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慧理论对于规划孩子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智慧潜力,提高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尝试着用多元智慧理论来指导识字教学。在课堂上,笔者不断变换讲课的方法,从语言到视觉再到音乐等等,经常以各种灵活的方式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一、识字生活化,发展语言智慧
教师如果不为刚刚进校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那么识字将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对于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信心是极为不利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语文是母语教育,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开始学习汉字之前,小学生已通过口语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词汇,这些从不同渠道接受的字词,构成了最基本的语言积累,为今后的识字、阅读奠定了基础。
在识字教学中笔者充分调动学生这些生活经验和积累,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才纷纷说出 “合格”“百合花”“合影”等曾经认识的字,还讲了一个和“合”有关的故事。这样,既强化了识字效果,拓宽了识字途径,还极大激活了学生的语言智慧。
二、识字色彩化,发展视觉空间智慧
低段儿童对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即主要是以看来进行记忆。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刺激除了能够引起视神经中枢的兴奋外,还能在他们的 “心灵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中,笔者坚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字画同源,表形性是汉字的主要特点之一,不少汉字的形都是摹仿具体物象而构成的。教学这类汉字时,笔者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汉字涂色或根据汉字的特点为汉字配上一幅画,使抽象的字符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或图画,让学生在填色过程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记住了这些抽象符号在形状上的细微区别,而且发展了视觉空间智慧。就曾有孩子拿着自己画的 “‘岛'字配的画”给笔者看,让笔者猜猜是什么字?当笔者问到为什么要这样画时,这位学生说:“我先画一座山,再在山上画一只鸟,岛的四周还有水,所以我还画了一个大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海无边无际,鸟儿飞呀飞呀,飞得累了,想找一个地方休息一下,有什么地方可以歇脚呢?对,海底的山峰露出了水面,快到岛上歇一歇吧!”
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这一事物形象来识记字形,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大脑皮层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进而产生良好的无意识记,促进了学生记忆过程中的编码与贮存由自由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化。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笔者想可能比老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要深刻得多。
三、识字儿歌化,发展音乐智慧
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在识字教学中,无论是教生字的发音,还是教生字的字形,笔者都运用了大量的儿歌,有的是传统的儿歌。
例如。“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 a a;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 o 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 e e。”有的是笔者为了教学需要,自编的儿歌。例如在教“e i”这个复韵母时,笔者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小兔飞飞,爱喝咖啡。e前i后,喝了一杯。”像这样的儿歌还有很多。例如,在教“i n g”这个后鼻韵母时,笔者问他们怎么记住这个韵母的发音,有个孩子站起来说,她要用儿歌来记:“天上一颗星,树上一只鹰,墙上一颗钉,地上一块冰。”
由此可见,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智慧。
四、识字游戏化,发展肢体运作智慧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较大。识字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用肢体、手势来进行“手舞足蹈”。例如,在《操场上》生字教学时,笔者把“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个词语分别写在纸条上,在做游戏时,让学生看了纸条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其他小朋友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则要扣分。在学生识记生字后,笔者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一起玩一玩。当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地欢跳时,为什么打球的打、拍球的拍、拔河的拔都是提手旁,而跳高的跳、跑步的跑、踢足球的踢都是足字旁,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笔者在课堂上还开展“找朋友”、“摘苹果”、“送信”等游戏,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暂时联系,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肢体运作智慧,使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的识字,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感悟、体验。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尊重。更为学生自主识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窦娇颖;如何提高识字教学质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毛俊晖;识字教学三题[J];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Z1期
[3]宋慧红;轻松识字 多方促读——识字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设计;2004年04期
[4]王连娣;多方式、多渠道识字教学初报[J];广西教育;2004年10期.
论文作者:蒋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笔者论文; 汉字论文; 学生论文; 智慧论文; 儿歌论文; 孩子论文; 生字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