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概况与热点
兰良平※
摘要: 2012年泰国提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可持续发展”倡议以来,学界对其展开了多角度的讨论,并形成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为客观评价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概况,基于中国知网(CNKI)2012—2018年刊载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论文为对象,从文献计量学视角对近年来中国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概况和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概况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且水平较高;云南大学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的重要机构;国家级项目占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课题较大比例;研究成果多聚于政治、经济、交通运输和法学领域;形成了如卢光盛的《“澜湄合作机制”建设:原因、困难与路径?》等一批研究论文;在热点上:形成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理论、联合执法、水资源合作、经贸合作及澜沧江—湄公河共同体关系和媒介舆论研究等六大主题。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概况;热点主题;计量分析
澜沧江—湄公河发祥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河流全长4880千米,流域面积为81.1万平方千米,其中澜沧江总长2161千米,河域面积167487平方千米① 周长进、关志华:《澜沧江(湄公河)正源及其源头的再确定》,《地理研究》2001年第2期,第184~190页。 。澜沧江一河两名,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横跨中国西部和整个中南半岛的腹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① 何大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5年第1期,第75~83页。 。20世纪80年代印度支那战争结束后,澜沧江—湄公河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最早开展次区域合作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之一② 李晨阳:《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遇、挑战与对策》,《学术探索》2016年第1期,第22~27页。 ,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议题。从2012年泰国提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可持续发展”倡议以来,澜沧江—湄公河各国积极响应。在2014年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得到湄公河五国的积极支持。2016年,在中国海南三亚市举行的首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领导人会议上,澜沧江—湄公河六国共同发表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打造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这标志着澜湄合作机制的正式启动。
2012年以来,中国学者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然而,中国学者主要关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哪些领域?热点主题有哪些?有哪些作者与机构在关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未来如何深入研究?阶段成果有什么特点?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刘卿在《澜湄合作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一文中对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进展、驱动因素及其未来方向做了相关分析,但以上问题仅有部分得到解答,目前尚未有学仁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阐释其研究进展。基于此,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2012—2018年刊载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论文为对象,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展开定量文本分析,希望为解答以上问题及把握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前沿信息提供一定参照。
洱海流域纯林碳密度39.52 t·hm-2,栎类碳密度最大。各优势树种(组)平均碳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栎类>华山松>云南松>桉类>冷杉>其他阔叶树>柏木。
一、中国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概况
(一)发文数量与期刊分布
中国知网(CNKI)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③ 《数据库介绍信息》,http://kns.cnki.net/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2019年1月28日。 ,故以其为平台检索的学术论文能满足文献计量学对样本数量的要求。因此,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NKI)”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或“澜湄合作”为“主题”进行“全部期刊”检索,论文时间设为“2012—2018年”,总共找到172条记录(2019年1月28日检索)。为保证论文的学术性,笔者去除了一些无关论文的文章如新闻报道、会议综述、工作通讯等,把106篇论文定为样本数据。从表1得出,近年来中国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成果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表1 2012—2018年中国知网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发文情况一览表
在106篇论文中,发表期刊涉及65种(详如表2所示),其中刊载3篇论文以上的期刊有《东南亚纵横》《世界知识》《国际问题研究》《当代世界》等11种,刊载2篇的有《边界与海洋研究》《对外经贸实务》《国际论坛》等11种,刊载1篇的有43种,期刊分布总体呈现“大分散、小集合”特征。结合“2018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④ 陈建龙、朱强等主编:《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要目总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来看,近年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的发表面较广,具体包括: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的有《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广西社会科学》《学术探索》《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种共15篇,国际政治类的有《国际问题研究》《当代世界》《世界知识》《太平洋学报》和《外交评论》5种共17篇,法学类的有《政法论坛》《法学杂志》2种共2篇,世界经济类的有《东北亚论坛》《亚太经济》2种共3篇,中国经济、经济计划管理类的有《生态经济》1种共2篇,贸易经济类的有《对外贸易实务》1种共2篇,综合性经济科学类的有《经济纵横》1种共1篇,信息与传播类的有《中国记者》1种共1篇,科学、科学研究类的有《中国软科学》1种共1篇,106篇论文所涵盖的65种期刊总共涉及中文核心期刊19种(占29.2%)共44篇(41.5%)。可见,近年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比较高。
(二)研究主体分布
在安全合作理论方面,余潇枫等人基于安全共同体理论的反思,提出了构建“非传统安全共同体”的理论设想,认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是中国构建非传统安全共同体的积极尝试① 余潇枫、王梦婷:《非传统安全共同体:一种跨国安全治理的新探索》,《国际安全研究》2017年第1期,第4~25页。 ;武友德等人通过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展多国联合执法、替代种植等治理实践的分析,认为跨流域创新治理体系是解决跨国区域流域合作治理的关键之一② 武友德、李灿松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治理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现途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第92~99页。 ;彭班(LAOBANGHER PO)指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非传统安全问题最严重地区之一,提出了构建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构建共治共防网络体系等对策建议③ 彭班(LAOBANGHER PO):《澜湄次区域非传统安全问题合作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李晨阳认为,尽管经济和文化交流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重点,但非传统安全必须得到高度重视④ 李晨阳:《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遇、挑战与对策》,《学术探索》2016年第1期,第22~27页。 。
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单篇短章的教学仍然占据着主要位置,且主要的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上课模式仍是以教师作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评价,都是以此来制定的,整本书阅读及整本书阅读教学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鲜少出现。
表2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论文期刊分布一览表
从发文106篇的作者区域来看(详见表4),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绝大多数研究成果来自云南省、北京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专家学者,累计发文72篇,占67.9%。发文区域学术活力旺盛主要与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省区以及北京是中国首都等因素密切关联。而湖北省、上海市和江苏省则是依托强大的教育资源展开国家战略的理论研究,如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凭借其国际关系、政治和历史等学科优势,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
7、液压制动机车制动失效。要认真检查制动总泵和分泵,是否按时更换刹车油,彻底排除制动管路的空气,并要查看刹车踏板是否符合科学高度。气压制动的机车要检查调整最大制动工作气压,检查制动皮碗及软管是否发生异常变化。
表3 2012—2018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发文≥2的作者分布一览表
表4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发文作者地区分布一览表
(三)基金论文分布
基金论文是指得到各类相关项目基金资助而形成的成果论文。由于基金项目经过了专家评委组对其科学性、前沿性、应用性的严格审查,因而基金论文在很大程度上能代表某个领域的研究新动向和核心问题所在① 杨木容:《〈石油学报〉有无基金论文引文比较分析》,《现代情报》2004年第5期,第212~214页。 。因此,对基金论文的分布梳理对科学掌握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的新趋势、新热点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过程中,由于部分基金项目信息不完整,为了充分保障基金项目信息(如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的完整性,笔者通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库、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之“常用速查”、百度学术、中国知网“基金”查询等手段来补齐基金项目的名称、项目编码。另外,笔者以发文第一基金项目进行成果统计,共得到52篇基金论文,各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得到的基金资助面较广,其中国家级(含国家社会科学、国家自然科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5项,占48.1%。
表5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基金论文分布一览表
(四)学科领域分布
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方面,扶怡对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现状、功能及其与湄公河水资源国际法律体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⑥ 扶怡:《澜湄合作机制的现状、功能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鄱阳湖学刊》2018年第2期,第80~87页。 ;戴永红等人认为,尽管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已取得部分成果,但依然面临新老机制协调乏力以及湄公河流域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不稳定等问题,进而提出了中国应明确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定位,重点经营与老挝、泰国、柬埔寨三国合作,拓宽合作渠道等对策建议⑦ 戴永红、曾凯:《澜湄合作机制的现状评析:成效、问题与对策》,《国际论坛》2017年第4期,第1~6页。 ;刘传春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为例,基于搭建沟通平台、设置议程和签订合作协议等,探讨了中国合作理念是如何在机制建设中转化为中国国际合作者身份的认同功能的问题⑧ 刘传春:《中国对外合作机制的身份认同功能:以澜湄合作机制为例的分析》,《国际论坛》2017年第6期,第35~40页。 。
图1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的学科分布示意图
注:图 1(130篇)与表1(106篇)论文数有差异,因为统计方式不同(图1为中国知网自动统计、表1为人工统计)所致。
(五)论文引用分布
自2014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倡议以来,澜沧江—湄公河各国积极响应并积极筹备建设,也引发学者们对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广泛关注,逐渐形成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的热点主题。从笔者检索到的106篇文献来看,当前热点主题主要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理论、联合执法、水资源合作、经贸合作、共同体关系和媒介舆论研究。
二、中国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的热点主题
一般而言,“一篇论文,被同行引用的情况,往往代表该论文的创新性或前沿性,表明受到学术界重视程度”① 刘雅娟、王岩:《用文献计量学评价基础研究的几项指标探讨——论文、引文和期刊》,《科研管理》2000年第1期,第93~98页。 。所以,论文引用(“引文”)是衡量学术影响力的一个主要因子。通过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引文≥10的数据统计,一共得到16篇(如表6所示)高频引文,这些引文主要是讨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理论机制、水合作、经济合作、执法合作和安全合作等方面,说明这些主题是当前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的热点,而这个结果也与图1的结果相互呼应。
在航运发展方面,李晋鹏基于澜沧江—湄公河干流航运开发现状,讨论了水电梯级开发对澜湄国际航运的影响及解决办法⑦ 李晋鹏:《水电梯级开发对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通道建设的影响研究》,《水道港口》2017年第6期,第592~597+638页。 ;卢光盛从地缘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湄公河航道面临政治互信不足、安全隐患潜伏等问题,并提出了“以经促政”“以经促情”等途径来升级湄公河航运通道的建议⑧ 卢光盛:《湄公河航道的地缘政治经济学:困境与出路》,《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第138~145页。 ;武晓文从技术角度切入,并引入“江河综合调度”概念来化解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跨界综合调度的技术问题,进而得出了构建跨界江河综合调度系统是实现利益最优与各方共享平衡的最佳方式⑨ 武晓文:《澜沧江—湄公河跨界综合调度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水利水电快报》2017年第7期,第36~40页。 。
在中越合作方面,邱普艳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就中越两国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的经济合作进行了展望与分析⑩ 邱普艳:《“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越经济合作:现状与展望》,《和平与发展》2018年第4期,第78~93页。 。在中柬经贸合作方面,郑国富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为背景,针对中柬经贸合作的现状、成效、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实证研究[11] 郑国富:《“澜湄合作”背景下中柬经贸合作的成效、问题与前景》,《国际关系研究》2018年第5期,第132~143页。 。在中泰经贸合作方面,闫永军基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背景,就中泰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12] 闫永军:《澜湄合作机制背景下中泰经贸合作研究》,《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第12~15+39页。 ;郑国富通过对中泰经贸合作现状的梳理,就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背景下的中泰经贸合作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13] 郑国富:《“澜湄合作”背景下中泰双边经贸合作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对外经贸实务》2018年第10期,第25~28页。 。在中老经贸合作方面,彭志荣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为切入点,分析其将给中老经贸合作带来的机遇,并对如何深化中老经贸合作进行研究① 彭志荣:《澜湄合作机制背景下中国与老挝的经贸合作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第44~47页。 。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关系方面,卢光盛指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皆是为促进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共商共建共享形式,两者存在较多的交叉与重叠,中国应进一步发挥区域合作引领作用,从“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进行有机结合② 卢光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东南亚纵横》2016年第6期,第31~35页。 ;卢伟等人提出,要依托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构筑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推进机制③ 卢伟、公丕萍、李大伟:《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任务及推进策略》,《经济纵横》2017年第2期。 ;盛玉雪等人认为,中国—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面临合作机制供给过度与不足并存的问题,并提出对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是促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有利选择④ 盛玉雪、王玉主:《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推进机制:需求、供给及选择》,《学术探索》2018年第3期,第45~50页。 。
表6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引文≥10的文本分布一览表
(一)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理论研究
澜沧江—湄公河六国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为了回答这个重要的问题,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理论成为开展互动合作的基本议题之一。当前,中国学者对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理论的研究以安全合作为聚焦点,主要涵括安全合作理论、跨境安全治理和合作机制等方面。
研究主体是学术论文的“生产者”,也是学术界评价研究机构学术贡献率、科研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对106篇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论文的作者信息提取,共得到80名(以第一作者计算)作者发表论文,其中发表论文2篇(含)以上的作者和机构有9个(如表3所示)。发表澜沧江—湄公河研究论文较多的学者有:云南大学的卢光盛、罗圣荣、刘稚,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郑国富,中国人民大学的罗仪馥,武汉大学的屠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邢伟,广西师范大学的闫永军等。通过作者发文数量的可视化分析,表明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和国际关系学院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主要研究机构。
在跨境安全治理方面,卢光盛等人基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的跨境安全治理问题,就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安全提出了相应对策⑤ 卢光盛、张励:《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与跨境安全治理》,《南洋问题研究》2016年第3期,第12~22页。 。而跨境安全治理涉及水资源治理、航运治理等议题,笔者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阐述。
在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相关的106篇论文中,涵括的学科领域较广,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位列前6的学科分别是政治、国民经济、水利工程、理论经济学、法学和交通运输经济,各占36.2%、19.2%、12.3%、6.9%、5.4%和 4.6%;其后是公安(3.1%)、新闻传播(3.1%)、环境(2.3%)、国际贸易(2.3%)和区域经济(1.5%);之后是水产(0.8%)、地理(0.8%)、农业经济(0.8%)和交通运输(0.8%)。结合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内容,可知当前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主要聚焦于政治、经济、水利、交通运输和法学领域。
(二)联合执法研究
从2011年湄公河“10·5惨案”发生以来,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安全问题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中国政府倡议下建立了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四国联合执法安全合作机制。而随着近年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建立,如何将四国联合执法拓展到六国联合执法成为中国学者聚焦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核心领域之一。
影响澜沧江—湄公河各国跨境联合执法的因素有很多,如政治、文化和制度等造成的联合执法难问题等。白俊丰基于政治因素视角,分析了联合执法难的困惑,并提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要以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为基础的破解建议⑨ 白俊丰:《推动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的政治因素分析》,《东南亚纵横》2017年第5期,第50~55页。 ;曹旭基于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正式启动运营,提出了要构建以澜沧江—湄公河执法安全合作的犯罪情报融合中心、联合行动协调中心和能力建设规划中心为基础的澜沧江—湄公河执法安全合作体系⑩ 曹旭:《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创立之设想》,《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第45~50页。 ;王剑峰认为,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跨界联合执法仍然存在制度性文件和规范化常设机构缺失、西方大国介入等现实困境,故从主权与互利、制度与一体化和互信与认同等3个维度提出了促进澜沧江—湄公河联合执法合作的对策建议[11] 王剑峰:《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跨界联合执法: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第46~51页。 ;郭莲从加强协商达成各方共识、加强执法透明度方面提出了促进湄公河联合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的常态化建议[12] 郭莲:《湄公河联合执法安全合作的探索》,《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第75~79页。 。这些学术建议和观点将对促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联合执法以及提升既有的联合巡航执法行动水平发挥引领性作用。
(三)水资源合作研究
水资源是构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物理介质,也是与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各国民众形成“同饮一江水”的核心纽带,因而,如何维护好、保护好澜沧江—湄公河水质,使之成为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各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虽然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刚建立不久,但中国学者已在水资源合作方面进行了较多探讨,主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的安全治理和航运发展等。
在水资源治理方面,邢伟通过解读亚洲安全观框架下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安全治理政策,分析了影响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安全治理的因素,并就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安全治理提出具体建议① 邢伟:《澜湄合作机制视角下的水资源安全治理》,《东南亚研究》2016年第6期,第72~91页。 ;朴键一等认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缺乏区域认同的制度安排是水资源管理的最大问题,提出了未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需要提升流域一级综合合作、加强高级别的政治参与等水管理模式的建议② 朴键一、李志斐:《水合作管理: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关系构建新议题》,《东南亚研究》2013年第5期,第27~35页。 ;刘稚从环境政治的视角,对影响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开发的相关因素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就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水资源合作的开发路径提出了对策③ 刘稚:《环境政治视角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水资源合作开发》,《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 1~6页。 ;王庆忠通过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水资源“安全化”的形成及影响的理论分析,指出澜沧江—湄公河各国必须在水资源开发上去“安全化”④ 王庆忠:《大湄公河水资源“安全化”的形成及影响》,《东南亚纵横》2016年第5期,第11~17页。 ;郭延军等通过对湄公河下游水资源政策及治理实践的分析,指出澜沧江—湄公河各国的大坝建设和规划应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多地体现受影响群体的利益诉求⑤ 郭延军、任娜:《湄公河下游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各国政策取向与流域治理》,《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7期,第136~160页。 ;周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讨论了澜沧江—湄公河六国货运合同法律制度的分歧问题,提出了从延续六国现有海事行政统一法模式、借鉴《关于内河货运合同的布达佩斯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来达成澜沧江—湄公河统一货运合同法⑥ 周新:《“一带一路”战略下澜沧江—湄公河货运法律冲突研究》,《法学杂志》2017年第2期,第37~47页。 。
由于混合回归忽略了个体间不可观测或被遗漏的变量,因而可能会导致估计不一致。而面板数据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些问题。基于这一优点,表3报告了基于固定效应的面板回归结果。回归结果中报告F值为2.27,因此拒绝了接受混合回归的假设,即面板回归优于混合回归。
(四)经贸合作研究
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设立之初的框架内容之一。
在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阳光体育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把乡土体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落实在课间,作为课题研究开发体育校本课,并把它作为学校文化建设项目之一,提交学校,形成新的育人理念,同时,带动农村小康住宅小区阳光体育的蓬勃开展。
(五)澜沧江—湄公河共同体关系研究
“共饮一江水”是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密切关系的真实写照。起源于中国青海省的澜沧江(从中国关累港出境后称为湄公河),既是中国众多河流中的一条,又是亚洲境内唯一横跨六国的国际河流。绵延数千米的澜沧江—湄公河不仅哺育了沿岸各国民众,沿岸还成为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各国跨界民族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故“漫长的边境线和众多跨界民族构成特殊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文化关系”⑤ 刘稚:《中国—东南亚跨界民族发展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使中国与湄公河沿岸各国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尤其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建立之后,这种嵌入资源、地域、生态和民族等因素背后的命运共同体关系日益凸显。
不同企业,其会计岗位设置不同,每个岗位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其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事先将学生按照进行分组,组内成员分别担当不同会计岗位,如在一笔采购固定资产业务会计处理过程中,包括出纳、长期资产核算岗位、税务会计岗位和总账会计等不同角色,并进行轮岗,每一个学生作为个体有独立完成的任务,又是小组必不可少的成员之一,分角色实训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技能的全面训练。真实的会计岗位角色扮演将枯燥的专业知识与严谨的程序转变为生动的课堂游戏,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加深了对未来所从事岗位的理解。
澜沧江—湄公河共同体关系研究主要围绕澜沧江—湄公河共同体建设的意义、原因及路径展开讨论。罗圣荣等人对澜沧江—湄公河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意义、动因和路径进行了讨论,指出构建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和亚洲命运共同体构想的具体实践⑥ 罗圣荣、叶国华:《澜湄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意义、动因和路径选择》,《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第 101~107页。 。卢光盛等人认为,从历史和现实、基础和条件、障碍及突破的可能性等方面来看,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积极开拓周边外交和优先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选择⑦ 卢光盛、别梦婕:《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理想与现实之间》,《当代世界》2018年第1期,第42~45页。 。颜欣就“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意义、困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加强澜沧江—湄公河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人文共同体建设的建议⑧ 颜欣:《“一带一路”背景下澜沧江—湄公河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学术探索》2017年第9期,第46~51页。 。屠酥以2017年12月15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3次外交部长会议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为蓝本,针对澜沧江—湄公河意识内涵以及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意识的条件和现实阻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挖掘文化共性、构建共生关系、增强互动交流及创新传播方式等方面阐述其实现路径⑨ 屠酥:《培育澜湄意识:基于文化共性和共生关系的集体认同》,《边界与海洋研究》2018年第3期,第29~44页。 。
(六)媒介舆论研究
媒介合作也是中国学者密切关注的一个领域。而多数研究成果是由于西方国家制造“中国环境威胁论”而进行的。
近些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加之中国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凸显。王洪亮等基于国际河流水电开发环境保护舆情监测,分析了中国国际河流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⑩ 王洪亮、周海炜:《“澜湄合作”视角下国际河流水电开发环境保护舆情监测实证研究——以中国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为例》,《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年第2期,第108~114页。 。李洪峰以云报集团应对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事件为例,针对“中国环境威胁论”的国际舆论及应对进行研究[11] 李洪峰:《“中国环境威胁论”的国际舆论引导及应对——以云报集团应对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事件为例》,《对外传播》2016年第9期,第73~75页。 。李承霖以澜沧江—湄公河修建水坝舆论危机为例,对“中国环境威胁论”的传播特点及应对方法进行研究① 李承霖:《“中国环境威胁论”的传播特点及应对——以澜沧江—湄公河修建水坝舆论危机为例》,《对外传播》2016年第2期,第36~38页。 。从这些成果来看,媒介合作研究多以西方国家大肆宣传“中国环境威胁论”而触发的不实报道而起,为澄清事实真相,中国学者据理力争,从多个角度及事件始末缘由进行阐释,分析其原因及应对之策,这些成果对促进中国与湄公河五国的媒介合作、增强澜沧江—湄公河各国舆论互信、拓展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支持。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含有动物胰脏提取物胰酶,根据《中国药典》通则1107,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需氧菌总数计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及控制菌(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检查。按需氧菌总数计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要求,试验菌的菌数回收率在50%~200%,控制菌检查要求阳性对照组中检出大肠埃希菌、沙门菌[2]。在建立检查方法过程中,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上其他类型菌落的生长造成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超出限度规定,干扰了结果判断。本文就此情况进行试验研究,建立更合理的检查法,真实反映该制剂的微生物染菌程度,有助于企业切实掌握产品质量,把控好制剂生产环节,为市场及时提供合格的产品。
三、结 论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近些年来中国学者对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热度较高,形成了系列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并获得学界对《“澜湄合作机制”建设:原因、困难与路径?》等文献的关注。总体来讲,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成果可圈可点,本文选取的“发文数量与期刊”“研究主体”“基金论文”“学科领域”“论文引用”等评析指标较宏观、可视化地反映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总体现状,并在热点主题的映射中,归纳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之澜湄合作理论、联合执法、水资源合作、经贸合作、澜湄共同体关系、媒介舆论等六大热点领域。总之,从搜集到的重点论文来看,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领域较多,涵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领域,论文主题主要分布在理论研究、联合执法、水资源合作、经贸合作、共同体关系和舆论等6个方面。本文认为,就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文献而进行的计量学分析对未来对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A Study on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in China:General Situation&Hotspots
Lan Liangping
Abstract: Since Thailand proposed the“Lancang-Mekong Sub-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itiative in 2012;academic circles have conducted a multi-angle discussion and formed a number of important achievements.In order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research in China,based on the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papers published by CNKI(2012-2018),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nd hotspot of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bliometrics.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general,the research results of Lancang-Mekong River cooperation are increasing and reaching a higher level;Yunnan University is the core institution of the research of the Lancang-Mekong River cooperation;National project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research projects;Research result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fields of politics,economy,transportation and law;A batch of classical articles was formed,such as Construction of the“LMC Cooperation Mechanism”:Causes,Difficulties and Paths?by Lu Guangsheng;Hotspots include six themes: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theory,joint law enforcement,water resources cooperation,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Lancang-Mekong community relations and media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Key Words: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General Research Situation;Hot Topic;Bibliometric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D8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9)04-0040-09
※文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本文系云南省民族研究院、云南省南亚东南亚研究院重点招标课题“云南跨境民族民生改善问题研究”(2015ZD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罗梅)
标签: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论文; 研究概况论文; 热点主题论文; 计量分析论文; 文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