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赢了情报?_英特尔论文

谁赢了情报?_英特尔论文

谁击败了英特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特尔论文,击败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7月18日(美国旧金山时间7月17日),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Intel(英特尔)公司公布了其今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其季度赢利下跌了76个百分点。而此前的4月18日,英特尔公布的其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也显示英特尔第一季度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巨幅缩水了82%,每股收益仅为16美分(除去用于收购的相关费用)。再加上Intel已经开始裁员!数据表明,曾被分析家普遍看好其前景的Intel,最近的业绩已经下降到10年来的最低点。Intel到底怎么了,到底是谁击败了Intel?

曾几何时,Intel作为硬件业无可争议的霸主,一直引领着芯片技术的发展方向,而其与微软结成的Wintel联盟更是整个PC时代的象征。当年的Intel看起来是那么的强大似乎根本无懈可击,没想到这出神话剧如今却开始谢幕了。业内专家分析认为,Intel沦落到今天,虽然是由于其对手AMD等的日渐强大,但更多的是其自身原因,英特尔一系列的失误以及不适当的多种经营和其盲目乐观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原因所在。

鲜明对比中的难堪

英特尔这次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其不计与收购有关花费的净收益跌到了8.54亿美元,合每股股票赢利12美分,而去年同期英特尔的净收益还高达35亿美元,合每股股票赢利50美分。另外,本季度英特尔的销售额由去年同期的83亿美元下降到了63亿美元,跌幅为24个百分点。在英特尔公布季度财务报告之后,其股价是小幅下跌趋势,29.90美元下跌到29.67美元。自今年年初以来,英特尔的股价已经下跌了4个百分点,这反映了半导体行业40多年来经历的最糟糕的行情。与此同时,由Mercury研究公司公布的初步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截至第二季度,Intel最顽强且最狡猾的敌人——AMD公司在微处理器市场上的份额为22个百分点,较之去年同期的16个百分点有所增加,而英特尔则由去年的83个百分点下降到了现在的76个百分点。

这不禁使记者想起了4月18日英特尔公布其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显示其第一季度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巨幅缩水了82%时,AMD在4月19日紧接着公布的其2001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却让业界惊奇:尽管全球个人电脑需求减弱,但AMD却逆市飘红,第一季度每股仍赢利37美分,高于此前预期的33美分。而其仅PC机的微处理器上销售额就比去年同期增加17%。根据美林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AMD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市场份额约为17.1%,Intel约为81.5%;而在今年的第一季度里,Intel的市场份额下降到77.3%,而AMD则上升到21.1%,包括威盛、SIS等芯片厂商都表示在今年将会加大对AMD的支持。

连着两个季度的业绩报告,英特尔的业绩不佳都与其主要的对手ADM的逆市飘红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尽管英特尔称对其微处理器业务前景表示乐观,并预测其今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将在62~68亿美元之间,有可能超过第二季度的63亿美元。但业内人士仍认为,这一年对于英特尔而言是困难的一年,在过去的三个季度里,这家有着33年历史的芯片制造商曾多次警告投资者称,因为个人电脑市场疲软,其芯片销量将有所下降。但S.G.Cowen Securities的分析师却当即指出,该公司的收益报告可以从许多角度解释,而且英特尔对微处理器定价的激进态度可能给毛利带来更多的压力。公司6月份当季的毛利已连续下滑。S.G.Cowen Securities的分析师Drew Peck称,看起来英特尔公司不惜一切代价从高级微设备公司(AdvancedMicro Devices)手中夺回市场占有率的决心已定。但是他又说,令分析师们想不通的是,内存和通讯市场不断恶化,而且公司用Pentium Ⅳ取代Pentium Ⅲ时打价格战,为什么公司所预测的毛利仅降低1个百分点。Peck说,英特尔预测的利润区间很大,所以,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如果公司仍坚持它的激进定价策略,下一财政季度的利润将落在其预测区间的低段,公司对第三财政季度的收入预测为62~68亿美元,这个范围实在太宽了。

对手日渐强大带来沉重打击

长久以来,全球CPU市场一直是波澜不惊,虽然英特尔、AMD和威盛三分天下,但是英特尔的霸主地位却是难以撼动。但从1999年开始,过去长期在Intel的阴影里惨淡经营的AMD和威盛却异军突起,尤其是AMD逆市飘红,一路高歌挺进地蚕食和瓜分着Intel丢失的市场,与Intel形成鲜明对照。昔日一直难以与Intel抗衡的老对手日渐强大,沉重打击了巨人Intel。

1999年中,AMD推出了咸鱼翻身的新一代产品Atholn(速龙)。它不仅在沉闷已久的业界掀起一阵波澜,也为Intel的衰落敲响了第一声警钟——Atholn在速度和综合性能上全方位超越了Intel的奔腾Ⅲ,而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AMD从开始抛弃追随英特尔的产品路线而推出独特的产品方案之时起,就为英特尔的衰落敲响了第一声警钟。从此之后,AMD就再也没有让英特尔好过过。在高端产品上,AMD的Athlon不断地争夺英特尔奔腾系列的市场份额;在低端市场上,AMD的Duron(钻龙)系列打得英特尔的赛扬落花流水。更重要的是由于AMD以技术创新为发展基石的正确决策,从2000年美国国家专利局公布的专利技术排行榜就可说明一切,AMD以其1055项专利数额的绝对优势排名全球第12位;而英特尔则远远被甩在其后,排名第19位,专利数额的拥有量仅为797项。而在1998年时,英特尔还以第18位的排名领先于AMD 4位。在高科技领域,拥有的专利技术正是一个公司最基本实力的体现,也是该公司为未来发展是否准备充分的表现。在1999年时,AMD全年营业额为29亿美金,AMD公司一举就拿出7亿美金进行先进技术的研发工作,所占比例高达24%。仅仅三年期间,AMD有了惊人的飞跃,而我们看到英特尔还在固守自己原有的优势而不是更加投入地开拓创新。表现在行动上就是AMD的产品推出速度让英特尔惊慌失措,AMD一反紧跟英特尔脚步的行为,率先推出1GHz处理器,率先跨过GHz的里程碑,一举夺得“速度之王”的桂冠。尤其在推出1GHz处理器之后,AMD公司在技术上的竞争实力很快显示出来,速龙和钻龙系列产品一改AMD公司在技术研发中的颓势和低档技术的形象,不仅继续在中低档CPU市场中保持热销,而且迅速抢占了高端CPU市场,一举击败了英特尔公司的奔腾Ⅳ,英特尔在与AMD的速度竞赛中日益显得力不从心。

不仅如此,厄运也开始接二连三地光顾Intel:速度竞赛中的一再落后、820芯片组的BUG、Rambus内存性能的不尽人意、1.13GHz奔腾Ⅲ的回收、停建新工厂导致芯片短缺、许多新产品因技术原因一再推迟发布等等。虽然这一系列事件中的任何一件都不足以单独让巨人受到大的损伤,但它们竟然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反复作用,终将动摇Intel的霸主地位。其中最明显地打击了Intel的,是一再拖延发布日期的820芯片组。这款让人期待已久的芯片组亮相后,给大家带来的却是大大的失望。性能上的不尽人意且必须配备昂贵的Rambus内存,使其难以在市场上立足;而后来的改进版本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导致Intel最终不得不基本上放弃了它。而不久后发生的回收1.13GHz奔腾Ⅲ事件,进一步使人们对Intel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在与AMD进行的你追我赶的速度竞赛中,Intel日益显得力不从心,其仓促上阵的浮躁心态也暴露无遗。尤其是在长时间的坚持说“不”之后,Intel最终不得不向威盛和AMD低头,放弃自己曾坚定不移地支持的Rambus内存框架而步竞争对手的后尘,开始采用PC133和DDR内存架构。这种行为明显地标志着Intel已经丧失了作为霸主引领潮流规定行业标准的能力。更严重的是,Intel似乎已经失去了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洞察力,不少人深刻地感受到Intel的衰落。

英特尔第二季度的赢利大幅下降也与其和AMD公司大打价格战有关。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英特尔不得不下调部分产品的售价来吸引用户。英特尔副总裁保罗·奥特里尼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还表示,他预计安装“奔4”芯片的主流个人电脑不久后的售价仅为799美元左右。奥特里尼表示,将“奔4”芯片作为主流产品使用是可能的,因为英特尔通过采用0.18微米技术可以使这种芯片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但事实却没有这样。

决策失误害了Intel

不少分析家把问题根源归结为一系列的失误,以及不适当的多种经营;而看得深一些的,则上溯到了更接近本质的问题:Intel与Rambus公司的合作,有人并就此写了一篇题为《Rambus成为Intel的绊脚石》的分析文章。

数年前,针对PC业面临的内存技术越来越跟不上CPU发展速度、内存性能日益成为整机性能瓶颈的状况,几大芯片厂商都加紧了内存新技术的研究和新标准的制定。在所有技术方案中,最后脱颖而出、预计比较有前途的,有DDR技术和Rambus公司的专利技术两种。面对两种方案的选择,Intel孤注一掷地把宝押在了Rambus身上,并与Rambus公司签订了排他性的长期合作协议,即Intel拥有Rambus技术的独家使用权,而作为回应,Intel不得使用Rambus以外的其他新技术。

无疑,Intel选择Rambus的根本原因是可以垄断这项技术而非它比DDR技术更先进更有前途。许多技术专家一开始就指出,单纯从技术和工艺角度来看,DDR的市场前景应该会更好,因为它在拥有与Rambus不相上下的理论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具有技术更成熟和成本更低的优势,并且这成本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在最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与可以获得垄断利益的方案之间,曾经因前总裁葛洛夫的偏执而获得巨大成功的Intel,最终选择了偏执地支持后者。当时Intel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并且在所有的技术领域里都遥遥领先,所有的业界标准几乎都是由Intel制定的,这次Intel准备拿起专利的武器把已经弱小的几个对手彻底挤出市场。

但事情却没有按照Intel一厢情愿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不成熟的Rambus技术耗费了他们太多的力量,同时在对形势的过分乐观估计的情况下出台的多元化经营战略,进一步分散了本来就已经不够的精力,从而使Intel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力量受到削弱(这可以从他们在与AMD的速度竞赛中的力不从心、多项新产品的一再延迟发布中明显看出),一直靠不断的技术创新获得成功的巨人开始放慢了前进的步伐。而Intel最顽强且最狡猾的敌人——AMD却抓住了这个机会,当机立断率先推出支持DDR的AMD 760芯片组,与VIA联合推出DDR标准在市场上抢占了先机。随后,AMD又集中全部精力于关键技术,从K5时代的试探,到K6时代的自立门户,AMD开始走上了不依赖Intel技术的独立发展之路,并为K7(Athlon)这一划时代产品的诞生做了大量的技术准备工作。正是这一消一长之间,不仅Intel一统天下的宏伟理想化为泡影,并且他们还得为自己选择的违背技术发展规律的方案付出惨痛代价。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对于企业也是如此。当Intel放弃自己曾坚定不移地支持的Rambus内存框架,而步竞争对手的后尘开始采用PC133和DDR内存架构时,一切都已晚了。

被强大蒙住了眼睛是根源

还有业内专家认为,Intel的衰落有着其更深层次的原因。Intel之所以错误地孤注一掷是因为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不适当的多元化经营也是缘于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因而,被自身的强大蒙住了眼睛,错误地判断形势,对技术、行业发展方向丧失洞察力,对行业发展规律缺乏把握,才是造成其衰落的更深层次原因。

究竟是什么东西蒙住了Intel那曾经极具穿透力的眼睛呢?IT行业是当今最有可能获得暴利的行业,但同时也是最需要投入的行业。作为发展最快的产业,IT每一天都是新的,这就对身处其中的企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它必须不断地开拓和创造,不断有领先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出,否则就随时可能被滚滚向前的潮流抛在后面。但长期的成功使Intel形成了太强烈的优势意识,被自身的强大蒙住了眼睛,尤其是其违背了这条行业发展的规律。

1985年,一向作为存储器行业领先者的Intel遭到了日本群狼的围攻,市场瞬间崩溃,企业危在旦夕。正是这种险恶的形势擦亮了当时的总裁安德鲁·葛洛夫的眼睛,这个著名的偏执狂做出了一项注定将要改变IT历史的重大决策:彻底放弃了十多年来一直是公司主营业务的存储器生产,转而全力投入到刚刚开始兴起的CPU领域,从而不仅使公司安然度过危机,还迈出了登上时代霸主宝座的第一步。但成为老大之后,Intel本身缺乏创新精神,它总是凭借从前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夺冠时期”的显赫业绩来制定公司的战略战术,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成功带来的惰性。在环境发生变化,过去的技术和优势不再重要的时候,而Intel仍然坚持走原来的路。“我们不愿意承认周围发生了变化,就像孩子不喜欢他看到的东西,就闭上眼睛,从1数到100,以为讨厌的东西会自动消失。我们同样闭上眼睛,拼命干活,全心全意按老办法办事,希望数到100后就万事大吉了。”Intel员工如是说。业内专家指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Intel现在醒悟还来得及。可记者看到的却是,他们似乎还在全力地保现有的优势而不是更加投入地开拓创新,仍把CPU当成高收入、低投入、利润最为丰厚的产品,它只想到充分利用既得优势来赢得利润,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将牺牲潜在优势而输掉明天。贝瑞特在PC时代结束后继续高呼“网络时代离不开个人电脑”而没有重点强调他们为顺应新时代准备做出怎样的战略大调整,更没有看到其像微软的比尔·盖茨那样在遭到反垄断案打击后的闭门思过,以及在深刻总结之后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NET计划”。而其对手AMD除以自己的钻龙和速龙系列产品与Intel的赛扬和奔腾系列产品全面抗衡外,还计划快速将其最高速运行的1.3GHz和1.33GHz速龙处理器推向市场,通过与DDR内存的强强联合,充分抢占高端处理器市场,在台式机领域继续和英特尔的奔腾4进行拼抢。再加上由于Intel公司最近问题多多,其处理器也不再是用户的必然选择,Gateway、康柏、索尼等公司过去从来只采用Intel生产的电脑芯片,近两年来都在某些产品型号中采用了非Intel的芯片。早在1998年就大胆地“吃螃蟹”、采用AMD芯片的康柏公司官员说:“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只要价格合理,性能稳定,消费者对用谁的芯片其实是根本不在意的。”

作为世界IT巨人,英特尔昔日的成功不能抹杀。但在英特尔公布了其今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的当天,ABN Amro将英特尔(Intel)的评级从“持有”调降至“抛卖”,并预计英特尔不但本财季的盈余将远远低于此前分析师做出的预期,同时第三财季的结果也将很难令人满意。世界IT巨人沦落至此,英特尔的衰落不能不发人深思。因此,业内专家最后告诫,作为老大,Intel现在醒悟还来得及,如果总是凭借从前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夺冠时期”的显赫业绩来制定公司的战略战术,再加上对手的快速赶超,最终只能是自己毁了自己。同时,国内海尔、春兰、联想等业内巨头也应引以为戒,不要让Intel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

标签:;  ;  ;  ;  ;  

谁赢了情报?_英特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