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忘却的警钟——列宁反对官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官僚主义论文,列宁论文,不应论文,警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党风教育运动已经在全党和各级政府全面展开。重温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一、官僚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对于什么是官僚主义,列宁提出了著名的“毒疮”论——认为官僚主义是政治生活中的“毒疮”。他说:“官僚主义就是事业的利益服从于升官思想,就是特别注意地位而忽视工作。”(注:《列宁全集》,第7卷,第357页。)他在一系列的文章、书信和指令中,都揭露了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如“泛泛空谈,空话连篇”,“办事拖拉”、“开会谜”、“摆委员架子”、“形式主义”等等,他尖锐指出:“可恶的官僚主义积习使我们陷入滥发文件、讨论法令、乱下指示的境地,生动活泼的工作就淹没在这浩如烟海的公文之中了。”(注:《列宁全集》,第42卷,第387页。 )“拖拉作风和贪污行为是任何军事上的胜利和政治上的改造都治不好的一种毒疮”(注:《列宁全集》,第33卷,第57页。)。邓小平针对着我们党政机关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也列举了种种表现形式,并指出了它的危害。他说:“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费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客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7页。)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在新的条件下,官僚主义又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可归纳为:第一,专断型的官僚主义。它是指某些领导干部官气十足,当官做老爷。不能虚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关心群众的疾苦,不能平等待人,使群众感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第二,平庸型的官僚主义。这是指领导干部整日坐在办公室里糊里糊涂,混混沌沌,得过且过,缺乏事业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只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第三,腐败型的官型主义。它是指少数领导干部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审批权、分配权、决定权、执法权等为自己谋取私利,搞特殊化,或者索贿受贿,侵吞国家资财,或者玩忽职守,造成恶性事故,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第四,好大喜功型的官僚主义。它是指领导干部文过饰非,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热心于追求轰动效应,常常忙于应付各种剪彩、奠基和颁奖仪式,而很少集中精力来考虑自己的工作,甚至存在着欺上瞒下,浮夸谎报的恶劣作风。第五,拉帮结伙型的官僚主义。是指一个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些领导干部视个人与小家庭利益高于群众利益,目无群众,放弃党性原则,任人唯亲,结帮营私,搞所谓的宗派主义,奉行好人主义和庸俗关系学。
综上所说,官僚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表现,与无产阶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背道而驰,与无产阶级的思想格格不入,是对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价值目标的偏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它损害的不仅仅是群众的利益,而且腐蚀了党的肌体,影响了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
官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着重从经济根源、政治根源、思想根源以及社会的转型等方面来分析官僚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产生的根源。
第一,从经济根源来看,官僚主义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产物。列宁在分析俄国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时指出:“我们这里官僚主义的经济根源是另外一种:小生产者的分散性和散漫性,他们的贫困、不开化,交通的闭塞,文盲现象的存在,缺乏农工业之间的流转,缺乏两者的联系和协作。”(注:《列宁全集》,第41卷,第218~219页。)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前,就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残余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文化非常落后,小农经济在国内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这种经济落后的状态在建国初期并没有得到迅速的改变,汪洋大海般的小农经济严重阻碍着国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上建国后百废待兴,而国家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又非常奇缺,使得苏维埃国家机关不得不留用了几十万沙皇时代的官吏职员,这些旧官吏、旧职员给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带来了旧思想、旧作风,这些都为官僚主义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条件。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我国官僚主义时也指出:“官僚主义是小生产的产物。”(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0页。)
第二,从政治根源来看,权力高度集中,党政职责不分,是造成官僚主义的另一根源。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俄国在经济上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治上实行了权力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在战争时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在经济建设的和平时期,必然会使少数领导人手中所拥有的个人权力越来越大,而人民群众对少数领导者的制约和监督权力却越来越小。时间稍长,执政者就会产生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老爷式的官僚主义。列宁指出,苏维埃国家机关中的官僚主义正在日益发展,不是机关为人服务,而是人为机关服务。同时列宁也注意到了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党政不分的弊端,在十一大报告中他这样指出:“在我们党同苏维埃机关之间形成了一种不正确的关系,……有些具体的小事情都搬到政治局去解决了。……一切问题都从人民委员会搬到政治局来了……,我希望代表大会能大大重视这个问题。”(注:《列宁全集》,第4卷,第653页。)邓小平同志在分析我国官僚主义产生的政治根源时也指出了领导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他说:“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中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9页。)
第三,从思想根源来看,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反映。列宁指出:“旧社会灭亡的时候,它的尸体是不能装进棺材、埋入坟墓的。它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并且毒害我们。”(注:《列宁全集》,第34卷,第380页。)这就是说, 新型的苏维埃政权虽然彻底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但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官僚主义不会和它的社会基础一起消除,使得新生政权不可避免地带有旧的国家机关的痕迹。旧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思想观念不断地腐蚀着我们的干部队伍,侵害着党和国家的肌体,使一部分党员干部和国家管理人员有机会利用职权拉帮结伙,热衷于对权力的拥戴和崇拜。加上广大劳动人民受到文化水平低的限制,使他们不能对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实行有效的监督,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科学文化知识,也难免犯官僚主义的错误。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也指出:“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的形成同封建主义的影响有关系”,“搞特权,这是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尚未肃清”。(注:《邓小平文选》,第2 卷,第331~332页。)
第四,从现实根源来看,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也给官僚主义的滋生以可乘之机。目前,我国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可能会在工作中产生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一些企业和部门有可能背离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去追求局部利益,背离长远利益去追求眼前利益,再加上转型过程中政府体制的僵化,人员素质不高,多种法规、制度不能及时出台,致使政治体制的改革滞后,无法与新的市场经济相配套,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官僚主义的监督和防范,从而为官僚主义提供了产生和滋生的条件。
三、官僚主义的危害
王沪宁先生在所编的《腐败与反腐败》一书中指出:“历史常常呈现令人多思的逻辑:越是危害性大的东西越容易发生,越是人们极力要克服的东西越不易克服。”官僚主义现象就是如此。它之所以能够久铲不除,与人们对它的危害认识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官僚主义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它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
第一,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破坏党群关系,削弱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权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无产阶级政党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列宁从不容许任何人变为脱离群众,站在群众头上的特权者。当他看到苏维埃国家从中央到地方都普遍存在着脱离群众,将自身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满足于发号施令,当官做老爷的官僚主义现象时,严厉地警告全党:“我们所有经济机构的一切工作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官僚主义。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注:《列宁全集》,第52卷,第300页。)
第二,官僚主义窒息社会主义民主,压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列宁指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自己管理国家的社会,苏维埃政权将由以前受资本家压迫剥削的劳动群众,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出的代表来掌握,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是广大的劳动群众,“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注:《列宁全集》,第27卷,第123页。), 而盛行的官僚主义却压制社会主义民主,使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也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官僚主义“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防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1页。)。
第三,官僚主义阻碍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1920年,为了尽早实现国家电气化这一目标,全俄执行委员会提出要尽早制定《全俄电气化计划》,这个建议在执行的过程中遭到了官僚主义者的嘲笑和拒绝。针对此事,列宁非常尖锐地批评说:“这是用纯粹的官僚态度葬送实际工作。”(注:《列宁全集》,第40卷,第351页。 )这个典型事例说明了官僚主义者对待工作往往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高高在上,使做出的决定和指示出现失误,甚至要延误重大决策的迅速实施,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害,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四、官僚主义的防范措施
列宁指出:“同官僚主义作斗争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任务。”(注:《列宁全集》,第32卷,第36页。)在加强俄共(布)党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列宁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同官僚主义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尤其是在晚年,他把反对官僚主义作为巩固党和政权的重要任务来抓,采取了多种措施和运用各种手段,从根本上堵塞官僚主义产生的渠道。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是战胜官僚主义的重要手段。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列宁认为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早在十月革命前,列宁根据马克思关于民主制的理论,提出了未来的社会主义民主将是比资本主义民主程度更高的民主制度。这种民主就在于“让人民群众自下至上地直接参加整个国家生活的民主建设”(注:《列宁选集》, 第3卷,第47页。)。“使所有的人都来执行监督和监察的职能,使所有的人暂时都变为‘官僚’,因而使任何人都不能成为‘官僚’”(注:《列宁选集》,第3卷,第266页。)。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1918 年1月起草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宣布:“政权应当完全地、绝对地属于劳动群众和他们的全权代表——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注:《列宁选集》,第3卷,第406页。)这表明了一切权力都归属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能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为扩大民主制和限制官僚制提供了保障。列宁说:“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把反官僚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直到取得完全的胜利。”(注:《列宁全集》,第36卷,第154页。)但是, 建国初期由于苏维埃俄国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低,不能直接地行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只能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替自己行使民主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建立健全各级民主监督制度,以防止党和国家机关的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官僚化,滥用权力和蜕化变质。为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苏维埃政府于1918年成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同年7 月改组为国家监察人民委员部。1919年5月4日,在国家监察部下设立了中央控告检查局,接受审理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权力、渎职和违法行为的控告和检举。党的监察机关全部由优秀的工人和农民组成,它有权监督中央和地方一切国家机关人员,也有权监督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监督制度的建立,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国家主人翁地位。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邓小平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比较少。”在我国许多机关的政治生活中,也存在着诸如权力过分集中的官僚主义现象,因此,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各级监督机构,加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仍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重大任务,这是克服官僚主义的重要手段。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是消除官僚主义的重要措施。由于官僚主义的拖拉作风,玩忽职守,循私枉法等行为,往往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甚至给经济建设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列宁在加强各种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加强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利用苏维埃的法律手段对官僚主义进行严厉的打击。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首先加强了立法建设。针对着国家缺少统一法制和盛行地方主义的严重弊端,列宁在1922年就强调全联盟要实行统一的法制。只有建立统一的法律法规,才“能够实际地抵制地方影响,地方的和其他一切的官僚主义,使全共和国、全联盟真正统一地实行法制”(注:《列宁全集》,第43卷,第197页。)。为此,从十月革命胜利后到列宁逝世, 全国已制订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法律法令,使司法机关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有了严格的法律依据。不仅如此,列宁还注重法律的实施。他对共产党员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他说:“对共产党员应比对非党员三倍严厉的惩办”,这是“起码的常识”(注:《列宁全集》,第51卷,第275页。)。对有腐败行为的党员干部主张“在报刊申斥, 又要严加惩办”(注:《列宁文稿》,第4卷,第222页。)。他一再强调:“对犯有官僚主义,拖拉作风,不尽职、疏忽大意等过错的人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者必须撤职,并送交法庭申办,由司法人民委员部进行公审。”(注:《列宁全集》,第33卷,第303页。 )因此他对每一件违法乱纪的事例都要追究,不管违法乱纪者职务如何,并经常亲自检查法律的执行情况。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保证了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且使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法律化、制度化。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法律制度,并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我们国家缺少执法和守法的传统,许多地方还存在着以言代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更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使法律真正成为打击官僚主义的有力工具。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消除官僚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既然官僚主义是小农经济和经济不发达的产物,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消除官僚主义的本原。列宁在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中,一刻也没有放松地强调大力发展机器大工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面改造俄国的小农经济。因为在一个生产力水平低,物质基础薄弱,大工业不发达,小农经济占有优势的国家里,是不可能根除官僚主义的。列宁曾说:“我们可以赶走沙皇——赶走地主——赶走资本家。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在一个农民的国家中,却不能‘赶走’、不能‘彻底消灭’官僚主义。”(注:《列宁全集》,第33卷,第490页。 )而根除官僚主义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现代化的大工业,改变落后的小农经济。尤其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党和国家的头等重要任务。我国也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邓小平同志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的破坏,使中国成了贫穷落后的国家。”我国也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从根本上彻底改变经济贫困落后的局面,才能最终战胜官僚主义。
总之,反对官僚主义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以任何某种单一的措施和手段来根治都难以奏效,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遏制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标签:官僚主义论文; 列宁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列宁全集论文; 列宁选集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 苏维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