员来说,党员个人的理想、抱负和追求必须要和党的需要、人民的利益统一起来。现在有种说法:“人人都为自己,实际上就是为大家”。这是模糊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界限,把个人放在首位,把社会价值归结为个人价值。自我为中心,只讲个人利益,不讲集体、国家利益;只顾个人需求,不顾他人与社会需要;只要个人自由,不要组织纪律,实际上行不通。发展下去,这种极端个人主义必然与社会发生尖锐的矛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入党、当干部都是为了国家、人民利益,而不是为个人图什么实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年来,在一些干部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了。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使人民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这正是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奋斗目标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共产党的宗旨、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漏洞和空隙,使消极腐败现象得以滋生。西方价值观、腐朽的生活方式也会乘机而入,侵蚀人们思想及党的肌体。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党的干部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权力如不用来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那是极端危险的。党内不少同志特别是老同志很担心,担心什么呢?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这点已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所证实。担心的是腐败问题解决不了使党的肌体受到侵蚀,担心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会蔓延滋长,从而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这也就是忧患意识。在新形势面前,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否则就可能被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所打倒。最近揭露出来的事实,一些干部有的还是高级干部,由于经不起权力、地位、金钱、美色的考验,垮下来了,严重损害了党的声誉,也毁了自己。像王宝森那样的败类虽是极少数,但以权谋私、损公肥私、金钱至上、贪图享受等思想和行为,却在部分干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政治信念,提高道德品质,这是拒腐防变,使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有人说:思想道德教育没有用,哪个腐败分子会受这种约束。当然对像王宝森那样腐败透顶、完全蜕化变质的人来说,思想道德约束没有用,必须绳之以法。但对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来说,首先是防患于未然,重在教育,重在防范,相信大多数干部还是能做到廉洁自律的。当然光教育不够,要有制度约束,还要有监督。至于对那些严重违法分子,要用法律手段惩治。
三、培养教育年轻干部是当务之急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重视党校培养年轻干部的作用。抗战时期,大批爱国青年奔向延安,毛泽东同志亲自担任党校校长,为党校规定了正确的教育方针,并亲自到党校作报告。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整风报告以及其他重要讲话,教育和培养了一代革命青年,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量骨干。80年代初,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提出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邓小平同志特别指出,“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同上,第380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十四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把抓紧培养选拔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并要求“务必把培养教育干部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80年代初,中央党校培训了一批年轻后备干部,现在大部分在重要岗位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据初步统计,从80年代初至今中央党校共举办了18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毕业学员近3000人。其中,有240人已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其他大部分已担任地市、厅局领导职务。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时间推移,各级领导班子中相当一部分已接近或到了退休年龄,到2000年将陆续退出岗位,现在又到了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把年轻后备干部的培训作为党校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党校培训的年轻干部一般指45岁以下的领导干部,又可分为45岁左右和35岁左右两部分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政治素质较好,文化素质也较高。他们都是在改革开放时期走上领导岗位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思想敏税,进取心强,思路开阔,敢于创新。45岁左右的同志在少年时代接受了比较严格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这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文化大革命”中的磨练使他们阅历比较丰富,对国情比较了解,能吃耐劳,培养了工农感情,锻炼了独立工作能力。他们在“文化大革命”后经过拨乱反正,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对“左”的错误的危害认识比较深刻,衷心拥护改革开放。这批人政治上比较稳定,绝大多数都能辩明是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训练差一些。但他们都能以坚强的毅力弥补这方面的不足。35岁左右的青年干部是在改革开放这一重要时期成长起来的,经历比较简单,思想也比较单纯,他们受过正规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训练,有些还出国留学,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不足之处是马列主义理论和历史知识比较缺乏,在价值观、思想方法、判断事物标准方面往往受西方影响,有时不能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个人与组织、学习外国与立足自己的关系,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够,对党的优良传统了解不深,对党内生活、党的规矩知之不多。
针对以上情况,年轻干部培训要着重提高政治素质,突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增强党性锻炼,还要加强党史特别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教育,一些重要原则、结论,对年轻干部来说,似乎很熟悉,他们也常常讲或引用,但真正理解其意义比起久经考验的老同志则有一定差距。当然年轻人不可能有那种经历,但他们可以从学习历史、领会其经验教训中来加以弥补。不真正了解建国以来我们是怎样走过来的,有些什么经验教训,也就很难领会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少同志特别是一些老同志都殷切希望,跨世纪的年轻干部,不仅仅是年龄段上跨世纪,更主要的要具备跨世纪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尤其是在政治信念、政治方向上要坚定不移,要真正相信马克思主义,相信社会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拓宽知识面,明确学习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要求,这是新时期党校培训要求与过去明显不同之处。领导能力的培训如理论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驾驶全局能力等,虽然不是短期可以形成的,主要是在工作中锻炼培养,但党校的培训可以在能力培养上打下一定的基础。我们要通过党校的系统培训,真正达到“掌握理论,扩大知识,增强党性,提高能力”这一目标。
培训年轻干部要培养与使用结合,这首先要求对入学的学员经过精心挑选,确实够后备干部条件的才能入学。对年轻干部也要进行教育。入党校培训是为了充实自己,提高素质,准备承担更重的责任。但不能把选作后备干部当成包袱。职务提升不是目的,在这个问题上个人考虑多了,会影响学习质量。当然,从组织上讲,也要处理好培训和使用的关系问题,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