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层班组是电网公司的细胞,是公司政策精神和任务完成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公司实现目标愿景的管理基石和发展根基。基层文化建设则是激活细胞活力,增强电网公司核心战斗力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是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落地深植的重要抓手。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充分激活一线班组活力,对企业、对电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5年以来,国网丽水供电公司检修试验党支部作为电网企业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创造性地实施了班组“微环境”建设工作,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班组建设;基层文化;环境
一、基层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以及效果仍有待探讨和提升
近年来,随着电网规模快速发展,管理模式发生转变,给基层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运营、队伍稳定等带来不小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产一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有效增强了一线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基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重“视”不重“实”。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上头热、中间忙、下头凉”的现象。忽略了班组和员工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班组内在的文化基因,缺乏内生性。
(二)重“味”不重“力”。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乏存在作“秀”成分,认为“文化”就是搞些活动、做些展示,并没有把文化建设作为凝聚团队力量,促进团队快速发展的支撑和持久动力,有了些“文化味”,但忽视了“文化力”。
(三)重“表”不重“里”。有的基层组织在搞文化建设的时候奉行“拿来”主义,将国网优秀的“五统一”企业文化直接复制粘贴,表面一做了事,基层文化建设多了些生搬硬套,少了些与实际的结合与深化,使班组的活力和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展现。
二、班组“微环境”建设的工作实践
国网丽水供电公司检修试验公司担负着丽水电网47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的检修任务,有职工71人,下设3个班组。2015年以来,党支部实施了班组“微环境”的创建工作,为班组创建积极向上的“微环境”,取得了凝聚队伍、促进生产和提高管理的效果。
(一)做足“微凝聚”文章,“微环境”建设充分围绕中心工作
1、凝聚安全共识。一是开展安全生产软环境建设,从班组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等“细微”之处入手,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监测、行为管理和文化浸润,提升员工安全主体意识。二是实施安全“柔性管理”,推行“情感管理法”,启用安全柔情提示、警示等,在强化安全考核刚性管理的同时增强柔性。三是强调党员带头安全,明确党员干部做好“四个带头”(即带头安全、带头守纪、带头学习、带头干活),加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在安全生产中的模范带头和标兵作用,有力保障了部门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2、凝聚管理共识。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在“微环境”建设过程中,强调科室与班组、班组与班组、班员与班员在生产衔接和工作协调中的沟通。如针对班组人员经常出差的特点,搭建以微信、手机、办公、现场看板等组成的工作安排、通知平台,保证每位成员及时掌握最新工作信息,同时也拓展了员工之间的技术工作交流。细微的改变,顺畅了工作配合,为安全生产营造合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促进工作的完成。
3、凝聚执行共识。进一步强化班组执行力,充分调动一线员工工作积极性,“微环境”创建积极营造“全员绩效”浓厚氛围。实时展示班员值班出勤、工作任务积分登记;按月公布员工作业项积分情况;年度绩效由各月绩效积分平均计算,严格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实行公开透明的运作,有效提升了员工工作热情与干劲。
(二)做足“微特色”文章,“微环境”建设充分贴近班组实际
1、提炼班组特色。部门3个班组,变电检修班、二次检修班、电气试验班分别担负着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维护、二次设备检修维护和设备电气试验及油务工作。针对三个班组专业不同、工作性质不同、人员性格特点不同等实际,追溯、收集班组多年来人员进出、获得的荣誉等历史资料,进行充分挖掘提炼,形成符合班组专业特长和人文特色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实现了以“文”化人、以“史”感人。
2、打造班组文化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班组特色,先后建成二次检修班“传承品格 扬帆远航”、电气试验班“时光之轴 见证发展”主题班史文化墙,提练了变电检修班“忠义勇”铁三角内涵,建成了公司系统首个“班组文化群”,充分激发了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也为班组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学习工作氛围。
3、激发班组创新力。结合各员工特长,基层班组联合交叉开展“青工课堂”、“创新沙龙”、“头脑风暴”等活动,扎实推进QC、“五小”创新活动开展,不断加强青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了一线班组的活力。
(三)做足“微关爱”文章,“微环境”建设充分贴近员工需求
1、成长关爱。以“王红军劳模创新工作室”、“青年星工场”和“红色1+1”为平台,依托油化、继电保护、自动化、变电检修和电测等五大技能实训室,通过“师徒结对”、“私人定制”、“导师考核制度”、“徒弟考评制度”、“年末评比制度”五大措施,实现青年员工技能培养锻炼的“5+5”模式,在强化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的同时,为企业储备优秀人才和青年成长成才搭建了“快车道”。
2、活动关爱。积极开展“3+n”、“美丽四季”等文化活动,把弘扬优秀企业文化与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等工作相融合。通过“安全用电知识送民工”、“结对助企”、“学雷锋”、“助力五水共治”“登山比赛”等各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激发员工活力和热情。
3、亲情关爱。建设“班组之家”,购置心理辅导书籍,为员工提供一个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的场所。坚持开展“八必访”心连心活动,努力解决职工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仅2014年已开展现场、家属等各类慰问88人次。
(四)做足“微导入”文章,“微环境”建设充分强化传播效果
1、拓宽信息化渠道。通过搭建“检修视界”微信公众平台和建立班组微信群、QQ群,实现变检技术的互学互动和交流共享。通过信息化的交流手段,加强班组员工之间的互学互助。小小的信息,带来沟通无限,促进了班员的学习热情和完成任务的信心。
2、延伸可视化平台。在员工上下班走廊和楼道等场所构建文化走廊,悬挂摄影作品,粘贴安全标语、爱岗敬业等宣传标语;在班组大型及重点工程作业中,将安全展板、安全警示等带进现场,打造“可视化”文化环境,暗示、启发和引领基层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3、开展标准化建设。结合公司党委提出的“3个1文化环境建设”活动,开展基层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每个班组均制作了一面文化墙、一个阳光小屋、一个读书角。在此基础上,部门还为每个班组建设了一面荣誉墙、一面亲情文化墙等,强化了正向激励。
三、结论
1、“微环境”建设修炼了热情理性的团队精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立体多层的文化冲击,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给班组注入了更多的热情和活力;认真严谨的安全氛围和扎实严肃的班组管理,在强化执行的同时,又给班组员工带来了理性的思考,团队精神得到修炼,团队合力得到提升。
2、“微环境”建设塑造了宽严相济的班组氛围。在“微环境”的导向之下,班组间相互信任、员工间取长补短,工作上相互配合、生活上相互包容。与此同时,强安全、强责任、强管理、强执行的理念得到树立,营造出了宽严相济的班组氛围。
3、“微环境”建设完善了乐学向上的历练平台。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带动了青年优秀人才的成长,员工创新创效热情高涨。2013年至2014年,部门员工先后荣获了浙江省优秀职工、丽水十大杰出职工(金锤奖)、省公司劳动模范、丽水电力最美员工等称号。
4、“微环境”建设养成了平安健康的行为习惯。持续的文化浸润,积极的和谐理念,直接的安全暗示,使“大安全”理念深植于员工内心,外化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安全行为,部门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安全工作始终处于稳定的可控状态,连续多年获省电力公司、丽水供电公司先进安全生产综合或单项荣誉。
参考文献:
[1]刘君涵.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及战略实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2]王吉鹏,《企业文化落地的方法与途径》,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3]《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国家电网公司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2010年1月第一版.
论文作者:郭微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班组论文; 员工论文; 环境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基层论文; 丽水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