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复杂性
我国国土面积非常辽阔,地形和地势也都相对比较复杂,每个地区的土壤特性也都各不相同,主要包括了杂填土、淤泥土质、冻土、黄土土壤以及熔岩性土壤,每一种土质对于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同时也就给具体的勘察工作、设计工作和施工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2 多发性
在具体的工程当中,总是难免会出现一些设计方面的问题,这便会导致一定开裂现象和坍塌现象的发生,在这些灾害面前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同时还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1.3 隐蔽性
除以上所说的热点以外,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还具有隐蔽性特点,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都会被后期的施工流程所覆盖,从而会增加整个施工质量的难度,而且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应该不断加大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
1.4 严重性
建筑工程一旦竣工投入使用就务必要确保其稳定性能和安全性能,否则不仅会给整个建筑物和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而且还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并且这种损失往往都是不可弥补的。对于整个建筑物来说,如果地基基础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便会给整个建筑工程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地基是整个建筑物的主要重力承载部位,所以一定要确保地基基础工程的稳固性,进一步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加强地基基础施工管理措施
2.1 地基基础勘察准确性
需提高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前提就是地基基础的勘察工作,考虑到建筑地基基础有较多的工序,质量要求高、专业性较强,而地基基础勘察工作的开展能够对隐蔽的事故问题提前预知发现,既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且也能够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信息和参考资料。利用地质勘察的方法深入且全面地了解施工工地的整个地质情况,对已勘察地质情况和地质类型进行参照以完成相关施工方案设计,除了需要认真记录和分析勘察数据外,还需合理规划建筑总平面组图,高度重视勘察的结果,记录真实的数据情况,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不可忽略任何施工细节。此外,地基勘察的钻孔深度也需合理确定,确保深度与评估标准相符。
2.2 施工技能准备
在地基基础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施工技能的准备工作是施工顺利的有效保证,相关人员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工期、工程合同以及施工要求。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环境的了解以及对施工图纸的熟悉程度,确保施工按照图纸规范进行。当施工图纸中出现不符合实际施工工作要求时,应建立施工技术的补充和准备工作,确保施工技能满足实际地基基础施工要求,并不断优化施工工序,使地基基础施工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优化。
2.3 施工中防止不均匀沉降发生的方法
确保每个住房的基础设施平衡,合理安排施工过程。基坑开挖后认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勘查和检查。对于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堆放,还要注意其科学合理性。在基础的顶部应尽量避免过多或过重的建筑材料,主体建筑和材料堆叠应设置在隔离区域之间,减少对基础的影响。对各工序的施工,要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进行严格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确保基础不会由于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结构裂缝问题的产生,在建筑物的施工中,加强对建筑结构质量的控制,增加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不均匀沉降的产生。因此,在施工前期,技术人员应对施工现场的地质因素进行格检查,然后在各个环节的施工中严格监测,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4 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地基基础技术的实际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加强地基基础施工管理,首先应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熟悉施工的完整流程以及施工图纸,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督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与施工规范合理施工。对于地基基础施工中的薄弱环节,管理人员应加强重视,避免其出现错误。此外,管理人员还应熟练掌握工程的施工情况,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以及施工责任意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规范和监督施工人员的施工工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5 DDC灰土挤密处理法
DDC灰土挤密处理法可以对那些不适合直接施工处理的地基进行一定的改造,从而使得其完全符合工程的相关要求。具体的施工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地基注入一定量的灰土;其次,对其实行分层夯实处理;再次,反复锤击;另外,适当多大桩径,从而取得符合规定的复合地基。这种技术可以对一些不符合处理要求的特性进行有效的消除,比如土层的湿陷性。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处理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将地基的强度增大7倍左右,所以这种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与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施工当中。
3 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运用
3.1 地基基础的选择
地基是整个建筑施工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建筑整体质量承受的对象,要保证所选用地基的基础具有非常充足的承载能力,充分的满足建成之后建筑体的称重所需,地基施工过程当中,需要选择独立的基础,如果说建筑建设的规模比较打啊、重量比较大,但是在实际选择过程当中的地基位置的土质比较松软,就会对建筑的安全稳定性产生不良的影响。其中软土地基的主要表现特点为:土质内部稀松、含水量过大,因此在软土地基的建设过程当中,必须要不断的提升对土体成分的有效分析,参照土质本身的特点来选择和处理地基基础。
3.2 预压法施工
在建筑正式开始建设之前,依照施工地址所能够承受的重量来施加相应的压力,积极有效的排除了工程所在地地质当中所有不利性的因素,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地基可以充分的满足对建筑体的质量承受,通过预压法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的排除土壤内部的水分、气体等,常用的预压法有真空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等,前一种方式通常在地面下面的地基施工,通过建筑设计竖井,来保证土质内部存在的水分可以顺利的被排除,从而获得了比较高的预压工作效果;另外一种预压法,主要是使用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当中,将其中的软土换成土质比较硬的土体,通常可以选择砂石等,然后再进行预压工作,将其完全的夯实,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的提升地基的称重能力,防止地基产生沉降情况。
4 结束语
总之,房屋建筑重要技术是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关系现代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勘察工作,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同时还要采用适宜的施工方法,有效地提高地基基础的稳固性。
参考文献
[1]侯明智.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01):62.
[2]张端荣.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 低碳世界,2017,(01):158-159.
论文作者:陶学松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地基基础论文; 地基论文; 预压论文; 土质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红地产》2017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