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城市化也不断发展,中国城乡建设的也将在发展中展开持续发展的步伐。城市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提升、传统农业社会形态的瓦解,也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危及到了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的建设宗旨是生态社会,社会也正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社会转型。因此,建设生态化社会,统筹城乡和谐规划发展是一种的合理的城乡建设,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求,本文就此在生态视角下论述了如何进行城乡规划。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生态环境;思考
导言: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低碳生产的发展理念已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根深蒂固的理念。但从相关数据的展示可以看出,即使我们采用了这个概念,面对当今世界对能源的巨大需求,我们也无法阻止社会的现状。但就算如今我们已经采取了低碳发展的手段,未来20年的社会中,也无法阻挡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依旧成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威胁。就在我国2040年生态拐点出现之后,低碳生态在我国就会起着最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就必须需要在城乡规划中实行低碳的生产观念。
1低碳生态视角下城乡规划的简要概述
要从低碳生态的角度来理清城乡规划,就必须理解什么是低碳生态。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低碳生态,是指在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利用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能源利用结构,尽可能地减少传统的能源利用,从而实现我们强调和减少所谓的低碳生态。二氧化碳排放符合我国低碳模式的要求,简而言之,利用传统能源进行二次转化,尽可能合理化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创造生态环境。当然,所谓的低碳生态理念,不仅仅要减少生活中产生的碳,也要减少碳的排放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护地球的环境,改善所谓的大气环境,减少雾霾现象的发生。最后能够实现大气层之间的和谐稳定发展,达到一定的效果,这也是低碳生态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以我国城乡规划低碳理念为指导,制定了三个不同阶段的目标,具体化了整个规划的路径,以实现低碳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第一阶段,从目前社会发展阶段开始,城市开始采用节能减排的方式,通过规定的引导和强制性关闭,实现社会节能目标,全面提高节能减排的整体效率。第二阶段,推动社会朝着低碳化甚至是无碳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最终实现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这一目标。第三阶段,自2035年开始到2050年,这是长期的发展目标,并且希望在2050年最终实现社会整体低碳化这一发展目标。
2我国低碳生态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低碳生态城乡建设的地域差距
低碳生态城乡的建设与改造规划需要根据城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制定,不能一味的强调政绩工程。纵观我国现有的生态城乡低碳试点项目,普遍存在着东强西弱、重城轻乡的问题。实际上生态低碳城乡建设并非只能由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城乡进行,经济落后地区的中小城镇更加需要探索低碳生态城乡发展的新模式,以避免用环境换发展的老路,但是目前关于我国西北部地区以及乡镇低碳生态城乡建设的研究比较薄弱,关于旧城节能改造的实践探索不充分。
2.2过分追求高技术、高投入
(1)许多城乡在进行低碳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顾当地情况盲目引入高新技术,忽视成本和风险控制的现象,比如红极一时的光伏产业,曾被认为是实现转变城乡能源机构的重要手段,然而实际上光伏产业生产过程属于典型的三高产业,反而会增加城乡碳排放。(2)我国的低碳生态城乡起步较晚,在建设低碳生态项目时借鉴了许多外国经验,但外国的建设经验并不能照搬全抄,比如耕地保护与项目用地的冲突就是生态城乡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3)虽然国家对低碳生态城乡建设项目有补贴政策,但是如何高效的利用资金是项目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难题,如曹妃甸国际生态示范项目、天津滨海新区等项目都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2.3低碳生态城乡发展的理论系统
近年来,对低碳生态城乡发展的理论研究越来越丰富。但是,低碳生态城乡发展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不同学科的专家对低碳生态城乡发展有不同的理解和重视。缺乏国家生态城乡发展定量综合指标体系、技术体系和实践经验。在制定低碳生态城乡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和规范时,存在着目标不明确、盲目跟风、方向不明确、主要依靠地方领导意愿的问题,如片面追求城乡绿化、崇尚城乡广场、过度依赖土地等。高新技术和高投资的内涵与低碳生态城乡的内涵背道而驰。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城乡低碳生态和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有三个:中国社科院城乡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制定的低碳城乡评估标准体系,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仇保兴《兼顾理想与现实――中国低碳生态城乡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示范初探》中提出的低碳生态城乡指标体系。
3如何进行生态型城乡规划
3.1 树立生态城乡规划的理念
合理的城乡规划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树立生态观念,从生态的角度进行城乡规划。最根本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形成人地关系。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高效利用能源,控制城乡污染。这样以建设“生态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目标,规划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平衡发展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技术支持是城乡朝着低碳化方向发展的依赖性手段
3.2.1 将高新技术与适宜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资源循环化,要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才能够达到循环经济体系,更好的创建一个可持续性循环的经济产业链。
3.2.2 借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绿色技术可以合理解决水资源综合利用和能源供应两个关键问题。现代基础设施包括利用再生水和雨水、海水和太阳能资源,以及利用风能和地热设施实现资源的高利用。在城乡之间提倡低碳生活,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避免浪费水资源。
3.2.3 清洁能源利用与引导
在低碳时代,我们尽量使用一些环保汽油和燃料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避免汽车尾气过多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减少雾霾的发生。我们可以多用太阳能,多用绿色低碳建筑,降低能耗,尽可能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3.2.4 研究推广绿色建筑技术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土地、水、森林、环境和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发展我国城市绿色建筑应遵循因地制宜、生命周期分析、平衡优化和总量控制、全过程控制和精细化设计的原则。
什么是绿色建筑,我们所说到的绿色建筑其实质是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我们可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林业、污染物排放量等,只有做到节约资源,多提倡低碳化城乡建设,才有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有所帮助。促使自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建筑。
3.3 合理规划城市空间
城市是大多数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创造生态文明的集中地。既然城市污染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中心,那么生态型的城乡规划也必然以城市为中心来规划。
3.3.1 树立生态意识
城市空间结构应与区域生态环境支持系统有较高的协调程度,首先加强对“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健康城市”等课题的研究,引导企业及市民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然后在这种生态意识下对区域环境状况调查及评价,分析影响环境的因素,规划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在规划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污染环境的因素存在,特别是在注重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忽视乡村的环境污染,因此要特别进行控制。
3.3.2 以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保证城乡的生态规划
第一,我们要进行绿地发展规划,科学决策绿地面积并监控绿地实施面积。加强绿化建设,是城乡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因为绿地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良好的绿地设计、施工和管理,同时提高其观赏价值,也提高了其经济效益。生态规划应当因地制宜地种植绿色植物,加强城乡绿化建设,形成树、灌、花、草、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绿地体系。完善景观结构,改善城乡景观,尽一切可能引进和保护天然林斑块、水景斑块、湿地斑块等群落结构复杂的天然和半天然植被斑块。同时,结合农业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借鉴国内外湿地恢复技术的成功经验,规划绿地恢复与治理。第二,处理好设施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重视污水处理的安全与生态效应,构建水健康循环体系,建立污水资源利用体系,建立海水开发利用体系,建立海水开发利用体系。利用系统。生态水系建设体系,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第三,在城市发展规划设计中,节能减排应以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因此,城乡规划应采用积极的太阳能设计,优化建筑能源利用系统,建设绿色建筑,降低能耗。推进建筑节能技术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空气污染。
3.3.3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具有生态功能
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离不开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城市形象的直接表现之一。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要自觉增强生态功能,走经济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等,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交通,优化交通方式和组成。实现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为主,与公共交通有效衔接的绿色交通方式结构。建设“高密度、窄街道”的城市道路网和活力四射的街道空间,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以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资源,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循环经济自主发展。
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章可以看出,城乡规划以及低碳生态属于我国的两个重要工程,想要保证两者均能够有效实现,将两者融合到一起十分必要。具体实施过程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基础,同时还要在关注未来的同时做到以人为本,坚持做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保证两种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主要保证,对于低碳经济理念的实施以及城乡规划工作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迅.低碳生态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J].城市,2018(3):10-14.
[2]贾春苗.低碳生态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J].世界家苑,2018(5):10-14.
[3]李华山.低碳环保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10.
论文作者:康振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生态论文; 城乡论文; 低碳论文; 城市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我国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