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致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SFTS 患者86 例,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原体检测、实验室检查、死亡率等信息,总结SFTS 的主要致病因素。结果:SFTS 高发于中青年务农群体,蚊虫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SFTS 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死亡率达10.5% 且与器官功能障碍紧密相关。结论:年龄、血小板计数及多重器官功能障碍是影响SFTS 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主要相关因素。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新型布尼亚病毒【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07-0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该病多发于4-10 月份,高发于青壮年群体,临床症状以腹痛、蛋白尿、血小板减少、腹泻、血尿、疲乏、胃肠道症状等为主,该病具有传染性,且近年在中国的并发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笔者结合临床实例探讨SFTS 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致病机制,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 年9 月至2014 年5 月期间确诊并收治的SFTS 患者86 例,诊断标准为:①急性发热,体温≥ 38℃;②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减少,白细胞小于4×109 个/L,血小板小于100×109 个/L;③实验室检测结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确诊SFTS:核酸检测阳性;急性期SFTS 的特异性IgM 抗体呈阳性;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株;特异性IgG4 倍抗体滴度在配对恢复期和急性期明显增加或变化[2]。排除合并肾综合征出血热、螺旋体、副伤寒、EB 病毒、布氏杆菌病、巨细胞病毒等感染。
1.2. 检测方法取患者血清样本200μl,按照Roche 试剂盒的说明书来提取病毒RNA,用荧光PCR 试剂盒,自行设计探针、引物进行扩增,进行实时荧光RT-PCR 检测。其后进行SFTSV 的S 段RT-PCR 检测,用病毒培养呈阳性的培养液提取病毒RNA。用Eppendorf PCR 仪器完成反应,用溴化乙锭预染色的琼脂糖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并拍照存档。
1.3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 用Kaplan-Meier 法和t 检验对所有数据和双尾进行生存分析,α=0.05 为检验水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2.1 患者临床资料与SFTS 的关系通过对86 例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以下方面具有典型性。86 例患者中,77 例职业是农民,占比89.5%。所有患者病发前2 周左右均有野外劳动或旅游史,有52 例确信被蚊虫或蜱虫叮咬过。病发月份分布在3-10 月,其中5-8 月是病发高峰月。
年龄16-69 岁,平均(48.6 3.9)岁,其中45-59 是病发率最高的年龄段。
2.2 SFTSV 检测结果SFTSV 的S 段RT-PCR 检测结果表明,S 段扩增出目的DNA的敏感性最高,经大量扩增、转染、纯化、转染、酶切验证转染效果后,测序图谱结果证明,86 例患者均为SFTSV 感染,且同源性高达95% 以上。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86 例患者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均呈行下降,白细胞平均下降(3.10.8)×109 个/L,白细胞最低值出现在病发后第1d 至第16d,平均第(8.3 3.6)d。血小板平均下降(43.9 12.3)×109 个/L,血小板最低值出现在并发后第2d 至第15d,平均第(8.6 3.1)d。
2.4 SFTS 死亡情况分析86 例患者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后77 例病况明显好转,基本恢复健康,无生命危险。其余9 例死亡,死亡率10.5%。研究发现,9例死亡病例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密切相关,MODS 主要包括呼吸、肝脏、肾脏、心血管、血液、中枢神经系统障碍。9 例死亡患者中,5 例有6 个器官障碍,3 例有5 个器官障碍,1 个有4 个器官障碍。
3. 讨论从患者基本资料来看,SFTS 患者群体具有明显的特征。患者职业以从事农耕的农民为主,传播途径为蚊虫或蜱虫叮咬,病发高发期集中在5-8 月,这与蚊虫滋生和农忙季节分布相关,年龄上也以从事农事的中青年群体为主。这与其他学者关于SFTS 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一致,揭示了SFTS 的致病因素和传播途径[2]。
检测结果印证,SFTSV 是SFTS 的重要病源,而SFTS 患者的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等生物化学参数也有其独特性,对SFTS 患者而言,这些参数可以视为诊断疾病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越低,器官功能障碍程度越高,存活率越低[3]。即SFTS 存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接近正常水平,而死亡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由此,笔者认为,可以将血小板计数视为SFTS 预后的预测因子之一。
从SFTS 死亡率来看,器官功能障碍越严重,器官系统受损越多,患者的死亡率越高。而多重器官功能障碍(MODS)在很大程度上与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故这表明年龄和MODS 也可被视为SFTS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死亡预测因子,临床治疗上,要对高龄患者群体及MODS 给予更多的关注,积极避免死亡案列发生。
综上,笔者认为,年龄、血小板计数及多重器官功能障碍是影响SFTS 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主要相关因素,应当在临床上加以重视,最大程度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1] 陶文元,陶欣.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8 例报告[J].江苏大学学报 ( 医学版),2011,21(1):91-92.[2] 袁春,崔宁,王炳军,等.253 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特征[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7):3413-3417.[3] 窦相峰,吕燕宁,王全意,等.北京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和病原检测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12):928-945.
论文作者:秦童1 邵运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7
标签:患者论文; 血小板论文; 器官论文; 综合征论文; 白细胞论文; 血小板减少论文; 因素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